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可不读的90张面孔》
第25节

作者: hys1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翟璜惭愧地说:"哎,原来我太浅薄了,以后拜你为师,多教教兄弟。"
  李悝同学凭借个人魅力和卓越才华在魏国中央站住了脚。
  不久,李悝在魏文侯的大力支持下主持变法,变法开始了……
  李悝的改革措施由于当时档案的不存在,已不可全知,除了《法经》以外,见于其它书记载的只有关于经济和刑法两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是:

  1.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生产力(尽地力之教)
  李悝认为财富产生的根源唯一是靠农业,故谓“农业如果受到危害,国家就会贫穷”,而不伤农则财富多。手工业,有害于农业生产,倡导锦绣,有害于妇女纺织。农业生产遭到损伤,这是天下饥荒的根源,妇女纺织受到妨碍,是天下衣薄的原因。
  所以必须禁止手工业,否则就要国贫民侈,盗贼四起,国无宁安。
  这就是我国“重农思想”理论的创始。
  李悝向魏文侯提出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他指出,在一百里见方的范围内,有土地9万顷,除山林川泽村落所占三分之一外,还有耕地6万顷。如果农民“治田勤谨”,则每亩可多收3斗粟(小米),如不“勤谨”就会每亩减产3斗。增收和减收都是180万石。因此他提出“治田勤谨”的三项具体措施:

  一是“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就是说要同时播种粟、黍(黄米)、麦、大豆、麻五种作物,以防止某种作物因不敌天旱水涝的天灾而至全无收成的危险。多种作物也可间种、套种,还可充分利用地力。
  二是勤奋耕作。他要求农民要“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耕地要深,除草要勤,收割要抢农时。
  三是住宅旁种桑树、瓜果、蔬菜,以补充不足。李悝要求农民“环庐树桑,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场。”即充分利用空闲地,以扩大副业收入。
  2.平籴法
  平抑粮价的一项措施,目的是使城里人和农民都不受损害。他认为粮贱则伤农,贵则伤民。因太贵太贱,都不利于统治,于是他实施“平籴法”。其做法是:
  把好年成分为上中下三等,坏年成也分为上中下三等。
  丰收年按年成的丰收情况,国家收购多余的粮食。
  歉收年则按歉收的程度,国家拿出收购的粮食平价卖出。上等歉收年卖上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中等歉收年卖出中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下等歉收年卖下等丰收年收购的粮食。
  这样“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只有“民不散”,政权才能巩固,这就是“平籴法”的目的。
  3.执行《法经》
  上马说过,李悝的《法经》是维护统治秩序,富国强兵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以及汉代的法律,都受到它的极大影响,它为历代法典的祖师爷。
  李悝在魏文侯的强有力支持下主持全国大政10年,他在魏国的改革,使魏国在战国前期成为最强的国家,世界第一强国!可与之匹敌者,唯有齐国和秦国。
  故事要结尾了,李悝的命运好于秦国的商鞅和楚国的吴起,他的仕途很顺利,终身的受到了魏王尊敬和重用。最后,终得寿终正寝。

  李悝之死,并没有流血。改革而没流血,人死而法在,这是很少见的……
  千年后,我们看到谭嗣同先生的感叹“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从容就义。壮烈呀!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变法者,千年回顾,李悝唯一谓之完美!
  请继续关注第八张面孔……
  日期:2010-05-29 13:41:49
  第八张  吴起
  吴起
  生日:前440 年
  贯籍:山东 定陶
  吴起,卫国人,出身资产阶级,典型的富二代。从小就喜欢打打闹闹,纨绔子弟一个。
  人家说,出名要乘早。史称吴起爱名不爱利,想出名想到发疯的地步,到处游说,到处出风头,到处做广告,大有凤姐和芙蓉姐姐的架势。
  结果是什么也没有成功,还导致家庭破产。乡邻都耻笑他,吴起这小子火了,连杀三十多个诽谤他的人。逃出卫国去鲁国。和母亲告别时,咬着臂膀发誓说:‘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吴起逃到了鲁国,很顺利的考上了“曾子学院”(孔门弟子),由于吴起同学学习很认真,成绩非常优秀,深得曾子校长的赏识。
  在曾子学院里,吴起同学是个学校风流人物,学生会主席,老师夸奖,学生羡慕。
  一次,齐国大夫田居来鲁国进行国事访问,顺便参观了曾子学院,并给同学们做了演讲。负责此次活动的是学生会主席吴起同学。吴起同学也鞍前马后十分积极。
  田居大夫很快注意到这个勤快的小伙子。闲下来的时候,找来吴起谈谈心。这一谈不得了了,吴起同学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历史、文学谈得头头是道。田居非常欣赏,小伙子太不错了!
  田居马上问:“小吴,有女朋友了吗?结婚了吗?要不我把我家姑娘嫁给你?”
  就这样,吴起同学迎取了田居的千金:田姬小姐。从此生活、学习两逍遥!

  好日子没多久,他妈死了。吴起哭啊:“老娘,你怎么就走了,儿子我还没有尽孝啊!儿子不孝……呜……”
  曾子校长在一旁安慰:“小吴,不要悲伤了,回家守孝三年吧,这是校规。”
  吴起擦干眼泪:“我不回!我出来的时候,跟我妈发过誓,一定要成就功名才回家!再说,人都死了,守三年孝,不是浪费我的青春吗?”
  曾子晕倒:“不孝之子!太让我失望了!开除,开除!你这样的学生,我不能再要了!”
  就这样,非常注重礼教的曾子校长忍痛割爱开除了吴起同学。
  “ 唉,被学校开除,那就自学!”吴起同学开始自学,自学兵法!攻读兵书,一本又一本,博览群书……一读就是三年!经过三年的兵法研究,吴起觉得很有成效了,打算出山找工作。

  吴起拜访了鲁国总理公仪休。这公仪休是个很清廉的人,他有个小故事: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上一条味美而罕有的大鱼给他,他推辞,那人说:“您不是爱吃鱼吗?”公仪休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你的鱼。我若接受你的鱼便会被免职,我以后又怎能吃到鱼呢?”(这就是常被国人称道的公仪休“不受人鱼”的故事)。
  公仪休总理看他在鲁国小有名气,就接见了他,深谈之下,发现此人不一般,大将之才!(看来,口才很重要,成功找老婆、找工作,一个少不了!)
  马上推荐给鲁穆公,但路穆公对吴起不感冒:“曾子学院开除出来的学生,有什么好的?不孝之人不能用!”
  公仪休说:“不能道听途说呀,吴起有大将之才,不用太可惜了!”
  鲁穆公见总理一再坚持,就说:“好吧,给他当个大夫吧!考察下再说,我不放心一下子把千军万马给他。”
  总理没办法,只有安慰吴起:“小吴同志,你就等等,先干着,等机会来了,一定提拔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