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8-05 11:51:45
【164】【】【】【5】【2】【1】【】【】【】【】【】【】【】【】【】【】【】【】【】【0】【7】【8】【6】【8】
【随缘侃史】倾谀善迎武三思
文/一切随缘
2.尽可能讨好武则天身边的人(之一)
武承嗣和武三思在效忠武则天的同时也不忘讨好武则天的情人薛怀义。
薛怀义原姓冯,名小宝,原来只是洛阳天桥下一个耍枪弄棒卖膏药的小贩,一次偶然被唐高祖的女儿千金公主碰到,很快,五十多岁的千金公主便将三十几岁的冯小宝给搞到了床上。
后来,千金公主又将这个床上功夫了得的家伙转送给当时已经有六十二岁的武则天。
为了遮人耳目,武则天先是将这个情人给送去白马寺当CEO,并赐法号:怀义。接着,又让女婿薛绍(太平公主的第一任老公)认他为叔叔。经此包装后,冯小宝也就摇身变成了皇亲国戚。
眼看着姑母这般宠爱薛怀义,武承嗣、武三思堂兄弟俩赶紧巴结,巴结到啥程度?《旧唐书》是这样记载:怀义欲乘马,承嗣、三思必为之执辔。(注意,当时这两个人的官职比薛怀义高得多。)
(5.未完待续.2.1)
日期:2012-08-05 13:05:53
【165】【】【】【5】【2】【2】【】【】【】【】【】【】【】【】【】【】【】【】【】【0】【7】【8】【9】【1】
【随缘侃史】倾谀善迎武三思
文/一切随缘
2.尽可能讨好武则天身边的人(之二)
转眼到了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终于君临天下,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14岁进宫,三十二岁成为皇后,从此开始逐步掌权,六十岁晋升为皇太后。[当时的皇帝先是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三十五天后又换成四儿子李旦。])
由于武承嗣和武三思一直很是给力,因此,武则天在登基后,又将武承嗣赐封为魏王,同时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在当时就是首席宰相)。至于武三思,则被提升为吏部尚书(监察部部长)、监修国史,并赐封为梁王。
应该说,一直以来在武则天心眼中,武承嗣的地位相对要比武三思高,之所以会这样,大概有两个原因:第一,武承嗣是武士彟([yuē]武则天的爸爸)这一脉的长孙;第二,武承嗣讨好武则天的手段在政治上很是给力。
比如说,在武则天觊觎帝位时,武承嗣就曾让人悄悄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的白色石头给丢进洛水里,接着又授意一个叫唐同泰的人“意外”从洛水里打捞到这块石头,并呈献给朝廷。
当这天降祥瑞的消息传开后,武承嗣又先后几次撺掇百姓、大臣一起上书,请求武则天顺应天命当皇帝。
武则天成为皇帝后,武承嗣又找机会再次撺掇百官,请求武则天追加尊号。(详情可参阅《罗织构罪来俊臣》一文。)武承嗣的所作所为全都做到了武则天的心坎上,感觉爽歪歪的武则天又怎会不宠信武承嗣。
(5.未完待续.2.2)
日期:2012-08-05 15:54:33
【166】【】【】【5】【2】【3】【】【】【】【】【】【】【】【】【】【】【】【】【】【0】【7】【9】【3】【3】
【随缘侃史】倾谀善迎武三思
文/一切随缘
2.尽可能讨好武则天身边的人(之三)
看着堂哥这般讨好姑母,善揣人意的武三思自然是不甘落后。
既然武承嗣在政事舆论上下功夫,那么武三思就绕开这些,从其他方面入手。
曾经在武则天还没成皇帝之前,武三思不是讨好她的情人薛怀义嘛,可后来由于薛怀义不识抬举,被武则天示意女儿太平公主等人给做掉。
薛怀义死后,太平公主又将自己的两个小白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送给了母亲。
很快,张家兄弟也成为了武则天的新宠。
一看张家兄弟得宠,朝中一些卑躬屈膝的人纷纷依附张家兄弟,至于性情乖巧的武三思自然也不甘落后。
每天在上朝前,武三思总会早早地来到张家门口,目的就是想跟以前巴结薛怀义般为对方牵马。
不仅如此,武三思还亲切地称张易之为五郎,称张昌宗为六郎。(这两人在家排行第五、第六。)注意,在唐朝一般只有仆人才会称主人为郎。也就是说武三思这个朝廷大臣在武则天的二爷面前自愿当奴。
写到这,不禁想起曾经某个地级市市长,为了讨某省委副书记欢心,竟然去认这个省委副书记情人的母亲为干妈。(再后来,干儿子和干妈干上了,就这样,这市长摇身一变,反倒成了那省委副书记的“岳父”。)
(5.未完待续.2.3)
日期:2012-08-05 17:43:34
【167】【】【】【5】【2】【4】【】【】【】【】【】【】【】【】【】【】【】【】【】【0】【7】【9】【5】【7】
【随缘侃史】倾谀善迎武三思
文/一切随缘
2.尽可能讨好武则天身边的人(之四)
武三思不但奴才得很赤祼,而且还运用自己高超的文笔为张昌宗写了一首诗。
在诗中,武三思不但盛赞张昌宗为王子晋的转世,而且还找人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并呈献给武则天。
王子晋是春秋时期周朝周灵王的儿子,王子晋虽然贵为太子,但生性好道的他日子却过得寂寞寡欲。(这点跟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有点相似)后来一次偶然,王子晋遇到了浮丘公(传说中的仙人),王子晋马上舍去王位,跟随浮丘公上嵩山修法。从此,王子晋便成为一名世外高人。据说几十年后的七月初七,王子晋羽化时是乘着白鹤升天的,因此民间便有了“王子登仙”的故事。
武则天读了这首诗后是龙颜大悦,立刻着命张昌宗穿上羽衣,骑着木鹤上用竹笙,打扮成王子晋的样子吹奏着这首诗曲。
看到武则天这么高兴,武三思又提议让朝中的大臣传抄这诗,很快,一些见风使舵的人自然是争先恐后地跟着传唱起来,一时之间这首诗曲竟然成了当时最为流行的曲子。
(5.未完待续.2.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