《破解三国——告诉你一个可能闻所未闻的三国》
第29节

作者: 铲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备已经意识到孙刘联盟名义尚存,实际已经解散。孙刘互为桎梏,孙权和刘备都深深的明白。曹操太强不好打,那么两小弱就到了互相吞并的时候了。敌我互换很正常,千万别有什么惊讶。但是刘备却对孙权疏于防备:他侵占了孙权的巨大权益却不加以警惕,祸至的便如此突然了。
  二/八,曹操利用了孙刘内部的矛盾,击破关羽
  关羽水淹七军,在许都以南,处处有人与关羽遥相呼应,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魏王曹操与群臣商议,准备离开许都,以躲避关羽的威风锐气。司马懿、蒋济对曹操说:“于禁等人战败,是因为大水淹没,并非因为攻战失利,对国家大计没有构成大损害。刘备和孙权,从外表看关系密切,实际上很疏远,关羽得志,孙权必然不愿意。可派人劝孙权威胁关羽的后方,答应孙权把江南封给他,这样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事后吕蒙白衣渡江抄了关羽后路,关羽败亡。

  孙权高明就高明在,当知道合同不管用之后,利用最后一次机会,豪赚一笔。以背弃盟约为代价,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大大增强了自身实力,政治地位随之提高。而刘备阵营以为有了盟约就万事大吉了,疏于防范,岂不知盟约到了这个时间节点,不仅不能继续为刘备开疆辟土,反而成为了刘备的诚信包袱。刘备被盟约所累,付出了整个荆州和第一大将的代价,孙权利用盟约,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如此看来,孙权的心机和权谋,在这个问题上,比刘备阴险,却也比刘备高明。有时候,对待盟友,必须得“当孩子养,当猪卖”,来俊臣用“请君入瓮”的方式毫不犹豫的除掉了他的老师周兴,跻身为武周第一酷吏,手段是如此的果决!

  既然盟约早晚要打破 那么为什么不先下手为强呢?因为刘备为名声所累 不想做出先伤害盟友的行为。那么必须让对方先做出不仁义的事情。可惜刘备没有准备好,孙权在道义上的确亏了,但在其他地方赚了很多,而刘备由于没有准备预案,亏了太多。不得不说,此时诸葛亮需要承担军师的责任,因为诸葛亮是执意要维护孙刘联盟的,而真实的情况是刘备不想维盟,天下大势的转变也使得继续保持盟友关系步履维艰。诸葛亮是个正派的君子,自然不会有孙权、刘备这样的权谋和野心。正派能使自己立身,但很多时候,还是会受累的。

  事后,刘备把这个问题琢磨明白了,原来孙权才是首先需要处理的,于是发动了夷陵之战。只可惜,此时已经太晚了,曹魏的领袖也从曹操交接给了曹丕。刘备的不知兵事,加上遇到个不领会自己意图的曹丕,夷陵之战又如赤壁之战那样进攻方惨败。夷陵之战的全部过程,在《刘备》篇展开。
  日期:2013-05-02 11:15:12
  二/九,蜀国被邓艾所破,孙吴趁火打劫
  夷陵之战后,诸葛亮修复了和孙权的关系,但是,直到蜀国灭亡,孙吴依然蠢蠢欲动,盟约如此的不可靠:当初,刘禅让巴东太守、襄阳人罗宪领兵二千人驻守永安,罗宪听到成都兵败,吏民一片惊恐,便杀了一个宣传成都变乱的人,百姓们才安定下来。等到得到刘禅的手令,罗宪就率领他手下的兵士到永安的都亭哭吊了三天。吴国听说蜀国失败,就起兵西上,表面上扬言来救援,实际上是想袭击罗宪。罗宪说:“我国已经覆亡,吴国是我们的唇齿领邦,却不怜悯我们的危难而背弃盟约谋取利益,实在是太不讲信义。而且汉已灭亡,吴国怎能长久,我岂能成为吴国的降将俘虏!”于是坚守城池整治装备,告诫全军将士,用节义激励他们,全军上下莫不激愤。吴人听说钟会、邓艾失败,百城无主,于是有兼并蜀国之心,但巴东防守坚固,兵士不能通过,于是让抚军步协率兵向西挺进。罗宪实力薄弱不能抵抗,就派参军杨宗突围奔向北方,向安东将军陈骞告急,又给晋公送去文武官员的印绶和人质。步协攻打永安,罗宪与他交战,大败步协。吴王大怒,又派遣陆抗等人率三万兵士增援对罗宪的包围。都到什么时候了,还窝里反。不得不佩服刘备在那么多年前就预知到孙刘联军不可延续,只是没有投入足够的警惕才让吕蒙得到了机会。诸葛亮正派人物,很少使阴谋诡计,那么自然在这个问题上不会给予刘备充分的辅助。法孝直若在,会不会弥补这一遗憾呢?

  那么对于“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盟友,该如何应对呢?
  日期:2013-05-02 11:24:44

  二/十,用人而不迷失自我
  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如果依赖齐国,就必须让齐国掠过陈国,蔡国向南,在东方牵制楚国;依赖秦国,则南下郢,阻挠楚国对北方的进攻,但是晋文公并没有依赖秦国和齐国的支持;楚汉荥阳之战,刘邦如果依靠英布,就应当命令英布从九江,沿淮河袭击项羽;依靠彭越,就让彭越与项羽决战,胜了刘邦就前进,败了刘邦就后退。善用人者不轻易依靠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雄才大略。
  吴国在石亭大破曹休,诸葛亮就率军出陈仓,上书说:“贼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取之时也”。结果无功而返:依赖于东吴的短暂胜利就趁机出兵,吴国一旦退兵或者曹魏反扑,那么蜀国就失去了依赖,锐气受挫。蜀汉与东吴两国联盟对抗曹魏,这是诸葛亮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尽管如此,与东吴关系再好,也仅仅是无东顾之忧而已。出兵之后,能依赖的最终只能是自己。假如蜀军果真能奋勇杀敌在秦川大败曹魏,进而夺取长安,那么吴国反过来还要依赖蜀国。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而是光想靠别人的帮助取胜,这样可以吗?相互依靠,只会毁了对方。战国末年,六国合纵,声势浩大。之所以他们没能动秦国一根毫毛,原因也在于此。历史的教训,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贾逵以虚张声势吓唬吴国,吴军退却,但是希望蜀国能借这个机会,从西部进军魏国,以使吴军脱险。但蜀国却不能接应。陈仓之战,张郃以一部分军队对抗蜀军,蜀军受挫,蜀国希望吴国在东方牵制魏军,吴国也没响应。两国不同心,谋臣不同计,再加上东西距离遥远,对方的消息很难第一时间知晓,起与止都非常迅速。只想着依赖别人,按照别人的逻辑出牌,别人一旦有变化,便无所适从,这样做事情不失败就算不错了,还谈什么成就大事呢?

  任何决斗者在拳台上都是孤独的,没办法得到任何人的帮助,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如果说你相信有了他人的帮助,自己就能获得成功,那么这个世界就太简单了;一旦失去外力就会失败,那么一定是自己本身有问题。自古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凤毛麟角,盲目相信外界的力量,忽略了自己的奋斗,不是太自欺欺人了吗?
  品德高尚的人可以和别人一起探讨道德,有学问的人可以和别人一起增进学问,但创业者不能只依赖于别人的帮助。只有不依赖于别人,才能处处依赖自己,发掘自身的潜力,做成前所未有的成就;即使不能最终如愿,自身的生命能量也必然提升太多,这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能说这样做一定会成功,但是机会却因此而增多。创造机会,才是最好的途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