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说说潘巧云。从书中描述来看,潘巧云根本就配不上杨雄。首先一点,潘巧云是寡妇,她的前一任丈夫叫“王押司”,已经死亡。大家可不要小见这个问题,这在古时候可不是个小问题。严格来说,古时候根本就不造成寡妇再嫁,为了配合这一要求,也同样不赞成男性找个寡妇。如果男人找了个寡妇,很可能是因为他家里太穷。如果一个家境还算可以的男人和寡妇结婚,基本上就是让人笑死的事。若干年前我在乡镇法庭上班,接解最多的就要数离婚案子。我们这些号称法官的人给当事人做工作时也明显会沿用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用语。给女方做工作时我们会说:“还是不要离婚的好,你出一家进一家的也不容易。”给男方做工作时我们绝对不会说:“你找一个又一个的也不容易。”一般给男方做工作时是说:“你再找一个说不定还不如这一个好。”你看,明显就是说再婚的女性的社会地位低,是不是?潘巧云恰恰就是社会地位低的一个女人。再一点,潘巧云的娘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老潘公是个屠户,尽管他退休好多年了,但仍然是个屠户,而屠户的地位是不高的。鲁智深这样评价屠户:“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虽说是气话,但也反映出一些真实的内容。一个有头有脸的男人,却找了一个屠户家里的二婚女人,无论如何都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
还有一个问题,杨雄结婚太晚了。杨雄出场时二十九岁,和潘巧云“未及一年夫妻”,也就是说杨雄二十八岁才结的婚。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没有晚婚晚育的习惯,从来都是提倡早婚早育,为什么杨雄偏偏就例外?也许,杨雄并不是没有条件结婚,而是他根本就不想结婚,他根本就不喜欢女人。当然,用这个问题来证明杨雄是同性恋是有点太牵强,细心人应当注意到,杨雄并是不蓟州本地人,“因跟一个叔伯哥哥来蓟州做知府,一向流落在此”。也许,人家杨雄是家乡时是结过婚的。也许,是原配夫人死了以后和哥哥一起出来的。这一点,已无可考,存疑。
不过,杨雄的另一个习惯可以很有力地证明他的性取向。杨雄和潘巧云结婚以后,每月竟然有二十多天上夜班。这很不正常。据我所知,没有哪个领导会这样安排一个有家有业的下属。我再有十几年就五十岁了,从来没听说过安排夜班先安排结了婚的人做,从来都是小光棍们优先上夜班。难道古时候的人一点人性化的理念都没有吗?一个地市级的监狱能有多少事,就值得让监狱长天天值夜班?再说了,杨雄还兼着刽子手的重任呢,天天值夜班,白天执行任务的时候没精神怎么办?所以我认为,杨雄不回家是他自己愿意,主动要求这么做的,与领导、工作什么的无关。
我们还要再考虑一个问题。杨雄一个月要值二十多天的夜班,这也没什么,可问题是,人家潘巧云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舒服呢?(某某某牌卫生巾,帮您解除女性的烦恼!)万一杨雄不值班的那几天恰好是潘巧云的忌日怎么办?我甚至不无恶毒地怀疑,这杨雄是不是算好了潘巧云的忌日才回家来住的?“却说杨雄当晚回来安歇,……当晚无话,各自歇了。”你看,杨雄他是不是算好了回来的?这是第四十五回中的情节,到了第二天潘巧云去了报恩寺里与和尚幽会,但并没有与和尚发生什么事,估计就是因为她正在忌讳期。
可以说,潘巧云的红杏出墙完全就是因为杨雄的原因,假如杨雄真的喜欢女性,他们两人的关系绝对到不了这一步。
杨雄说得差不多了,我们再来说说杨雄和石秀两个人的关系。
很明显,在杨雄和石秀两个人的交往中,他们两人基本上算是一见钟情,有点类似于宋江见武松。不同的是,宋江见武松是一头热,而石秀遇杨雄则是两厢情愿。这两人相识的经过很有点江湖味,杨雄被人抢走了财物,石秀帮忙,杨雄找到石秀道谢,于是两人就认识了。本来这是个平平常常的事,不过作者的写法颇为有趣。
石秀起身迎住道:“节级那里去来?”杨雄便道:“大哥,何处不寻你,却在这里饮酒?……”石秀道:“却才是两个外乡客人,邀在这里酌三杯,说些闲话,不知节级呼唤。”杨雄大喜,便问道:“足下高姓大名?贵乡何处?因何在此?”
我倒是很想问问杨雄,这“大喜”从何而来?请恕在下愚钝,实在看不出“却才是两个外乡客人,邀在这里酌三杯,说些闲话,不知节级呼唤”有什么值得大喜的地方。依我浅见,所谓“大喜”翻译过非就是“非常喜欢”,就是说,杨雄一见到石秀就非常喜欢,或叫“一见钟情”。然后杨雄又仔细欣赏了石秀一番:“杨雄看石秀时,好个壮士,生得上下相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石秀的外貌非常符合杨雄的审美标准。一个人既可以给自己帮助,相貌又让自己喜欢,下一步就是发展感情了。所以杨雄提出来:“石秀三郎,你休见外。想你此间必无亲眷,我今日就结义你做个弟兄如何?”以下的情节,就是两个人轮番“大喜”。真命天子啊,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
杨雄和石秀吃了见面饭,马上就安排石秀到自己家住下,当然,这也就成了不幸的开始。杨雄让石秀到自己家中居住,虽然不能说是引狼入室,但也算得上自讨苦吃。原因无他,石秀的嫉妒心实在是太强了,他一心想要把潘巧云赶走,自己独占杨雄。
首先一条,石秀在杨雄不家的时候并没有给予潘巧云足够的尊重,有点冷战的意思,甚至有点恶言恶语的意思。他外出归来,看到杨雄家收拾了店铺,便立刻认为是潘巧云挑拨离间自己和杨雄。事实上,如果不是他心存偏见,怎么会不调查就下结论?石秀是在一心一意地挑潘巧云的毛病。
抓住了杨妻不轨的证据后,石秀便挑拨杨雄杀妻。大概是怕杨雄下不了手,石秀用了步步为营的手法。
第一步是告诉杨雄实情。“哥哥每日出来,只顾承当官府,却不知背后之事。这个嫂嫂不是良人,兄弟已看在眼里多遍了,且未敢说。今日见得仔细,忍不住来寻哥哥,直言休怪。”其实呢,自古以来疏不间亲,石秀和杨雄的关系再好,到底还是比不上人家杨雄二口子好,何必多这一句嘴?石秀非要多这一句嘴,恰恰表明了他也懂得疏不间亲的道理——他认为自己和杨雄的关系更近一些。
杨雄在听到石秀的举报后并不是特别的愤怒,他吃喝完毕又去了长官的家,在长官处“使了几回棒,知府看了大喜,叫取酒来,一连赏了十大赏钟。杨雄吃了,都各散了,众人又请杨雄去吃酒。至晚,吃得大醉,扶将归来。”杨雄为什么吃得大醉?他在和自己做思想斗争,到底是和谁走下去?有人认为杨雄喝酒是为了给自己壮胆,便于和潘巧云吵架。我对这种观点基本上是嗤之以鼻,我认为,凡是这样想的男人都是有把柄抓在老婆手里的。一个男人想打老婆还需要借酒撒疯?大哥,你也太给男人丢脸了吧?
第二步是给杨雄出具体的主意:“哥哥且息怒。……兄弟一把拿来,从哥哥发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