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5-02 20:31:18
二十五
当然首要的任务,得查清光盘的来历。不管这光盘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内容肯定是安邦高科的人拍摄。也就是说光盘的最终来源,是安邦高科的公关部。我们找到了安邦高科公关部专门负责录制性爱录像的杨大成,留着一头文艺青年长发的杨大成颇有些桀骜不驯玩世不恭的样子,不过对我们的调查倒是配合,只是稍微那么一问,便把邬安邦叫他干的那些事全盘托出,但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半点的悔意。他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毕业于电影学院的导演专业,正宗的科班出身,在安邦高科公关部干的这些事,让他的导演梦和工作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且得到了不菲的报酬,手下还有几个助理,没理由不去把它干好。他每次拍摄都非常重视录像的品质,在画面的处理上煞费苦心,在后期剪辑上也是精益求精,出来的作品自己都百看不厌。并且感叹自己生错了地方,要是在日本,这些东西绝对是叫好又叫座的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在杨大成滔滔不绝地说这些时,师父示意我们不要去打断他。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故事,有的精彩,有的平淡,有的滑稽可笑,有的古板无趣。杨大成给我们讲的则是一个带着罪恶却又诙谐的故事,一个有梦想的犯二青年是非不分还自以为是的故事。说实话听他讲每次拍摄前的准备、录像的现场摄制以及后期的制作过程,那口若悬河、娓娓道来的样子,真像是在看一个大导演在录制《艺术人生》。可是现实并不艺术,这个怀着导演梦的青年,也许内心里并没有多少的恶,但在邬家那盘大棋局里,他事实上充当了马前卒的角色,成了长期笼罩在我市上空黑幕的帮凶。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他对这一切浑然不觉,还沾沾自喜地以为在逐梦的路上狂奔。一个人可以不谙世事,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可以为了梦想不去在乎别人的眼光用何种方式在打量,可以撒了欢儿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评说,却不能连最起码的是非善恶都不分。所以越听到后来就越让人厌恶,越听到最后就越想冲上去扇他两个大耳刮子。
师父像是要故意考验我们的承受力,硬是让杨大成我行我素、天马行空的把他那些令人不齿的经历讲了个尽兴。像这样一个极度自恋的人,一切自然都是围绕自我中心在转,讲了半天就是讲自己在技术上如何出众,在制作上又是如何别出心裁,原本乱七八糟的画面经他拼接处理,就变成世所罕见的艺术珍品——滔滔不绝讲了一大堆,对我们的破案却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
直到杨大成讲完之后,师父才开始问问题。大概是我们的耐心聆听让他找到了存在感,杨大成对所有的问题都给予了详尽的回答,并同意将手上掌握的所有录像都交出来。杨大成在回答中还透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情况,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艾菁从车晓楠家中拿到的光盘,是车晓楠让他制作的。在七月中旬的一天,车晓楠突然找到他,要他把她的录像资料都刻成光盘给她。因为公司规定除了邬安邦本人,其他人都不得去要那些录像,杨大成便没有答应。急于拿到光盘的车晓楠说只要杨大成帮这个忙,会给他二十万现金作为酬谢。杨大成没能经受住这个诱惑,便将车晓楠的录像刻成了两张盘,每张盘里分别有十六个男人,并在第二天就把两张盘给了她。车晓楠也说到做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二十万现金在她拿到光盘后就当场付清。
