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索隐》
第30节

作者: 于东锋
收藏本书TXT下载
  首先我们要说,张顺的改行是具有重大人生意义的,这意味着张顺已经彻底和过去决裂,要痛改前非,重新开始走另一条人生道路。鱼牙子这个职业虽然上不得大台面,但是个正当的职业。有人可能会问了:“鱼牙子是正当职业吗?”我可以肯定地说,绝对是。在一个正常的剥削社会里,鱼牙子一类的职业是永远存在的,官府甚至会鼓励这种职业的存在。这种职业往小了说可以规范渔业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使整个渔业市场更加有序运行,这是鱼牙子的经济意义。往大了说,鱼牙子的存在更有其政治意义。这一职业就像晁盖担任的保正一样,是国家政权向基层延续的方式,或者说,是联系国家政权和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想当初我在乡镇上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经常听到一句话“村委会别看小,也是一级政府”。严格来说,这句话是不对的,法律上有明文规定,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但是,我身边的人都认同“村委会是一级政府”这个说法。这就说明,村委会确确实实地具有政府功能。它就是国家政权的一个延伸形式。鱼牙子也可以叫做“渔委会”,同村委会一样,也拥有部分政府职能。鱼牙子的存在,既保证了国家政权对渔业的控制,也开通了一条渔民联系国家政权的通道。假如政法部门要搞个“送法下河”活动,他们首先要找谁呢?肯定是鱼牙子。假如知府大人要搞个“百名渔民唱红歌”活动,首先要找谁呢?肯定也是鱼牙子。鱼牙子,很重要啊,别拿鱼牙不当干部。

  张顺下决心改邪归正,投身到了捕鱼业,成长为一名光荣的鱼牙子。更重要的,张顺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升迁为一名大鱼牙子,手下还有好多小鱼牙子。一旦成为大鱼牙子,他也就有了一点人上人的感觉,也有了相应的地位。也就是说,张顺在九江城已经算得上是人上人。这样一来,张横张顺虽然是亲兄弟,但已经不是一条道上的人了,他们的价值观自然也会出现微妙的区别。见到宋江,张横有着天然的认同感,真正地把宋江当做自己的同类。但张顺则不同,他已经不愿意再和这些犯罪份子有过多的交往。此时的张顺,有点像一心要招安的宋江,也是想方设法往正常社会圈子里钻。张顺见到宋江后说“久闻大名,不想今日得会,多听的江湖上来往的人说兄长清德,扶危济困,仗义疏财。”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纯属客气,张顺不但没有大吃一惊之类的动作,反而说起了“清德”。崇尚清德,这也是一种和强盗划清界限的表现。

  张顺见到宋江时,至少在张顺看来两人的社会地位是差别极大的。张顺手下有几十号甚至上百号人,也算是一呼百应的人物。而宋江不过是就犯人,一个犯人,再有本事不也还是个犯人?张顺明显是把落难的宋江当成了一只完美的苍蝇。张顺见到宋江,处处带着不自觉地流露出的傲气。此时的宋江内心深处则是把自己看成是有缺点的英雄,潜伏爪牙忍受,他能感觉不到张顺的心理吗?他心里还不知道多讨厌张顺呢。

  张顺和宋江的第一次见面就和他哥哥张横见宋江一样,也是在表面热闹实则敷衍的气氛中进行的。
  当张顺知道宋江要吃鲜鱼后,他的举止更是有一种显摆的意思。且看这一小段:
  张顺道:“既然哥哥要好鲜鱼吃,兄弟去取几尾来。”宋江道:“最好。依例纳钱。”张顺道:“既然得遇仁兄,事非偶然。兄长何故见外,如此说钱!”李逵道:“我和你去讨。”戴宗喝道:“又来了!你还吃的水不快活!”张顺笑将起来,绾了李逵手说道:“我今番和你去讨鱼,看别人怎地。”
  张顺要去拿鱼,这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宋江也是当领导当惯的人,便点头表示同意。紧接着,宋江强调指出要付给张顺货款。在咱们中国人的观念里,如果两个人关系好,相互之间就不应该谈钱,应该互相免费才对。至于什么“亲兄弟明算账”之类话,是关系变差之后才适用的。宋江主动提出要付款,根本原因就是看出了张顺不肯入伙的意思,付款就是同意其不入伙,或者说,付款就是拒绝其入伙。张顺见宋江理解了自己的意思,也很高兴,但同时张顺也并不是要和宋江断绝关系,做做朋友还是可以的,所以张顺说“既然得遇仁兄,事非偶然。兄长何故见外,如此说钱!”这里的“得遇仁兄,事非偶然”基本上没有感情色彩,更没有那种“同志,终于等到你了”的激动,张顺对宋江的感情如何,一望可知。

