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大撤退。山海关以外的城池、堡垒一个不留,全部放弃,收兵回山海关内防御。为了艰壁清野,把辽西的老百姓赶回了关内,放弃了孙承宗时开垦的良田几千顷。老百姓离开自己的良田、农舍,带着一点家当入关逃难,哭声振野,场景就和电影《1942》里的河南大逃荒差不多。
就这样原本四百里的立体综合防御体系变成了山海关平面防御。所有人对高第的大撤退都大掉眼镜。也许在高第看来,这么多兵力放到山海关以外四百里的地方,万一又被各个击破怎么办,还不如聚兵死守山海关。
这种以畏战心理做出的决策当然没有正确性可言。锦州、宁远、山海关相互救援、钳制入侵,怎么会被轻易打败,相反如果努尔哈赤用老一套打法,先往山海关派大量间谍再里应外合,山海关绝无守住的可能。我们现在的人常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大概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
日期:2013-04-20 21:18:55
第四十一章 宁远
就在关外大军全体回撤山海关时,有一个人没有走。还带领着一支军队留了下来,这人就是袁大胆袁崇焕。(袁大胆这个外号是我给起的,我觉得还是很贴切的。)
袁崇焕是在熊廷弼退守关内时,就是孤身一人来到关外拒守的,说起来也是奉命行事的。
当然不会因为高第说撤就撤。虽说高第是袁崇焕的上级,但是说人家袁崇焕主动在最前沿御敌有什么错了,所以高第也没说什么。当然了,问题不是你敢不敢不撤,而是你敢不敢留下来。努尔哈赤随时打过来,关外的部队都走的差不多了,谁敢留下来。
袁崇焕留下了,麾下有一万多将士。同时留下来的还有两位大将,一个是参将祖大寿,另一位是大将满桂。祖大寿,我们前面说过,满桂可能知道的人不多。满桂其实不姓满,因为他是蒙古人。他是从普通大头兵做起的,没什么文化,不过打仗很厉害,因为血统的关系还经常给明军找些蒙古兵外援,属于那种为大明打过仗、负过伤、立过功的人。虽说不是汉人,可从来没有犯过政治错误。
袁崇焕做好一切准备,努尔哈赤你来吧!
努尔哈赤一看大明山海关这边又换经略了,心想:孙承宗在的时候,我没有太好的机会。现在孙承宗下去了,换了个什么都懂的高第上来,这要是再不打一仗不就是浪费机会、虚度时光了吗。
于是,努尔哈赤带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就奔了过来。
努尔哈赤率兵很轻易地拿下锦州与宁远的外围,因为明军没有像样的抵抗,袁崇焕已把主要的兵力收回宁远城里防御。
在努尔哈赤看来,宁远城这么小,守军才一万,又孤立无援,守将袁崇焕还是个书生,这完全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根本提不起兴致来,也没时间跟宁远城的明军玩过家家。就派人给守将袁崇焕送了一封信,内容大意是:我带了三十万来讨伐大明,你们还是不要抵抗了,降过来我给你们加官晋爵。
努尔哈赤此次率兵出征,号称三十万。一般说号称都言过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加上伙夫、车夫和帮忙的百姓也不够,如果加上后方的防守兵和民兵也许差不多。这就和街上的混混儿一样,有的混混儿说自己喊两嗓子或打个口哨就会有两百人出来帮忙打架,其实是吹牛,能叫来五六十人就不错了,加上路人和看热闹儿的也不够,如果要算上同学、邻居还有见过一面或给过一根烟的人就差不多够了。
努尔哈赤实际带兵十二万,除了八旗军的六万人还有汉、蒙支队,随着大金中汉人户口的不断增加,汉人组成的支队也不断扩大,这个汉人支队也就是汉八旗的前身。近年来,蒙古各部落互相争战,也有不少蒙人去了东北的大金。如果要是算上沙俄和朝鲜也有个把跑过来的人,努尔哈赤的大军简直就是东北国际联合组织部队了。
袁崇焕也给努尔哈赤回了一封信,内容大意是:锦州、宁远原本就是被你夺取了的地方,是你不要了,我才来了。现在城也修好了,你也来要了,这就是你的不对。你不是说你带来了三十万兵马吗,你嫌多,可我不嫌,我还嫌少不够杀呢。
