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五十年》
第6节

作者: YOU2YOU3YOU6200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司马朗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让州郡领兵,也就是让刺史、太守这些省长、市长们也拥有带兵的权力。在曹操时代的初期,军事胜于一切,将军们往往操纵着一个地方的全部权力,也就是说,只有中央军没有地方军,只有野战军没有固定驻军。在战争时期,这种制度是非常有利于军队快速反应调动的,但是到了曹操几乎占据整个北中国以后,在和平时期,固定的、被地方行政长官领导的地方驻军,就非常有必要存在了。曹操听到司马朗这个建议以后非常同意,很快,曹操政权的中央军和地方军逐渐分离,中央军往往是由各大将军们带领,而地方军就由刺史、太守、县令这些省长、市长、县长们带领了。

  在不断提出建议的同时,曹操也越来越欣赏司马朗。不久,司马朗功德圆满,到相对和平的兖州(河南东部)担任了刺史,从此成为省长级的高官。当时,虽然说兖州已经基本和平,可是毕竟是连年大战之后,人口死亡极为严重,活着的人也缺吃少穿。司马朗到任以后,仍然是坚持教育和安抚为主,他虽然贵为刺史,却整天穿粗衣、吃粗粮,带着人们艰苦创业,在司马朗的带领下,整个兖州的风气焕然一新,人们很快抚平了战争带来的巨大伤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恢复建设中来。

  公元217年,在曹操的命令下,司马朗跟着夏侯惇、臧霸到达居巢(安徽巢县)去打孙权,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北方爆发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瘟疫,许多知名的人物,比如说曹操时代最闻名的文化明星组合——“建安七子”中的五位,都在这次瘟疫中死掉了。司马朗那些人一到居巢,军队里就立刻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司马朗亲自去巡视伤员、送医送药,结果也不幸被传染,很快就暴死在军营里,享年只有47岁。临死的时候,他为了不铺张浪费,特意要求将士们给他脱去盔甲官服,换上简朴的便装下葬。

  司马朗是个非常传统的儒教徒,他的为官、他的做人、他的处事标准,完完全全是按着儒家学者的要求来的,他的以身作则、仁爱为本,就是孔子执政理念的核心要求。他的行为证明,在当时的情况下,孔子的执政理念确实是管用的,一个古代的儒家官员,确实可以做成一个圣人,在圣人的管理下,老百姓在一段时间内也确实都像圣人。
  司马朗是一个被人怀念的人,他也是东汉时代司马家族成员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无论是他治理下的兖州百姓,还是他的弟弟们,他的老父亲司马防,都对他感到无比骄傲和深深的怀念。司马朗死后很多年,当时的皇帝曹睿封他的儿子司马遗为三级侯爵——昌武亭侯,享受一百户人家的税收。可惜的是,司马遗死后无子,虽然为了不让哥哥绝后,三弟司马孚还让把自己的儿子司马望过继给司马朗做儿子,不过从实际上讲,司马朗这一只血脉就此断绝了。

  对司马朗的死最为悲痛和感慨的,恐怕就是他的爸爸司马防了,因为司马朗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长子那么简单,当年父子之间的举家托付,是一种深情,更是一种信任,还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薪火相传。虽然白发人送黑发人让人撕心裂肺,但司马防仍然坚强的挺了下来,继续顽强的活着。

  到司马防晚年的时候,他的七个儿子有的都是市局级的干部了,可见了他还都是战战兢兢、恭恭敬敬,不让进门就不敢进门,不让坐下就不敢坐下,不问话就不敢说话。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司马防老先生在人们孩子们眼中的地位和分量。
  当年被司马防推举当北部尉(洛阳北区公安分局局长)的曹操,现在已经成了半个中国的实际统治者。有一次,曹操就把他的老上级司马防请来吃饭喝酒,喝到兴头上的时候就问他:“您看我现在还够格儿当个北都尉吧?”司马防一点儿没有说什么有眼不识泰山的客气话,直挺挺的说:“当年我推荐您的时候,您正适合坐那个位置。”曹操被司马防不卑不亢的回答折服,放声大笑。
  之后的司马防,依然隐居在家,兼任了一个骑都尉(骑兵指挥官)的闲职,在公元219年去世,享年70岁,比曹操才早死了一年,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在乱世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曾经的名门望族,就此被撕裂在刀枪剑戟之中。司马家族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司马防和司马朗的关系,司马家族不仅度过了东汉末年最混乱的一段时间,还因为搭上了曹操这层关系,从此成为了曹家的亲信家族,伴随着曹家的腾飞,司马家族也终于登上了历史前台。
  日期:2013-06-12 10:27:23

  3、绝代谋臣之路A
  司马防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给司马家族留下了七个儿子,这七个儿子当中,最后终于使司马家族成为中国历史舞台上主角儿的人,是他的二儿子司马懿。
  司马懿是在公元179年出生的,5年之后,就爆发了动摇东汉王朝根基的黄巾起义。从此,统一的局面逐渐瓦解,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愈发激烈。司马懿老家所在的温县是战略要地,是军阀拼命争夺的地方,所以整个的青年时代,在大哥司马朗的保护下,司马懿都和亲戚们闭门谢客、躲避战乱,同时用心学习,他的文化和见识,也就是在这段苦读的日子里逐渐练成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司马懿从一个少年成长为一个健壮而睿智的小伙儿。

  据说,年轻时候的司马懿,就很有些忧国忧民的情操,他看到天下大乱,经常为国家和百姓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司马懿的有一个叫杨俊的老乡,是一位名士,当时正担任南阳太守(河南南阳),东汉时代的名士,除了有文化,还特别擅长品评人物,在那个时代,名士对一个人的评价,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他的仕途。当杨俊第一次见到司马懿的时候,司马懿还没有成年,但他从此就料定眼前的这个小孩儿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还有一位名士,也对司马懿做出过非常高的评价,这个人就是崔琰(演)。崔琰一开始本来是袁绍的人,袁绍死后,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开始内斗,因为崔琰名声大大,都想让他加入自己的阵营,崔琰对这对儿兄弟彻底失望,决定两不相帮,最后被袁尚囚禁在邺城。曹操攻占邺城后,自己兼任了冀州刺史,而让崔琰当了冀州刺史别驾(行政总监),等曹操当了丞相以后,又让他当了丞相府的东曹掾(人事总监)。

  崔琰这个东曹掾,在曹操已经等同于皇帝的情况下,实际权力就相当于今天的人事部长,曹操政权里所有二千石一下(部级、军级)的高官,都由崔琰负责考核、升降,就是这么一位阅人无数的名士兼高官,在见过司马懿以后,都高度赞赏。有一次,崔琰见到司马朗,就对他说:“你弟弟又聪明又机灵,处事果断、才能杰出,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年纪轻轻就名声显赫的司马懿,自然很快就进入到了极度重视人才的曹操的视野里。公元201年,正是官渡之战的第二年。这个时候,司马懿所在的郡里推荐他当上计掾(中央特派审计员),曹操因为一听说司马懿要任职,就干脆直接派人去招他来自己身边当官。司马懿看出来汉朝已经是名存实亡,而曹操虽然在官渡取得巨大胜利,但毕竟还是前路漫漫,就推辞了曹操的好意,继续在家读书,不肯轻易加入曹操的阵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