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也算是古代军事爱好者中的发烧友了(在成为名将之前),要不也不会在知县卸任时被推荐到兵部当处长(主事)了。
袁崇焕到辽西走廊。这里虽是沦陷区,不过因为努尔哈赤没有更多的兵力和百姓来填充这些地区,所以这里是一片废墟的无人区,根本没有什么坚城利寨在此把守。
袁崇焕一看,心里说了一句“好啊!”。然后回京就写了一份文件交上去了,文件的题目是《关于本人(袁崇焕)调任辽西走廊收复失地的申请》,并向大家声明,只要有一定的粮钱,自己就可坚守辽西走廊这片土地。
袁崇焕的申请一交上去,明廷还是有一些波动的。毕竟,辽西刚刚大败,本来排着长队想做辽东经略的人群一下子散去,国防部长(兵部尚书)张鹤鸣为了不去辽东经略都主动退休了,国防副部长(兵部侍郞)王化晋不想去又被逼着去了。这个时候,有人说自己想去把守辽西走廊,明廷还巴不得呢。于是,发了帑金二十万欢送“袁大胆”上任了。
日期:2013-04-15 21:49:03
第三十五章 孙承宗
袁崇焕到了辽西走廊后,收复土地、招抚流民、训练兵卒,各项工作有板有眼地进行着。
就是这个时候,新上任的辽东经略王在晋提出了重金修建八里铺的建议。
袁崇焕一听王在晋的建议,第一提出了反对意见。袁崇焕说,八里铺筑重城后,要四万士兵把守,如果被金军击溃,几万人向山海关逃去,山海关要是开门让溃兵进关,恐怕山海关的士兵也会跟着溃兵一起逃,这还是好的。八里铺离山海关只有八里,也就是四千米左右,在四千多米的道路几万人在逃跑,一旦金军骑兵追上来,不是跟着逃兵一起进城了吗?就算能打退了金军,谁知道这几万逃兵有多少金军间谍,万一让金军间谍打开山海关大门放金军入关就又成了“特洛伊屠城记”了。
可是,眼下袁崇焕是一点办法没有,谁让王在晋是国防副部长、是自己的上级。
天启皇帝一面看看王在晋修八里铺的建议,一面想想袁崇焕的反对意见,这令他举棋不定,很难做出决定。就请出了一位高级人物来帮忙,这位高级人物就是和熊廷弼、袁崇焕并列被称为“辽东三杰”的孙承宗。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科举考试一甲第二名(榜眼),现在是内阁大学士兼国防部长(张鹤鸣下课后刚上任)。
内阁就是在明朝撤销了丞相后,又一取代丞相的机构,内阁由几位大学士组成,别级相当现在的副总理了,大学士之首为首辅,相当于丞相,正总理的别级。
也就是说,孙承宗现在是相当于是国务院主管国防事务的副总理。
把孙承宗说成是重量级人物不仅是因为他是大学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孙承宗的背景身份是帝师。孙承宗是担任天启皇帝与天启皇帝父亲文化课教育的老师。这样的人用我们的话讲就是大腕级别的人物了。
天启皇帝请孙老师出马来处理一下山海关的防务工作。
其实孙老师也不是军旅出身,因为明清崇尚以文治武的方针,所以较高一级的军事领导都是文官,基本上都是科举考试考出来的进士们。
有人认为,这些文人平时都读的四书五经、圣人之道,这样的人如何能堪带兵之重任。像杨镐、袁应泰、王在晋就是这种情况。
不过,话也不能这么说,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意思是你只要能用一半的精力去读透四书五经中的《论语》,并用另一半的精力去执行《论语》中的精神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了。看一下哪个进士不是国内《论语》的高手,没两下子八股文能考全国前几十名吗。所以像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这样优秀的军事主管也是有的,他们并不是书呆子将军或者文人将军,而是儒将。
刚才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是现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它的原意其实是吃透论语只是治天下的一半,想要治理也天下还要学好法家、兵家与纵横家。
孙承宗看了王在晋的建议与袁崇焕的反对建议,对天启皇帝说,这件事看起来非同小可,还是让老臣亲自去山海关跑一趟看个究竟吧。
新任国防部长孙承宗大驾光临山海关。
到了山海关,孙承宗一眼就看出了修建八里铺的问题所在,马上把王在晋叫来训话。
孙承宗毕竟是老师出身,并没有在王在晋一来时就开口大骂,而是和他摆事实、讲道理。
孙承宗对王在晋说,小王同志啊,你说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派兵四万在此防守,那万一八里铺城破了,大量逃兵往山海关内跑,你说是开门让他们进来好还是让他们死了好?
王在晋说,开门让他们进来吧。
孙承宗说,从八里铺到山海关这么小的一段路,你开门让他们进来,敌人不是也跟着进来了吗?
王在晋回答,我在三道关那里建立了军寨接应,他们可以从撤入关内。
孙承宗真是拿王在晋没办法,说,你进的来,敌人进不来吗?
王在晋脑子一下蒙了,心想,不对啊,原先计划不是这样的啊,敌人应该按照想象的那样来送死的才对啊,怎么是我败了,不会吧,我才是主角啊。
孙承宗给天启皇帝写的调任王在晋的申请批下来了,王在晋调任到了南京,山海关这边由孙承宗自己坐阵。
日期:2013-04-16 21:45:40
第三十六章 孙承宗治边
我们前面说了,孙承宗是大明的国防部长,但是不太懂军事,不过不要紧,只能用对人、采纳正确的意见还是不错的。
孙承宗把袁崇焕叫来,问,你之前说王在晋的建议是错的,那么你有什么对策?
袁崇焕说,我想法是在山海关外两百的宁远修筑重城,宁远城背海靠山,是天然的防御堡垒,只要稍加修筑,金军一定攻不下来。另外,宁远附近的海上有个觉华岛,就是上次广宁大战时,祖大寿逃上去的那个岛,这个觉华岛可以在金军重兵围城给予各种支援。山海关在宁远有战事时出兵来援救。而宁远还有两个八里铺比不了的优点,一是宁远城大,可以屯重兵与金军决一雌雄;二是宁远只要能守住,从山海关至宁远的两百里防线就都能守住。
随便插一句,宁远城是城,不是关口。金军不打下宁远也可以绕过打山海关,不过那样遭到宁远兵的追击或者堵住金军回辽东的退路,金军的补给线也会受阻。
孙承宗听取了袁崇焕的意见,令祖大寿建筑宁城。宁远城的西边有一些城堡被蒙古的一些部族占据着,说是帮助大明驻防,孙承宗让他们滚蛋了。后来,又把觉华岛做为粮饷的存储地,并建了水师,可以通往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
孙承宗一上台,祖大寿得到了重用,之前名不见经转的小人物现在一跃成为了一名干将,后来孙承宗走后,他就一直协助袁崇焕工作。如果祖大寿你不认识,没关系,你只要知道他是吴三桂的舅舅就行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