努尔哈赤看了回信,心想:袁崇焕是打哪来的小后生,挺爱耍嘴皮子,没打你,你还来劲儿了。你不是想打吗,好,我现在就把你退回山海关的路给你堵上,咱们好好玩玩儿。
日期:2013-04-21 21:10:30
第四十二章 红夷大炮
努尔哈赤把部队开到宁远城南,这样就堵住了宁远明军的退路,并在南城外五里处安营扎寨。
五里地,这是一个要命的距离。前面我们说了,在努尔哈赤率兵攻沈阳和辽阳的时候,总是城外七里安营扎寨,七里刚好是明军炮弹打不着的一个距离,现在宁远城外五里安营扎寨也不打紧。不过,这种不打紧说的以前,现在就大不同了,因为那种“神秘武器”的出现。
这个“神秘武器”就是红夷大炮,红是说的红毛鬼子葡萄牙人,夷是外国的意思,红夷大炮就是葡萄牙进口大炮。据说这个炮是荷兰生产,后被葡萄牙人倒卖到大明。
这个炮的各项性能有了很大地提高。射程方面,七里是小意思,八九里问题,炮弹撑死了飞,十里地也跑的过去。这个距离足以让敌人看着一个一个的炮弹过顶飞了。炮弹杀伤力方面更是惊人,以前早期的炮就是炮膛里放火药往外轰铁球,和鸟枪差不多,后来的炮弹加大了爆炸威力,也是效果一般,轰伤的多,轰死的少。红夷大炮就厉害了,炮弹爆炸后,五米以内绝无生还的可能,十米以内非死即伤,几十米开外都能感觉到巨大的气浪,炮弹片也会在爆炸的巨大压力下飞出去击中周围的人群。我给这个炮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开花弹,对敌人是开花弹,对自己是开心弹。
另外,这个炮还有三个特点:其一,就是炸膛率低,,早期的大炮因为炮身和炮弹的设计不规格再加上操作不当,炮弹还没出炮膛就炸了,造成了安全事故,而红夷大炮号称“无蔗糖(炸膛)产品”(其实也有,不过少多了),基本上解除了这方面的安全隐患。
其二,就是炮身重,三千斤。以前的炮最多也就一千斤,十个人抬,平均一人一百斤。红夷大炮就不同了,一人一百斤就得三十个人,在加上受力不钧,怎么也得四十来人。平地上拉还可以用马,搬上城墙头子费点事儿。有人说用杠杆原埋抬上去,别开玩笑了,哪个杆子能吃住三千斤的大炮,还得把它挑到城墙头上去,那得多长的杆子。上小学时,课本上一个人说,只有给他一个支撑点,他就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我一直很怀疑,假如我给他一个支撑点,那么去哪找一根能撬动地球的杆子。科学试验不是不让假设吗,为什么屡禁不止。如果假设就可以的话,那么我假设,石头里可以蹦出猴子来,也许西游记就是真的了。如果历史可以假设,那就成了穿越小说和电脑游戏了。
其三,就是后座力。一个能把炮弹送出八九里地远的大炮,再加上大炮自身重量三千斤,那后座力一定小不了。后座力的杀伤力振死周围近距离的几个人问题不大。以前,听说后座力振死人,我也不相信,主要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直到看了抗日电视剧《战旗》中的一个故事才明白,故事是这样的,八路的游击队在山顶上与山一侧洞里的日军作战,双方谁也打不着对方。后来,抗日英雄金戈想了一个办法,他把所有的手榴弹绑一起,拉着其中一个的引线,然后向山下的洞口扔去,手榴弹落到山洞半空中时,被拉掉引线的手榴弹爆炸,同时引爆了所有手榴弹。手榴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振荡,使空气快速流动形成强劲的气浪,就是这个气浪振坏了洞里日军的五脏六腑,使他们全部被歼。红夷大炮开炮时,也会产生巨大的气浪,再加上大炮对地面的振动,一米以内的人必死无疑,所以红夷大炮用的是超长引线。
看到红夷大炮的各项性能,我时常有个幻想,如果这个大炮不用作城防炮,而是作为攻城器械也厉害的很。三千斤的大炮代替原来撞门的木头,相信一定地动山摇。要是还撞不开,没关系,炮身一百八十度挑个头,对着自己后方来一炮,估计后座力就可以把城门撞开。
袁崇焕视红夷大炮为生命,因为这是他在战场上唯一翻盘的可能。
现在努尔哈赤就在五里处扎营,也就是说,明军没事干可以用红夷大炮跟金军玩掀帐篷的游戏,用现在的话叫大炮点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