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密码——中国人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中国历史)》
第3节作者:
冰原极光
非洲是“生产”现代人的车间,总有“半成品”离开非洲老家迁徙到欧洲和亚洲去探索新世界。这就是中国境内那些北京猿人、元谋猿人、蓝田猿人的来源。这些古猿人们因为未能熬过冰川期而灭绝。从而先后失败。但是,不断有人类的“半成品”从非洲迁徙出来,并且越晚出来的就越进步。这些灭绝的古猿人留下的痕迹就是人类在亚洲和欧洲独立进化的假象,误导了化石专家产生了本土起源说的错觉。而留在非洲老家的古猿人依然不断进化,改变世界的能力不断变强,直到进化成我们这些现代人,然后走出非洲,在全世界获得成功。
日期:2013-06-03 19:50:45
5.现代人群在全世界的扩散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5个阶段。在现代人的祖先离开非洲之前,进化中的人类至少曾经2次走出非洲。分别是直立人(海德堡人、北京猿人、爪哇猿人)和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直立人灭绝于冰川期。早期智人(如尼安德特人)则是被现代人灭绝的。但早期智人部分基因还留在现代人的体内。无论是欧洲人、东亚人还是美洲印第安人,体内都有大约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上图:尼安德特人形象。尼人仅分布在欧洲和西亚,但基因研究发现,无论是欧洲人、中国人还是印第安人,都有大约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现代人(晚期智人)离开非洲分先后两次,第一次是10万年前的棕色人种,y染色体为C和D型。这群人属于一个海岸捡食文化群体。主要通过在海边捡拾海鱼、贝类等高蛋白食物为生。所以他们始终沿着海岸迁徙。因为路线单一,推进的速度比较快。到 6万年前已到达今天的东南亚和澳洲。成为老亚洲人。那时地球正处于冰川期,海平面比现在低100米以上,澳洲和印尼群岛以及亚洲大陆连在一起(或者仅仅隔着很窄的海峡)。
冰川时代的中国非常寒冷,棕色人种进入中国的步伐缓慢。直到4万多年前,棕色人种才发展出在寒冷地区生活的文化。使得他们可以拿着旧石器,向冰天雪地的北中国走去,形成了山顶洞人等早期中国居民,延续了中国已经中断了几万年的旧石器文化的香火。今天,棕色人种还在很多比较边远的地方生活着,比如澳洲土著、印度低种姓、日本阿伊奴人、东南亚尼格利陀人等等。中国人是黄种人,但也有很重的棕色人种血统。中国人的基因至少有10%来自老亚洲人(棕色人种),甚至可能远远高于这一数据。
现代人第二次走出非洲发生在5万年前,他们是中国人的主要祖先,中国人的绝大多数基因来自于他们。这群人使用的石器比以前已经大为改进。他们的Y染色体为F型,是亚欧大陆绝大多数人的原始根类型。他们属于狩猎采集文化,以打猎和采摘为生。所以他们沿着陆路迁徙,至5万年前到达西亚,在那里他们与尼安德特人有了一次混血,使今天的亚洲人和欧洲人都有少量尼安德特人血统。这些现代人在西亚长时间定居,形成“古亚欧人群”。这个人群不断繁衍,不断扩散,为后来白种人的多种多样的体质特征奠定了基础。Y染色体也由F 分化为K、I、P、J等。
上图:祖先们进入中国的路线
到4万年前,这群人中的一支离开伊朗高原向东方迁徙, 他们的Y染色体为K型。他们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在较短的时间内穿过印度,来到缅甸、老挝一带,定居在今天大名鼎鼎的“金三角”附件的雨林里。在东南亚的雨林里,他们生活了2万年,体质也就渐渐与西亚的人群有了差别,黄种人的体质渐渐形成,而他们的Y染色体也由K分化为N和O。随着人数的不断壮大,这些东迁的“古亚欧人”渐渐形成“新亚洲人”。中南半岛成了黄种人的摇篮。
日期:2013-06-03 21:15:18
6.上古中国人群的形成
中国男性y染色体大多数归属于国际标准中的C、D,O、N,Q、R六种类型,都能在国境线外不远的地方找到更古老的类型。这些数据揭示了我们的祖先是在什么时间、沿怎样的路线进入中国的。
如下表所示:
考古发现,几万年来,东亚的古人类遗骨有从棕色人种渐渐变为黄色人种的趋势。山顶洞人的遗骨中有很明显的棕色人种成分。在日本,西伯利亚、美国,都发现过棕色人种的遗骨。而2万年以来,黄色人种的遗骨渐渐多了起来。在远东发现的石器更是对这种人种更替提供了明显的证据。中国的石器却始终都处于旧石器石器,这正好对应着棕色人种的活动时期。但是到了2万年前,突然由旧石器转变为新石器,在极短的时间内追上了西亚的进度,与之处于同一水平,这种不同寻常的飞跃,是东亚发生人种替代的又一证据。
几乎所有民族都是不同人种融合混血而成的。欧洲人的主体是由地中海人种和诺迪克人种融合而成的阿尔卑斯人种。即使是血统纯正的冰岛人,其男性Y染色体有两种相当不同的成分。而身处孤岛的日本人则是由4万年前来到日本的原生人和2300年前登岛的弥生人融合而成。中国人和世界所有民族一样,也是古老的混血儿。中国人形成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最早进入中国的现代人是棕色人种,男子携带的Y染色体为C和D。他们利用4万年前亚间冰期进入中国。他们是10万年前离开非洲的第一代现代人(晚期智人),他们使用旧石器,早期主要通过在海边打渔谋生,后来也发展出狩猎—采集文化。棕色人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天的中国人的体质,因为中国人的母系遗传中棕色成分较大。后来大部分区域的棕色人种都被取代,但小群落今天还分布在像北海道、安达曼岛等边缘地区。
中亚白种人是另一个进入中国的古人群,他们携带的Y染色体为Q型和R型。Q在2万年前开始进入,R要晚一些。今天这两种染色体类型占汉族的3%左右,证明汉族也有一定的白色人种的成分,只是比例极小,对中国人体质影响有限。R型为较为典型的白色人种Y染色体类型。但中原的R型为汉族所特有,与欧洲人的R已经分离了1万5千年以上,证明在它是在汉族形成时就有的,与后来入侵的游牧民族没有关系。
中国人的主要体质特征来自东南亚的黄色人种,Y染色体为O型、N型。约3.5万年前,东南亚雨林里的黄种人携带的K型Y染色体突变为O和N。O又分化为O1、O2、O3三支。其中携带O1型Y染色体的人群主要分布在越南,被称为“黄种人沿海支”。这一支人从东南亚呈放射状扩散到印尼、夏威夷、新西兰和马达加斯加,形成后世的南岛语系各民族,后来也有一些“沿海支黄种人”进入中国。而Y染色体为O2、O3和N的人群则聚集在中南半岛的西部,称为“内陆支黄种人”。
小冰期使北方天寒地冻,阻挡黄种人北上。直到2万年前,全球气候变暖之后,黄种人的沿海支和内陆支分东、西两条路线进入中国北方,而广西和云南分别是其的入口。O1(沿海支)黄种人沾着中国的海岸从广西一路向北扩散,一直走到辽宁等地。形成后来的百越、东夷、通古斯等民族。今天东北的满族、蒙族、朝鲜族有较多的O1成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