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密码——中国人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中国历史)》
第6节

作者: 冰原极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农业革命也让婚姻发生变化。人类天生就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现代人从非洲带出来的原始婚姻形式是对偶婚。在狩猎群体中,一对男女会长期保持两性关系,并具有排他性,抚养共同后代。他们的关系也被人群其他人承认。但是对偶婚的男女关系相对松散。农业革命后的居家生活和财产继承使对偶婚得以强化为一夫一妻制婚姻。一夫一妻制的特点是夫妇双方生前同居,死后同葬。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史前房屋结构和墓葬情况来研究当时的婚姻。现在已经明确,6000年前大汶口文化婚姻为一夫一妻制。而仰韶文化前期似乎还有争议,到5000年前则明确为一夫一妻制。

  农业革命最大的影响,无疑就是造成人口的迅猛增长。农业为人群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使人口增长不再受到食物紧缺的限制。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婴儿成活率增大,从而在当时引起“人口爆炸”。3万年前生活在中原的人群不会超过10万人;1万年前,中原人口不会超过50万;可是到了8000年前,中原人口肯定达到了150万;到了5000年前,史前人口大约在300万左右;到了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中原人口达到500万~600万。“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中国大地上村落日渐密集。

  史前社会每个村落大约500人左右,这也是当时农业生产能力决定的。人口增多就要分出一部分人到别处去开荒建新的村落。
  日期:2013-06-07 20:04:54
  4.村落时代(约8000年前——约5000年前,也称彩陶时代)
  史前社会绝不是母系社会。无论是狩猎采集时期还是定居时期,决定人群大事的从来都是成年男子。女性从来都是人群里的弱势群体,从古到今,从未改变。史前社会确定无疑是私有制的。那时确实没有阶级之分,但是人与人之间非常残酷。在不存在法律的原始丛林般的史前社会,恃强凌弱是常事。不同氏族、氏族内部有时会发生械斗。一些氏族可能几十年都是世仇。

  黄种人是沿着茶马古道和东南海岸两条路线进入中国的。两支黄种人的分布泾渭分明,他们定居后建立的文化也非常不同。内陆支主要有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和红山文化,沿海支则有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
  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兴起于8000年前的甘肃,后来向东呈扇形扩散到山西、河南一带,至5000年前开始衰落。全国已发现仰韶文化遗址超过5200处,是史前最重要的文化。人群属于黄种人内陆支O3人群,使用原始汉藏语。对我们汉族的基因贡献超过一半,是汉族的前身。
  仰韶古人住在大大小小的村落里。每个村子500人左右。村落的布局十分讲究,中心有大型公共建筑,周围有用于防御的围沟。早期房屋多圆形半地穴式,后期以地面平房为主。
  仰韶古人使用木制农具种植谷子和黄米(黍),已经饲养猪、狗和鸡。打猎和采集依然是重要食物来源,遗址中有大量的猎物骨骼和狩猎工具。对遗骨测量,仰韶古人男性平均身高为1.68米,比后来各朝代汉族的平均身高要稍高一些,说明他们摄入很多肉食。
  磨制石器在仰韶古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但仰韶文化最吸引人的是彩陶,彩陶是史前文化的一座丰碑。仰韶彩陶器造型古朴优美,表面画着绚丽多彩的图案。彩是陶器烧前画上去的,烧成后不易脱落。
  仰韶人尊重老人和女性,有厚葬女性和男性长者的习俗。仰韶古人早期的葬俗是死者按性别葬入集体墓地,墓地一般在村外,各墓规模和随葬品差别不大。后期出现夫妻合葬墓。
  仰韶古人的生活依然十分艰难。对仰韶文化墓地中的出土遗骨进行统计,得出这样几组数据:
  一、婴儿的死亡率为40%。二、成年人平均寿命为31岁。三、男女比例为2:1。

  高婴儿死亡率说明当时卫生条件较差。在仰韶墓地中发现过仅有十几岁却难产而死的少女。不过还有一种猜测,就是当时人们会按性别有选择地杀婴,因而造成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兴起于6300年前的泰山附近,至4500年融入龙山文化。已发现遗址600余处。人群为黄种人沿海支O1类型。语言可能属于侗傣语系。
  大汶口房屋多是地面建筑。农业也以种植小米为主,农具主要是磨制石器。遗址中曾出土过1立方米小米,可见产量可观。大汶口人饲养牛、羊、狗等家畜。养猪是大汶口文化的一个特色,家猪被视为重要动产。
  大汶口陶器以素陶类为主,彩陶很少。制陶已使用转轮,由一人转动轮盘,另一人借助塑造转动的陶土,与今天的制陶方法相同。陶器中三足器较多。出土的玉器和象牙器的工艺水平也很高。
  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证明一夫一妻制已巩固。贫富两极分化明显。随葬品的丰富程度有较大差别。  大汶口文化有很多奇风异俗,比如枕骨变形、拔牙、长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等。这些习俗在中原非常罕见。大汶口文化非常发达,后来发展出了山东龙山文化,以及后来的东夷。所谓的华夷之辨就来源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差异。
  大溪文化:大溪文化兴起于6000年前的长江中游。人群是黄种人内陆支O2类型,语言为原始苗瑶语系。始建于大溪文化早期的城头山古城,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城池。它是一座直径大约300米的圆形土城,由夯土城墙围成。在城中心区还发现过8个陶窑和若干座房屋,城中还发现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
  古城附近发现了600~700座墓葬,出土了4000多件陶器。其中一座5800年前古城国王的墓葬最为重要,墓主人有两名陪葬女性,另有3具殉葬人骨。证明当时社会的残酷。
  红陶酒器的出土,说明5000年前该地区饮酒已相当普遍和讲究。特别是陶温锅的发现,证明当时城中有酒肆买酒。因此,古城中已经有了商业。
  中国仅发现3座5000年前的古城,其中城头山古城的最大也最古老。由于长江流域的水稻更为高产,使长江流域古城的出现得以可能。他们是中原人昨天的邻居,也是我们的祖先。
  承德附近的红山文化和太湖畔的河姆渡文化也很重要。这些文化不断融合,相互影响,为后来中华文明的勃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期:2013-06-08 20:09:58
  5.古城时代(约5000年前——3700年前)
  考古发现,自5000年前以来,中原大地上用于防御外族进攻的城堡渐渐多起来。这说明这段时间各个氏族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
  在农业的哺育下,5000年前的中原地区已有数百万人口。随着人口流动,文化传播,各地文化界限渐渐模糊。大汶口文化的轮盘制陶法在仰韶文化区域普及,拔牙等习俗也被仰韶古人学习。中原地区的文化有融合为一体的趋势,为后世汉族的出现提供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中原文化,统称为龙山文化。
  人口增加使各部族对土地和资源的争夺加剧;人群迁徙造成的文化碰撞也会产生冲突;一些有实力的部族试图掌握地区的主导权,这种争霸野心也只能用武力去实现。所以龙山时期的武力争斗已经由村落时代几十人上百人的械斗变为几百人上千人的史前战争。龙山文化时期社会矛盾非常激烈。当时中原分为成百上千个小酋邦。夏商周三代的崛起,都与龙山文化有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