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历史奸臣》
第28节

作者: 微尘般的一切随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着来俊臣那阴险的笑容,再看看放在桌子上的《罗织经》以及面前的那个烧红的大瓮,周兴叹了一口气说:“你的审案的心智这么高,能落在你这样的人手里,我认了,来大人想问什么尽管问吧,我老实招供就是。”
  就这样,来俊臣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完美地完成了武则天交给他的任务。
  这段故事就是典故“请君入瓮”的由来。
  既然周兴乖乖招供,看在他平时忠诚的份上,武则天并没有下旨杀他,而是破例将他流放于岭南。

  但就算武则天与来俊臣对周兴“宽宏大量”,无奈一直以来作恶多端的他结怨太多了,以至于刚刚离开京城便被人杀死在半途。
  (3.未完待续.6.3)
  日期:2012-07-13 14:22:43
  【98】【3】【7】【1】【】【】【】【】【】【0】【3】【1】【8】【3】
  【随缘侃史】罗织构陷来俊臣
  文/一切随缘

  7.武则天登基(之一)
  周兴死后,来俊臣自然也就成了武则天手中的酷吏王牌。
  来俊臣之所以会成为酷吏中王牌,原因就是来俊臣的手段比周兴更为凶残。《新唐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则天朝,罗告诸王贵臣,授朝散大夫,拜侍御史,按制狱。少不会意者,必牵引之,前后坐族,灭千余家。朝廷累息,无敢言者。道路以目。与侍御史王弘义、侯思止腹心。罗告衣冠。无间春夏。诛斩人不绝。
  什么意思?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来俊臣的任务就是专门给一些武则天认为有隐患的诸王贵臣罗织罪名,正是这样,武则天才将来俊臣任命为侍御史(检察院官员),在这岗位上,来俊臣可谓心狠手辣,在办案时,只要稍不合他的心意,马上对被告下毒手,甚至被告的家人,还是族人也要一起受罪,有时一杀就达上千家。面对着这种情况,朝中文武百官却只能叹息而不敢言语。凭着武则天的宠信,来俊臣与他的亲信侍御史王弘义、侯恩止一起,专诬告那些士大夫们,不论是春季夏季,杀人不断。

  当看着这段话时,也许有些朋友会认为,来俊臣的权力也太大了,不管什么亲王贵臣,凡事他想杀谁就杀谁。
  其实,来俊臣杀人还是有一个底线的。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孰无亲,罪人慎察其宗。意思是说,人人都有一张关系网,在处置罪人时,千万要留意了解他周围的亲朋好友。
  从这句话中不难使我们明白,来俊臣诛人之前,一定会先了解嫌疑人周围的其他人,假如发觉其他人牵涉到利益中心(以武则天为中心点),来俊臣的基本原则是绝不乱动。除非不得已,才另当别论。
  (3.未完待续.7.1)
  日期:2012-07-13 16:03:48
  【99】【3】【7】【2】【】【】【】【】【】【0】【3】【2】【1】【8】
  【随缘侃史】罗织构陷来俊臣

  文/一切随缘
  7.武则天登基(之二)
  当然,在为武则天办事的同时,来俊臣也不忘勾结武则天身边的一些宠臣。像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就是来俊臣勾结的对象。
  自从武则天掌权后,在挤压打击李姓皇室的同时,也不忘培殖自己娘家的人。
  在娘家的人当中,其侄子武承嗣与武三思最得武则天青睐。

  垂拱四年(688年)那时的武则天虽然已牢牢地控制着政局中,但毕竟她还是一个皇太后,皇帝是她的小儿子李旦。
  一次,武则天试探着问大臣:“当皇帝的人除了要有才智外,还必须懂得上应天命,下顺民心,不知以后帝位当属何人?”
  虽然武则天已经旁敲侧击得很露骨了,而且大臣们也很畏惧她,但就是不肯附合,而是假装糊涂地回答:“我朝天威,代代不绝,李氏皇家自是有这样的好皇帝。”
  看着那些迂腐的大臣这般不识抬举,武则天只得进一步主动出击。
  为了能名正言顺地登上帝位,武则天采取了两个步骤:第一,“上应天命”;第二,“顺应民心”。

  (3.未完待续.7.2)
  日期:2012-07-14 11:25:48
  【100】【】【】【3】【7】【3】【】【】【】【】【】【0】【3】【3】【7】【9】
  【随缘侃史】罗织构陷来俊臣
  文/一切随缘

  7.武则天登基(之三)
  考虑再三后,武则天便暗示武承嗣悄悄地让人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的石头给丢进洛水里。
  到了当年的四月,又有一个叫唐同泰的人声称自己无意间在洛水里打捞到这块石头并献给朝廷。(估计唐同泰这名也是造假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说法,眼前出现这么一块石头,分明就是一个祥瑞的标志啊。这样一来,上应天命的条件有了。
  “上应天命”的事情发生后,武承嗣在带领一些挺武的大臣上表祝贺的同时,又暗中授意一个叫傅游艺的侍御史带领关中(李唐皇室的老家)几百名百姓“自发组织”向朝廷上表,请求武则天顺应天意祥兆,自己当皇帝。这样一来,最基本的“顺应民心”产生了。
  但是对于关中百姓代表的请求,武则天还是给予拒绝,她说,现在的皇帝可是李旦,人家把国家治理得好好的,怎能让人家退位。
  虽然武则天是“拒绝”了傅游艺等人的请求,但同时却不忘给他们赏赐。

  关中百姓代表的表演刚刚结束,以武承嗣为核心的拥武派大臣也紧跟着带领着一万多人联名上书,请求武则天应该顺应天意当皇帝。但武则天依然给予“拒绝”。
  一看这个形势,自知皇位难保的李旦终于也坐不住了,在李旦的带领下,又有一大批文武官员和几万名百姓第三次请求武则天当皇帝。
  面对着“守阙固请”的李旦,以及京城大臣、百姓。武则天这才顺应天意,坐上了帝位,这一年武则天67岁。由于武则天自称自己是周王朝的后裔,因此便将改国号为周。
  (3.未完待续.7.3)
  日期:2012-07-14 20:51:40

  【101】【】【】【3】【8】【1】【】【】【】【】【】【0】【3】【6】【0】【6】
  【随缘侃史】罗织构陷来俊臣
  文/一切随缘
  8. 不识时务的岑长倩(之一)
  由于侄子武承嗣给力,所以武则天在登基以后就将他受封为魏王,官拜尚书左仆射(当时相当于首席宰相)。
  一看武承嗣这么得势,来俊臣赶紧巴结。
  来俊臣之所以巴结武承嗣,是因为他始终抱有一种思想:君有幸臣,无由须亦结纳。什么意思?任何君主身边都有一些宠臣,对于这类人,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有没有理由,一定要想办法主动跟人家结交。
  正是有着这个思想指导,尽管在来俊臣未必看得起武承嗣的情况下,还是主动与武承嗣示好。
  而对于来俊臣的示好,也恰恰正是武承嗣所希望的,因为武承嗣也有大量的政敌,需要来俊臣这般手段凶残的酷吏来帮他清除。

  武承嗣的姑母是皇帝,自己又是朝廷的首席宰相,那么他又哪来的许多政敌?其原因只有一个——争王储所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