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索隐》
第13节

作者: 于东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逵)走了半日,走得肚饥,原来贪慌下山,不曾带得盘缠。多时不做这买卖,寻思道:“只得寻个鸟出气的。”正走之间,看见路旁一个村酒店,李逵便入去里面坐下,连打了三角酒、二斤肉吃了,起身便走。酒保拦住讨钱。李逵道:“待我前头去寻得些买卖,却把来还你!”说罢,便动身。只见外面走入个彪形大汉来,喝道:“你这黑厮,好大胆!谁开的酒店,你来白吃,不肯还钱!”李逵睁着眼道:“老爷不拣那里,只是白吃!”那汉道:“我对你说时,惊得你尿流屁滚!老爷是梁山泊好汉韩伯龙的便是!本钱都是宋江哥哥的。”李逵听了暗笑:“我山寨里那里认得这个鸟人!”原来韩伯龙曾在江湖上打家劫舍,要来上梁山泊入伙,却投奔了旱地忽律朱贵,要他引见宋江。因是宋公明生发背疮,在寨中又调兵遣将,多忙少闲,不曾见得,朱贵权且教他在村中卖酒。当时李逵去腰间拔出一把板斧,看着韩伯龙道:“把斧头为当。”韩伯龙不知是计,舒手来接,见李逵手起,望面门上只一斧,卡察地砍着。可怜韩伯龙做了半世强人,死在李逵之手。

  这一段一般人只作为一段闲话来看,认为这是作者在激烈的情节中添加的一段搞笑段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一段看似闲笔,其实里面隐藏了非常深刻的内容,最为主要的,这段文字反映了梁山泊的人事安排。 朱贵是梁山泊的元老级人物,和王伦是一辈的,到宋江最起码也是三朝元老了。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在梁山泊的待遇如何呢?事实证明,非常不好。用我们乐陵话来说,他根本就贴不上灶。大家请想,一把手病了,手下人提箱牛奶(不必管它里面含有什么)去看看是很正常的吧?有什么事顺便也就汇报了吧?赶上和一把手关系好的,那事也就顺便批准了吧?可朱贵呢?硬是没提箱牛奶去看看当官的。也许是去了,可根本就没说上话。招收个人员壮大一下山寨不是很好的事吗,竟然就没办成,朱贵甚至不敢让韩伯龙留在山寨接待来人的酒店里,只是让韩伯龙自己卖酒,可见朱贵在宋江脸前的地位。文中明确说到宋江调兵遣将,如此频繁的人员调动竟然没有朱贵的事,是不是宋江根本就想不起有这么个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规律在梁山泊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原著中紧接着就有李逵遇到焦挺一段,和韩伯龙之死形成了鲜明地对比。李逵对焦挺说:“你有这等本事,如何不来投奔俺哥哥宋公明?”焦挺道:“我多时要投奔大寨入伙,却没条门路。今日得遇兄长,愿随哥哥。”您瞧,李逵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人事安排,朱贵能比吗?从这段对话也可以看出,梁山泊绝对不是想进就进的,不管是王伦时期还是宋江时期,必须有一定的关系才可以。而且,进了梁山泊以后能不能升迁,关键是要看跟的是哪个人,站的是哪个队。但凡有点心眼的,都不会去找朱贵,多少明白点的,都知道李逵是红人。由此观之,韩伯龙倒也死的不冤。

  梁山的事业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按原著的说法,梁山的事业是王伦开创的,止于宋江,经历三代,其实是很短的时间。那么我们可以试着问一个问题:梁山的事业能不能永远地传下去?按理说,能传三代就能传十代百代,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而且,宋江解散梁山也不是因为传不下去,而是他根本就不想往下传。假如,假如宋江不想招安,就是真的想一心一意地在梁山过下去,那么,宋江死后梁山能不能传承下去呢?

  我听过一个讲座,一位专家讲企业发展。他说,看一个企业是不是成功不能只看它有多大,还应该看看它是不是能够传承下去。创始人做得好,不等于企业好,假如创始人不干了企业就完,只能说是创始人干得好。怎样才能让企业好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制度,用制度来管人,而不是单纯的人治。
  一帮人凑在一起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哪怕凑在一起只是为了吃饭。毛主席说得好:“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即:没有共同的革命目标,就走不到一起来。事实上,别说是五湖四海,就是一家人也不行,没有共同目标就走不到一起。大家请想,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一帮人凑在一起干嘛事呢?当然,可以是为了吃一顿饭,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吃一顿饭,那么凑的时间肯定不会长,吃完就会散去。吃饭不行,那么喝酒呢?回忆过去呢?都不行。谁也不少这一口酒喝,所以喝酒不能聚集人。人不能指望着回忆过去生活,所以回忆过去也不能聚集人。我们注意到,梁山人凑在一起似乎就是喝酒,天天筵席,轮流坐庄。我认为,这样的聚会不能长久。比如说鲁智深、杨志、武松他们几个上梁山以后,似乎相互之间的话题只剩下喝酒、回忆过去。

  坐间,林冲说起相谢鲁智深相救一事。鲁智深动问道:“洒家自与教头沧州别后,曾知阿嫂信息否?”林冲答道:“小可自火并王伦之后,使人回家搬取老小,已知拙妇被高太尉逆子所逼,随即自缢而死,妻父亦为忧疑,染病而亡。”杨志举起旧日王伦手内上山相会之事,众人皆道:“此皆注定,非偶然也!”晁盖说起黄泥冈劫取生辰纲一事,众皆大笑。次日轮流做筵席,不在话下。

  大家可以想想,这种表面上的欢乐能够真正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吗?他们硬是聚在一起,单纯地吃饭喝酒并不能长久。
  用什么方法聚集人呢?只有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才可以。
  看到过一篇文章,题目大概是《没有了长辈,亲情也就没了》,文章中说到,作者的祖母一死,几位叔叔、姑妈之间的感情也就没有了,原因是大家认为最后照顾老太太的人把遗产藏起来了。咱们中国这样的事很多,而且都是是一个模式,只要老人一死,兄弟姐妹就开始打架。我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兄弟姐妹之间没有共同的目标。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大家的目标就是让老人开心,等老人没有了,这个目标也就随之消灭。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不能形成,共同目标没有了,大家就不能凑在一起,硬往一起凑,就难免要打起架来。

  那么就来了一个问题:用什么事做共同目标最好?我认为,最好的革命目标就是升官发财,发财又比升官更好一些。有了这个目标之后,大家说话就有了中心,就能说到一块去,而且,聚还不会白聚,多少都会有一些收获,这就保证了下次还都想凑到一起。也就是说,这个聚会可以千秋万代地传下去,说不定还会越聚越大。比如还是以家庭为例,假如老人在世的时候大家凑在一起谈事业谈发财,互相交流自己的发财经验,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老人不在了,但发财的需要还在,大家照样还可以凑在一起谈发财、谈升官。老人在与不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真正做到了传说中的“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

  假如大家凑在一起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一个带头老人或带头大哥带领大家喝酒回忆过去,大家凑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带头人的面子,那就坏了。带头人活着还好说,死了以后怎么办?有人可能会说,带头大哥死了就再选一个带头二哥呗。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古今中外的无数个实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远的不说,咱就说最近的巴勒斯坦的带头人阿拉法特吧,他活着的时候巴解组织还算个整体,他一死,所谓的巴解组织立刻分成了至少两部分,不但合不起来,还成了仇家。我们可以推测,这个组织里的人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共同目标,只是为了一个人的面子凑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凑不长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