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需知,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那田鼠生平最怕的就是蛇与鹰。
王小牧虽然用这招吓走了这只田鼠,但心中甚是不安,隐隐觉得,这两日竟碰到一些阴晦事,这时运也太不济了点。
日期:2015-04-22 22:47:00
主事家看得傻了,问小牧怎么回事,小牧安慰他说:没什么事,这人肯定是个癫子,被我怪叫一声吓跑啦。
主事家喃喃道:狗.日的,这癫子是练过轻功哟,咋跑这么快呢!
见天色已晚,主事家跟王小牧收拾起家伙,打着马灯回家了。
第二天一早,主事家跟王小牧正准备出门干活,却听见一路嘈杂,迎面走来了一群人。
为头的是村里的宋保长,这村人全姓宋,王小牧的主事家,也是宋村人。
宋村隔壁有个村庄,叫梁村,两个村之间横亘着一座山。
宋村和梁村有个奇怪的现象。从五六十年前起,领村梁村的人无论怎么勤恳努力,种啥不长啥,即使长了出来,也被蚂蝗等虫害给祸祸了,全村都较为贫困,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
而宋村人相对比较懒惰,但那片土地却种啥有啥,随便撒点种子,长出来又旺又密,无需花费多大力气,都有好的收成,全村都比较富裕。
日期:2015-04-22 22:47:00
梁村为头的老人曾叫先生来看地脉,先生看完地脉,啥话也不说,只是说梁村人若是想富裕,必须全村搬走,具体啥原因也不直说。
以前倒是有个外地来的先生,说梁村的财富全被宋村搬走了,而搬走这财富的,是山上一只猫。说完这话,不出几日,这先生被人发现死在柳树下,浑身发出不知名的怪味。
村人只好把他给埋了,没想到刚埋完没几日,不知被什么动物扒开了坟,把这先生的尸体又拖到了柳树下。
人们都说这先生说破了天机,遭惩罚了,只得任其暴尸荒野直到化为一堆尘土。
梁村人世代居住于此,若要全村搬走,即使年轻人肯,老人也不肯。于是,几个胆大的年轻人,爬到另一座山头往村庄看去,想寻个究竟。
没想到从别的山头远处看来,横亘在梁村、宋村之间的山巅上,兀然横卧着几块大石,像极了一只窝在山顶上的巨猫,猫头正对着梁村的方向,猫尾对着宋村的方向。
于是口口相传,大家都说,这只猫在“吃梁屙宋”,嘴巴把梁村的人好东西都给吃了,然后拉出来东西肥了宋村人,大家开始称呼这座山为“猫子岭”。
日期:2015-04-22 22:48:00
梁村一些年轻人甚是不服,曾组织人拿好火工工具,准备上山把这只石猫给炸了,却不想,上得山去,只见到处奇形怪状都是石灰石,密密麻麻的,哪里能寻到半点猫的影子?
气得他们狠狠地砸了几块石头,便下山了。
回到家之后,不出几年,当年那几个上山的小伙子,死得死,颠得颠,没落下一个好的。
“猫子岭”也就成了梁村人的禁区,再也没人敢去了。
日期:2015-04-22 22:48:00
宋保长带着一群人过来说,不好了,宋木匠昨天给人做木工,到傍晚还没有回来,两个儿子心中一急,便点了马灯去找他,没想到,这一去,宋木匠的两个儿子也不见了,直到现在还没找着。
王小牧的主事家问,他这是到哪做工去了。
宋保长说:去梁村做工了。
大家嘟囔着说:去梁村可要经过猫子岭啊,不会在猫子岭走丢了吧。
宋保长说,这猫子岭可一直是咱宋村人的福地啊,怎么会走丢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甭管在哪儿丢的,咱都要集合人去找啊。
那个年代,农村人都比较淳朴,谁家有红白喜事,全村人都会过来帮忙,更何况是走丢几个大男人这么大的事。
主事家跟王小牧说,今天你也别干活了,咱们跟着一起找去吧。
于是,一群人又挨家挨户叫了些壮劳力,又取了些锣鼓、镲之类的壮声势的家伙什,浩浩荡荡地往宋木匠家走去。
日期:2015-04-22 23:12:00
既然有人看,那我就继续讲下去。
宋木匠是附近有名的木匠,靠着一手在附近十里八村都出色的手艺以及勤俭持家,近些年家道还算殷实。
宋木匠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刚刚取了个媳妇,小儿子十五六岁,尚未婚娶。说起宋木匠家,还有个离奇的故事,不妨讲给大家听听。
日期:2015-04-22 23:13:00
有一年,山村里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大雪,四处白茫茫一片。乡间房子低矮,在积雪的覆盖下,从远处眺望,仿佛整个山村都被掩埋在白雪之下,找不到一丝鲜活气息。
宋木匠已经有个把月没有活计了,虽然在秋季时候储藏了一些食物,但两个儿子正是长个的时候,尽管夫妇俩勒紧裤腰带,尽量剩下些给小孩吃,但眼看过不久也要吃光。
那个年代,农村手艺人出去干活,活计没结束时,吃住一般都在主家,干完活也不会开口要价,有钱的会给些工钱,没钱的主家会拿出自家熏的腊肉、笋干、米、油之类的东西来换劳力。
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没有哪个手艺人会因为主家给的东西不好而嫌弃。因为每个家庭过生活,总不能三百六十行,行行都精通,理个发,打个石磨之类,也都还是要叫别的手艺人,难保到自家时碰到拮据的时候。
日期:2015-04-22 23:13:00
宋木匠正眉头不展,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屋外却走进来一个人,那人家住在山腰,说是急着请宋木匠去编箩筐。
宋木匠虽然觉得这主家路远,眼前又下着大雪,心中虽有点纠结,但有活计总比没有好,于是收拾好东西,跟着那人去了。
到了主事的家里,却见这家到处堆满了冬笋,主家说编箩筐就是为了好储藏起这些冬笋,放在地窖里。
冬笋在乡村虽不是稀罕物件,老百姓冬季无甚农活,除了砍柴外,也常上山去挖点冬笋,但充其量挖到了百十来斤已经很了不起,但这主家的冬笋看样子却有几千斤之多。
日期:2015-04-22 23:14:00
宋木匠感到甚是奇怪,但也不好多问,只得埋头给主家编起箩筐来。宋木匠手艺甚好,编了三天,就编好了几十只箩筐,活也就算干完了。
主家给了十斤冬笋,十斤米,十斤油作为工钱,也算是丰厚。宋木匠感谢了之后就下山了。
宋木匠下山后没几天,村里有人传来消息,说是山腰那家人的房子倒了,全家人被压死在大雪下。
宋木匠大儿子人虽小,但胆子够大,听说了这事,又从父亲那里得知这家藏了上千斤山笋,觉得不拿白不拿,心意一定,冒着大雪上山去了。
上山去摸到那主事家的门,果然是被大雪压塌了,那家人已经不知道被大雪埋裹在了哪里。
宋木匠大儿子用铁锹撬了半天,总算把主事家被雪覆盖储存冬笋的地方给挖了出来。
日期:2015-04-22 23:14:00
这家人的冬笋被宋木匠编织的箩筐装了起来,足足有几十来箩筐之多。宋木匠儿子喜出望外,忙下山叫上自己弟弟,两人乘着天黑搬了一夜,把所有冬笋都给弄了回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