  李逵大概是觉得张顺一个人去拿鱼没气派,要跟着一起去,这也是一种正常的举动,所谓人多热闹。但戴宗不同意,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戴宗已经看出来张顺不想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来,无论是给宋江拿鱼还是其他什么服务,都是显示炫耀自己的地位。如果李逵再跟着一起去,看上去就是张顺的小跟班一样,平白地给张顺长了面子。所以,戴宗不同意。戴宗不但不同意李逵和张顺一起去拿鱼,还要离间一下李逵和张顺的关系,提醒李逵与张顺保持距离。至于李逵有没有听懂就不知道了,估计这伙计的大脑不会考虑这种复杂的问题。接下来的事实不出戴宗所料,李逵真的成了张顺的小跟班。

  “张顺选了四尾大的,把柳条穿了,先教李逵将来亭上整理。张顺自点了行贩,分付小牙子去把秤卖鱼,张顺却自来琵琶亭上陪侍宋江。”
  张顺真的就把李逵当成了小跟班使用了,不是吗?如果张顺真的把李逵当成同类人,他就应该叫一个打鱼人把鱼送给饭店里,自己把事情办完后和李逵一起回来。戴宗真是料事如神啊。
  张顺回到亭子里,宋江又客气了一句:“何须许多,但见一尾,也十分勾了。”结果呢,张顺又回答了一句让宋江生一肚子气的话:“些小微物,保足挂齿。兄长食不了时,将回行馆做下饭。”这句话看上去像是热心,可越看越觉得像是打发讨饭的。张顺的这句话让我想起金庸先生有一部小说里说的一个故事,南宋定都杭州后词风依旧盛行,有一个人写了一首词,里面有一句“明日重携残酒”让皇帝看到了,皇帝认为小家子气,就提笔改成了“明日重携残醉”。凭心而论,“残醉”确实要比“残酒”好得多,“残醉”是个虚词,更有文学味道。“残酒”太实,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个要饭的。张顺的这句“拿回家下顿接着吃”就和那“残酒”一样,都让人联想到要饭的。请想一想这样一幅画面:落日余晖,小桥流水,宋江亲自提着几条鱼,走到牢房里。真是成何体统啊。如果张顺能换个说法,宋江也许心里就高兴许多,比如“剩下的留给酒店,下次再来吃”,岂不比让宋江自己提回去好得多?

  酒席将散时张顺又说了一段虚而又虚的话:“难得哥哥会面。仁兄在山东时,小弟哥儿两个,也兀自要来投奔哥哥。今日天幸,得识尊颜,权表薄意,非足为礼。”虚啊,真虚啊,都快赶上宋江了。而且这句话也有另一层意思,张顺是说,我以前是很向往你那里的,但现在已经不再向往了,和你意思意思也就行了。也许张顺说了这句话以后,宋江心里说:“你可以不说真话,但请不要说假话。你跟我玩这个,不是班门弄斧吗?”

  张家兄弟一开始就没想成为宋江的小卒,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着宋江上梁山呢?最起码,张顺根本就没有上梁山的必要,他在九江混得很好,干嘛非要上梁山?事实上,这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一句话能说完的,须是另文详述。
  张家兄弟以非成员之心做了梁山成员,他们在梁山混得怎样呢?很差,相当差。我再一次提醒各位看官,不要被作者迷惑,文中直接发出的评论往往不是事实。征方腊时张顺死在涌金门,“吴用等众将亦皆伤感。原来张顺为人甚好,深得弟兄情分。”这话评论并非事实,事实是怎样的呢?且看第六十四回《呼延灼夜月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中所说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