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
第24节

作者: wowo605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九二年左右,钟繇为黄门侍郎兼廷尉正。《资治通鉴第六十卷》:“傕、汜见操使,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诚实,议留操使。黄门侍郎钟繇说傕、汜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一九六年左右,荀悦为黄门侍郎。《后汉书卷六十二》:“(荀)悦字仲豫,俭之子也。……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曹操在一九六年曾短暂地担任过镇东将军),迁黄门侍郎。”
  建安中,丁廙为黄门侍郎(丁廙很有可能是魏国的黄门侍郎,毕竟建安中的时间跨度很大,但我并不是很确定,所以还是收入在内)。二二零年,丁廙和哥哥丁仪一起,被继王位后的曹丕满门抄斩。《裴注三国志·魏书十九》引《文士传》(晋张隐著):“(丁)廙少有才姿,博学洽闻。初辟公府,建安中为黄门侍郎。”
  二一三年左右,卫臻为黄门侍郎。《三国志·魏书二十二》:“(卫臻)后为汉黄门侍郎。……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二一三年),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另外,金旋、射坚(射援的兄长)担任过黄门侍郎,具体时间不明。二者的事迹见《裴注三国志·蜀书二》
  日期:2013-07-01 18:41:01
  8.中常侍:无定员(东汉中后期时为十到十二人,见下文),东汉初官秩本为一千石,后增为比两千石,由宦官充任。中常侍的职能和侍中、黄门侍郎差不多,是随侍于皇帝左右的顾问官。不过中常侍除了可以出入宫禁之外,还可以出入内宫(后宫)。《后汉书·百官志三》:“中常侍,千石。本注曰:宦者,无员。后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顾问应对给事。”
  秦朝时就有中常侍一职,和散骑同为帝王的近侍。西汉的中常侍、散骑、侍中以及给事中,全都是其他官职的加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东汉时撤去了散骑和给事中两职。曹丕称帝后,合散骑和给事中为散骑常侍,职能类似于中常侍,并不再由宦官充任。

  西汉的中常侍是由士人(读书人)充任的,不是宦官。既然不是宦官,自然也就不能出入后宫。《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珰左貂,给事殿省。”东汉初,中常侍改由宦官充任,中常侍是东汉宦官所能担任的最高官职,任中常侍的宦官一般都另有加官。至汉明帝永平中年的时候,中常侍的人数增至四人,小黄门的人数增至十人。元和三年(九十一年),中常侍郑众等宦官和汉和帝一起剿灭了当时掌权的外戚窦宪等人,立下了大功,从而得以参与朝政,开启了东汉宦官专权的先河。《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至永平中,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和帝)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汉安帝延平元年(一零六年),垂帘听政的邓太后为了笼络宦官,又将中常侍的人数增至十人,小黄门的人数增至二十人。中常侍和小黄门等宦官作为邓太后的左臂右膀,权倾朝野,甚至还兼管了九卿的事务。《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闲,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自此之后,宦官一发不可收拾。东汉末年,昏庸的桓灵二帝更是十分地宠信宦官,朝政尽入宦官之手。士大夫发起了两次党锢之变,都没能改变宦官专权的局势。汉灵帝时专权的这批中常侍后来被《三国演义》称为“十常侍”。汉灵帝死后,何进在袁绍的建议下,打算诛除宦官。不过何进还没动手,就被宦官率先干掉。之后袁绍、袁术等人以为何进复仇为名,攻入皇宫,杀尽了一众宦官。此后,曹操和曹魏鉴于汉末的教训,对宦官都严加提防。曹丕还下了一道金策(金质的简册,表示此道诏书极为重要),规定宦官最高只能担任官秩六百石的宫中署令(如下文的黄门令、尚方令、钩盾令之类),不得担任散骑常侍、小黄门、黄门冗从之类的侍从官职。《三国志·魏书二》:“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其实不止曹魏,吴国和蜀汉也有类似遏制宦官的政策。吴国的散骑中常侍也由士人担任,而非宦官。而蜀汉仅有黄皓一名中常侍,而且黄皓还受制于侍中董允。可以说,三国时宦官的地位远在侍中、侍郎、散骑常侍之下。

  关于列中常侍的任职者,倒是蛮简单的,因为袁绍杀尽宦官之后(一八九年),东汉就没有了中常侍。所以下面列出来的人物,他们任中常侍的年份全都在一八九年之前。
  中常侍曹节,老死于光和四年(一八一年)。
  中常侍王甫死于光和中年(一八一年左右),此人因巨额贪污而被杨彪检举,之后被司隶校尉阳球捉拿下狱,于狱中被杖杀(活活被杖打死)。
  中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应该均死于一八九年。《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是时(一八四年)让、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为人蠹害。”从上面的引文也可以得知,灵帝之时一共有十二个中常侍。
  张让、段珪挟持少帝和陈留王刘辩(后来的献帝)出逃,在小平津渡口被闵贡、卢植追上,张让、段珪被逼无奈(闵贡武力很高),跳河自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庚午,张让、段珪等困迫,遂将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榖门,夜,至小平津,六玺不自随,公卿无得从者,唯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至河上。(闵)贡厉声质责让等,且曰:‘今不速死,吾将杀汝!’因手剑斩数人。让等惶怖,叉手再拜,叩头向帝辞曰:‘臣等死,阶下自爱!’遂投河而死。”其余的中常侍应该均被袁绍带兵所杀。或许有一两个漏网之鱼,但之后的史籍中并无记载。

  日期:2013-07-02 18:20:45
  9.小黄门:无定员(东汉中后期时为二十人,见前文),官秩六百石,由宦官充任。小黄门随侍于皇帝左右。皇帝在后宫的时候(侍中和黄门侍郎不能进入后宫),小黄门为皇帝传达诏命,并听取尚书的奏事。此外,小黄门还可作为皇帝与后宫沟通的使者。公主或王太妃(诸侯王的母亲)如果生病,皇帝则遣小黄门前去探望。《后汉书·百官志三》:“小黄门,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则使问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