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杜正伦也是唐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注意,只是唐高宗一人提拔,与武则天无关),为了公平起见,唐高宗干脆各打五十大板,两个人同时遭到贬官
显庆三年(658年)十一月,李义府被贬为普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安岳、遂宁、乐至三县及重庆市潼南县部分地区)刺史,杜正伦则被贬为横州(现在广西东南部地区)刺史。
转眼到了显庆四年八月,出于政治需要,武则天又想办法将李义府给召了回来,而且回来后还让他继续当宰相。
至于杜正伦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被贬后就呆在横州,直到病死。
(1未完待续.6.1)
日期:2012-06-26 18:51:44
【13】【1】【6】【2】【789】【】【】【】【】
【随缘侃史】笑里藏刀李义府
文/一切随缘
6.备受庶族身份的打击(之二)
按道理来说,经此教训后,李义府应该有所收敛,但实际上李义府却依然狂妄,而且很快又闹出一条人命来。
这又是究竟又是咋回事?事情还得从李义府遭贬之前说起。
一直以来,李义府对自己出生于庶族而耿耿于怀,所以自从受宠以后,李义府最想的事就是改变自己的出身。
当时恰好有一个叫李崇德的官员,这人出身于赵郡李氏。为了巴结李义府,李崇德便谄媚地把李义府的名字给添加到了自己的族谱里。这样一来,李义府也摇身一变,成了赵郡李氏中的一员。(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陇西李氏。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赵郡郡治在今河北赵县,初后魏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赵国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柏人(今邢台隆尧),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成了赵郡李氏中的一员后,李义府也马上投桃报李地将李崇德提拔为五品官员。
不但如此,李义府每年还严格遵照昭穆制度参加祭祀。
“昭穆制度”简单点介绍,就是在家族祠堂或大家族的府上祭祀厅里安放祖先的牌位,以“赵郡李氏”为例,始祖李牧的牌位摆在正中间,然后二、四、六世祖等摆在始祖的左边,而三、五、七世祖等的牌位就摆在始祖的右边,以此类推。每年祭祀期,当同族人聚集在一起时,便会以昭穆制度来分辨族人间的亲疏。(比如族里兄弟有人问,你是哪房的?如果你是大房的(李牧大儿子这一系),就说我是大房的,你呢?对方如果是二房的,就会回答你说,我是二房的(李牧二儿子这一系)。)
经此后,真正赵郡李氏里面一些无赖之徒便纷纷主动跑到李义府家里与他攀亲,这个是远房伯伯、那个是远房叔叔,这个是侄子,那个是侄女婿……面对着这立竿见影的改变,一直受到出身压抑的李义府显得更加得意。
但李义府高兴没多久,却因为和杜正伦较劲,继而遭到贬官。
想不到李义府刚刚被贬,眼光短浅的李崇德就马上将李义府的名字从族谱上给除去。
结果这事做完不久,李义府却重新回来继续当上他的宰相。
(1未完待续.6.2)
日期:2012-06-27 09:11:44
【14】【1】【6】【3】【835】【】【】【】【】
【随缘侃史】笑里藏刀李义府
文/一切随缘
6.备受庶族身份的打击(之三)
返回权力中心后的李义府又岂能受得了李崇德这样反复无常的做法,于是便随便找了个借口将他给送进了监狱。
送进监狱后,李义府依然觉得这口恶气难消,干脆来个更狠的,“劝”李崇德撞墙,听劝后的李崇德还真乖乖撞墙,而且还将自己给撞死。
李崇德“莫名其妙”地自杀,自然又引起一片哗然,不管怎么说人家至少也是朝廷中的五品官员。但就算发生了这事,唐高宗与武则天依然假装不知。
既然冒充不了望门贵族,李义府又想到了一个主意,想方设法帮儿子寻找一个望门贵族出身的媳妇。
尽管李义府计划很是美好,但结果只有一个,所有贵族竟然没有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义府作儿媳。(注意,此时李义府已经是宰相了,贵族们之所以不愿与李义府结为亲家,主要是看不起李义府的为人,至于出身是次要原因。有些人其实也想和李义府攀亲,但面对着族人,压力实在太大了,所以也就不敢另类。)
(1未完待续.6.3)
日期:2012-06-27 10:24:06
【15】【1】【7】【1】【848】【】【】【】【】
【随缘侃史】笑里藏刀李义府
文/一切随缘
7.报复望门贵族(之一)
再次遭受打击的李义府从此对“望门贵族”一词可谓恨到了极点。
公元659年,耿耿于怀的李义府忽然想到了一个眦睚必报的狠招,上书朝廷,希望能将《贞观氏族志》给重新编辑,并换名为《姓氏录》。
《贞观氏族志》是一本贵族指南,编辑于唐太宗执政初年,里面收录了各个地方的贵族信息。
自魏晋以来,社会就特别看重人与人之间的血统尊卑,尽管那时已是李唐的天下,但朝中还是有不少官员是原来隋朝的贵族。虽说这些官员的地位已不如从前,但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矜持,而且人们的惯性里也习惯认同这样矜持。有一些新贵小户为了能和这些贵族攀亲,不但得补给他们一大笔所谓的身价补差费,而且结婚后,往往还要忍受他们的轻蔑。类似的情况在一千多年后的清末民初也曾重现过。不少新贵和没落的八旗子弟结婚,尽管这些八旗子弟的家世已今非昔比,但骨子里就依然认为自己是爷。
对于这种现象,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深恶痛绝,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唐太宗做两件事:一件是启用有才的庶族,像我们前头说过的马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启用的;另一件就是让人修订一本《贞观氏族志》,对于这本书,唐太宗的心思是希望尽量淡去这些老贵族的身影,而给一些新族一个进阶的机会。说白了就是对血统来一个重新洗牌。
唐太宗这么做有公心,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有一点点私心。李唐这一脉虽说也是出身贵族,但却不是贵族中的极品,为了证明自己血统的高贵,李唐皇室,就把自己的祖先追溯到了春秋时期的李耳(老子,也就是民间口口相传的那位太上李老君。据有关专家考证,其实李唐皇室并不是李耳的后代)。但就算如此,在当时贵族们的观念中,李唐的排名依然靠后。这也是唐太宗想修订《贞观氏族志》的另一个原因。
可是当《贞观氏族志》的初稿呈上来时,唐太宗一看晕了,那些迂腐的主编依然把“七姓五望”排在最前,至于李唐皇室的李姓,对不起,照原来的顺序排列在后。
一看这些迂腐的主编,相当生气的唐太宗马上责令重编,但重编后的结果是除了将唐太宗一脉的李姓调到“五姓七望”的前面外,其他的只是作了一些换汤不换药文字修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