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天涯万里路,梦度红尘不了情》
第7节作者:
北斗闪耀暝夜 “ 我那时候第一次在楼道战军姿,头肩臀腿脚靠着墙,两腿发抖,瞅着对面不认识小伙傻乐,心想: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sb的站法?”。
“ 我们第一次在食堂集体吃大锅饭,需要口令:坐下,开饭!结果,俺先到,下口令时,俺嘴里正在吃第二个鸡翅!”。
“ 第一次开"卧’谈会,我正慷慨激昂时,教导员幽灵般出现,连坐,罚在走廊站军姿1小时,结果俺班又开始"站’谈会!”。
“第一次往家里打电话,用掉两张卡,那时200卡30元一张.”。
“第一次熄灯后偷着打电话,被队长发现,队长说:拿着电话,向右转,齐步走。俺走到走廊,队长下口令:松手!电话壮烈牺牲,惊起12个班外加混合班一阵呜呼.”。
“我们第一次紧急集合不穿袜,踢正步,教员偶见:军人怎能不穿袜子呢?我会意,立马口袋掏出袜子.”。
“我们第一次步枪射击时,我报靶,五发子『弹』,靶上却有7个孔.”。
“新兵时候第一次打扫厕所,感觉比我们家厨房还明亮干净.(还是无语)”。
“我第一次cs入迷,半夜听其猛然坐起,大喊:fire in hole 倒头继续睡.”。
说着说着有人打起了呼噜,宿舍渐渐的安静起来,大部分人慢慢进入了梦乡。
日期:2015-05-11 11:46:52
冯知己却睡不着了,他开始回忆,回忆他与徐琛琛在北京传染病医院相互鼓励期许的每个细节。
2003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末,北京也发现了疑似病例,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了慎重起见,紧急认真对待这场没有硝烟的同疾病的战争,经中央军委批准,全军各大单位紧急抽调医护人员支援北京!
一纸军令,西安军医大学紧急动员,一支100多人的“精锐部队”迅速成立,整装出发。
作为历次技术比武获奖的优秀学员冯知几,也写了一封请战书,经过学校的批准,他也成为医疗队一员。其中也有同期优秀的徐琛琛。就这样,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期,他们都毅然选择了直面病魔,随医疗队赶赴北京去到和病人接触的第一战线。
说是恋人,其实知己知道那只是两个人默契和内心的心有灵犀,这么多年了,他们谁都没正式的提及交往做男女朋友,可是知己确定徐琛心中是有他的。只是还没毕业,还没走出这个军校,他们只是小心呵护这份内心能感受到的爱情,现在还不是时候,一旦违反校规,不但要受到队里的批评,在分配工作的时候,队长肯定要为难两个人,很多都是这样被分到天南海北,天各一方的。
在北京他们都被分到了非典病人比较集中的北京一所军队传染病医院。在这里他们跟随许主任在第二病区为急重症传染病患者做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
2月20日到30日,最初感染非典的一对姐弟的父母又相继在医院去世。随后,为这些患者治疗的10余名医护人员相继病倒。冯知几虽躲过了被感染的劫难,但却经历着人生道路上最严峻的考验。
几天以后,第二病区在一线值班的医生仅剩冯知几和徐琛琛几个人。在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中,徐琛琛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和无助。平日知几总是鼓励和安慰徐琛,在工作生活中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她。
日期:2015-05-11 11:52:05
从3月开始,传染病医院参加抢救非典病人的医护人员相继被感染。一时间,大家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但这所军队建立的医院是一个在传染病方面有着多年研究的集体,也是一个不怕困难挫折的团体,一直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对非典疫情还是没有惧怕,全力救治非典患者,不断总结治疗方法。此时此刻被上级派过来指导疫情管理控制的郑向真少将也颇为伤脑筋,现在不光是非典患者的就治迫在眉睫,就连医疗人员身体健康时时刻刻都要受到威胁,她不停的穿梭在各个大诊区之间,及时协调各部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以确保与非典的这次交锋中,能确保万无一失。
3月初的一段时间,一病区、二病区的30多名医护人员全倒下了,甚至二病区的负责人许主任也被感染非典倒下了。在这之前每天早上,冯知几提前半小时赶到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很多人不想服用。许主任就嘱咐冯知几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每次进病房前,许主任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这段时间,许主任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他要在第二天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面对危重传染病人,他总是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
没有人能想到,许主任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他和急诊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这些的日子里,这番话令很多年轻医生护士落泪。
“许主任可能是3月5日那天被感染的。”护士小叶回忆起那晚,一位40岁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在外科紧急手术后,发现还合并高烧、肺部阴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状,于是送急诊留院观察,很快就出现呼吸衰竭。张主任接手这位病人和护士长冲在第一线,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当时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抢救时喷在张主任身上了……
“可能是小陈病倒以后,许主任在大搞清洁时感染的。”护士小余清楚地记得,2月底科里发生第一例护士感染后,张主任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做得不够,才给病毒有机可乘。他亲自给每台电话消毒、每个门把手清洁,连工作服放在哪里、在哪里换工作鞋、鞋垫的位置,都一一巡视并消毒 。小余认为,许主任在消毒时接触过这么多可疑的带毒物,没准就是那时给感染的。
“可能是3月17日早上,我们有四个医护人员都在抢救那位病人后病倒的。”同样病倒的急诊科李主任对那次抢救的情形很难忘怀:三天后的3月4日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10时,急诊科叶护长、张主任和江医生分别发烧接受隔离,同一天麻『醉』师也发病了。
3月19日早上8时10分,急诊科正在交班。一位87岁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属冲进医生办公室:病人不行了!许主任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面唇发紫、呼吸微弱,规律的心电图形变成了紊乱的波浪……大家当即把病房里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属全部疏散出去,然后紧急进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