杨大成讲的之所以会让我们高度重视,主要有两点:一是什么原因促使车晓楠要取得那两张光盘。她花那么多钱买自己的录像,只是要了一份拷贝,并未要求杨大成把还留在他那录像处理掉,说明不是为了保护名誉或者隐私。买光盘定有其他用途,但又不大可能是为了敲诈。就像邬安邦说过的那样,如果是为了敲诈,不应该把那么多人都放在一张盘上。花重金买那些东西,既不是为了保护自己名声,又不是用来敲诈,那还会用来干什么,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二是车晓楠手上到底有没有邬安邦寄给陈炳璋的光盘。邬安邦交待过他要威胁人时只针对具体的人,不会用车晓楠给艾菁那种很多人在一起的合集,寄给陈炳璋的那张光盘里,只有陈炳璋和车晓楠。原本我们推测是邬安邦将光盘寄给陈炳章后,由于保管不严,让车晓楠在无意中发现,然后据为己有并以此来勒索陈炳璋。但在车晓楠家中以及工作场所都没有发现那张光盘,而陈炳璋口口声声说他也没有见过。如果陈炳璋没有撒谎,那连他都没有见过的东西,车晓楠也不可能从他那里取得。
由于这些问题要解答起来都不容易,我们决定先从简单的着手,也就是查找邬安邦寄给陈炳璋那张光盘的下落。我们找到了负责安邦高科快递业务的通达快递公司,本以为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要查这样的事会手到擒来,没想到查到的安邦高科与远大集团的快递,都是一些很正常的文件往来,并没有邬安邦说的光盘的事。找邬安邦出来一问,原来他并不是通过正式的渠道投递,而是找了一个小保安以匿名的方式发送的。而那小保安已经离开本市,跟着一家搞海外工程的公司非洲了,那边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一时半会联系不上。
我们又去远大集团查。负责他们机要信件的是个中年女人,态度差得就像火车站的售票大姐,满嘴火药味地说她每天要收的匿名信件那么多,哪知道什么光盘的事。不得已只好直接去找他们办公室,结果便与刘佳明再一次相遇了。
刘佳明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对查找光盘一事非常支持,当即找出办公室接收信件的登记簿,一页页仔细翻阅。他把那厚厚的一本登记簿从头到尾查了一遍,结果令我们再一次失望,陈炳璋的信件倒是不少,就是没有我们想要的那一封。在刘佳明查找信件的过程中我们跟他简单地聊了聊,他对案子的进展很关心,这是意料中的事。意料之外的是,当我们即将离开时,赵亮说到了苗伟遇害的事,让他惊得把端在手中的茶杯都掉在了地上。刘佳明顾不上收拾地上杯子的碎片,也顾不上杯子里的水撒了他一身,怔怔地跟我们说他认识苗伟,他们是校友,还在一起吃过几次饭。
我们早就知道刘佳明和苗伟是校友,他俩都是经贸大学的高材生,但没想到的是他俩居然认识。跟两起变态杀人案件的受害者都有些不浅的渊源,也就难怪听了赵亮的话他惊得连杯子都掉地上了。根据我们前期的调查,苗伟是个颇为清高的人,有些孤芳自赏的毛病,平日里都是独来独往的一个人,周围的人都说他没什么朋友,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能跟刘佳明吃几次饭,说明他们的关系还不一般。这可是个重大发现,如果他俩关系不一般,刘佳明跟车晓楠又曾是恋人,这刘佳明可得重点关注了,难怪师父一直都在怀疑他。我们重新坐了下来,问了刘佳明一些关于苗伟的情况。刘佳明把他知道的都说了,在他看来,苗伟是个低调谦逊守本分的人,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能够静下心来专研的人。说他篮球打得不错,身体看上去单薄却十分灵活,在经贸大学的球场上也留下了些名声。还说苗伟用情专一,大学时曾经爱过班上一个女同学,后来那女孩出国了,他苦苦等了两年,其间对别的女孩目不斜视,能做到这一点真不是一般人。这样的人惹来杀身之祸,他做梦也不敢相信。说到动情处,还可看见眼里有些泪花,靠着强忍才没有流出来。
刘佳明还讲了不少,但从他口中吐出的信息,要么就是陈年旧事,要么就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对于侦破苗伟遇害一案,都没有多大的用处。但我注意到他在讲这些时,眼神里除了悲伤和惊惶,还又不易被察觉的目光闪烁,闪烁时的眼神深不可测,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从他来指认车晓楠手指上那颗戒指开始,我就觉得有一双眼睛像鬼魅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们。看了他那似乎藏着深深秘密的目光,猛然间才发现那鬼魅原来就是刘佳明。于是我忍不住问了一句,回头看看与车晓楠的那段感情,在他心里留下的是什么。结果他的回答令人心头一震,他回答说什么也没留下,车晓楠凌迟了他的爱情,让他认识到了这个社会的现实和丑陋,也让从一个男孩变成了男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