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就是一盘棋:秦始皇》
第26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5-09 19:48:58
  初战不力,探明了秦军的实力后,老将廉颇立刻改变策略,他选择坚壁清野、固守堡垒,任凭秦军谩骂挑衅,就是坚守不出。
  后人就这个问题,说廉颇胆小怕事,早已不复当年之雄风,太过保守。但是我知道,廉将军,您是对的。
  战争的胜负,不是靠真刀真枪的大战,而是比拼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长平离邯郸近,离咸阳远,秦军的补给线比赵军长了N倍,这么长的补给线,战争的成本势必增加,胜利的概率就会减小。廉颇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在长平拖死秦军。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使廉颇的战术是绝对正确的,他还是无法预知未来的结果,在双方对峙期间,廉颇漏算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这场消耗战,赵国耗不起。
  秦国太强大了,长平之战的对峙,整整持续了三年。
  这三年的时间里,秦军有数十万大军在赵国境内出动,“日费千金”。而为了保住这数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睡,秦国还得动员十几万人的劳力,组成一条庞大的长途运输线。这条运输线每天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即使这样,秦昭襄王也死战不退,看这个架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哪怕是赵孝成王委曲求和,秦昭襄王也不理不睬,大有一战到死的态势。
  反观赵国,虽然补给线比秦国短,但是压力也是空前的。长平与邯郸之间,横跨着一座太行山。由于地势限制,如果要走水路运输粮食,就要逆黄河而上,凭战国时代的船只,这根本就是一个天方夜谭。而走陆路,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每向前线运输一斤粮食,就要消耗十斤粮食,再加上这几年赵国连续干旱,国库早已消耗殆尽了。
  老将廉颇彻底失算了,如果再这么打下去,被拖垮的将不是秦国,而是自己的赵国。
  第二件事,赵孝成王脑子“进水”。
  就在廉颇想办法打破这个僵局的时候,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视自己为国之栋梁、委以重任的赵孝成王,居然把他给罢免了。战争打了三年,赵孝成王气得头上直冒烟:“春去秋来都三回了,战争还没有个结果,廉颇你是饭桶不成?”
  就在这个时候,秦国的探子们开始在赵国散布谣言:“秦之所恶,独畏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将矣。”
  秦国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现在的廉颇,太容易对付了,他很快就要投降了。

  此时的赵孝成王,也有点动摇了。廉颇屡战屡败,又坚壁清野不出战,这么耗下去,寡人就要穿开裆裤了。反观赵括,年轻有为,又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是秦军“畏惧”的对象,不相信他,寡人相信谁呀。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他自幼熟读兵书、勤习练武。长大了以后,更是仪表雍容、谈吐不凡。只要大家一讨论兵法,赵括就能头头是道、一语中的,连他的父亲赵奢都辩论不过他。
  单凭这一点,当时的将领都很“信服”他,大家送给他四个字:“当世奇才”。长平之战后,赵括更是一战成名,后人更加“信服”他,又送给他四个字:“纸上谈兵”。
  实战能力和理论基础差这么多,从这个方面来看,赵括也算是一个牛人。
  如果是一个军事票友,赵括可以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但如果是千军统帅,那就是一个灾难。

  赵括的老爹赵奢,就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情,然而赵括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假使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为将,使赵军灭亡的一定就是他。
  知子莫若父,赵奢的评价非常准确。战场是何其惨烈呀,那是以命相搏的舞台,以死相拼的战场,你不拿刀砍死敌人,敌人就会砍死你,只有全身沾满敌人脑浆和鲜血的人,才知道什么是实战,什么是战场。而在赵括眼里,战争不过就是一场“游戏”,他甚至认为,只要在地图上指指点点,扇几把扇子,强虏就会“灰飞烟灭”。
  除了赵括的父亲以外,他的母亲对他也不放心。当赵孝成王任命赵括为将的时候,赵括的母亲立刻跑来面圣,她一不谢恩,二不求赏,只是问了赵孝成王一个奇怪的问题:“您一定要派他领兵,我没有意见。但是,如果他不称职了,我能不受株连吗?”
  未战先衰,真正的未战先衰,亲生母亲不给儿子打气也就算了,居然吵吵着要划清界限,免受株连。此时的赵孝成王,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愣了半天,赵孝成王最后说道:“母置之,吾已决矣。”
  不管你们怎么劝我,赵括我是用定了……
  赵孝成王是冲动也好,愚昧也罢,从这一刻起,一场大戏正要上演,只是对于赵国来说,这注定将是一个悲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