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警察的故事--神探警官》
第39节作者:
徐愚 时间就像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吕帅蹲在那儿一天都过去了,并且他的衣服被早已被汗水打湿了,并且是干了又湿,真的很像街边的傻子一样,吕帅一天都没有回警局,而是静静的呆在了那个第一现场一天,连午饭都忘记吃了,并且连其他人的电话也不接,但是他的脑袋却在不定的运转着,他把自己想象成那名罪犯,站在一个罪犯的角度去想这件事,吕帅认为这样才会有收获。
天开始变暗了,吕帅笑了一声起来了,让匆匆的人们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吕帅开着车,看到车前车镜中的自己,是如此的狼狈,他笑得更响亮了,是的,他今天忍受住的饥饿,不是他很伟大,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他懂得“士可杀不可辱”的道理。
吕帅开车回到了家里,洗了澡,换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在家里吃了一些泡面就回局里了。
日期:2015-05-15 15:07:00
争议
根据明末清初笔记记载,弘光帝是十分昏庸腐朽的,只知吃喝玩乐,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弘光元年(1644年)除夕,当清军南下之际,他却在群臣面前感叹"后宫寥落,旦新春南都无新声",下令广选美女。由于纵欲无度,还命人替他捉蛤蟆配制春药,南京的百姓叫他"蛤蟆天子"。在其即位之前,史可法曾写信给马士英说明"福王七不可立"──贪、淫、酗酒、不孝、虐下、无知和专横。由史可法、张慎言、高弘图等17人签名送与马士英。
日期:2015-05-15 15:07:00
南明政治十分腐败,内讧不断发生,风雨飘摇的弘光小朝廷内,又闹起了一些宫廷疑案,如南渡三案--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等,更加速了其灭亡。而弘光帝身边全是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和宦官,如马士英、阮大铖等。他对清军的进攻根本不过问,尽管有史可法这些忠臣,但明朝复兴之势难见。1645年,清军攻打重镇扬州,史可法率城中百姓抵御清军,清军围困百日,损失惨重。史可法急忙向朝廷求援,弘光帝却没理他,最终因寡不敌众,扬州沦陷,清军对扬州进行10天血腥的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接着清军直逼南京,明军守军弹尽粮绝,眼看南京就要沦陷,正在与爱妃饮酒作乐的朱由崧急忙进宫召集大臣商议,那些平时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一句话也没说,众叛亲离的弘光帝只好和爱妃逃到芜湖,清军追来,弘光帝只好与清军作战。明军支架不住,于是叛将田维乘出卖了弘光帝和他的爱妃。最后弘光帝被押送至北京斩首。
日期:2015-05-15 15:07:00
朱由崧向来以"失德"著称,后人称其为腐朽王朝的最昏庸的帝王,唯知享乐,不问政事,沉湎酒色,荒淫透顶。然而细检史籍,可知竟传闻难据,推其缘由,多由东林党人对福藩一系的成见所致。而其本来的经历显现的却是并非昏庸且颇有个性的政治家形象。如曾任弘光朝给事中李清《三垣笔记》、《南渡录》及《甲申日记》对荒淫纵欲之事,且加辩诬。此外朱由崧还为于明惠帝以及靖难之变中殉难的臣子予以平反,所以其政治得失尚有争议。
日期:2015-05-15 15:08:00
钱海岳《南明史》评价弘光帝"北京颠覆,上膺鼎箓,丰芑奠磐,征用俊耆。卷阿翙羽,相得益彰。故初政有客观者。性素宽厚,马、阮欲以《三朝要典》起大狱,屡请不允。观其谕解良玉,委任继咸,词婉处当;拒纳银赎罪之议,禁武臣罔利之非,皆非武、熹昏聩之比。顾少读书,章奏未能亲裁,政事一出士英,不从中制,坐是狐鸣虎噬,咆哮恣睢,纪纲倒持。及大铖得志,众正去朝,罗罻高张,党祸益烈。上燕居神功,辄顿足谓士英误我,而太阿旁落,无可如何,遂日饮火酒,亲伶官优人为乐,卒至触蛮之争,清收渔利。时未一期,柱折维缺。故虽遗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
此外,弘光帝的真实身份也有许多争议。
日期:2015-05-15 15:11:00
林时对《南都三大疑案》:"洛阳既陷,福王常洵被闯贼所临,宫眷逃窜。世子由崧得一护卫军牵率过河,寓太康伯张皇亲第,人无识者。甲申四月,巡按中州御史陈潜夫送至凤督马士英处,遂同四镇拥立为弘光帝。登极后,太后亦自河北至。帝不出迎,群臣奉凤舆至内殿下舆,帝掖后至殿隅,密语移时,群臣拱立以俟,秘弗闻。半晌始下拜恸哭,人皆疑揣。乔大理圣任先生在班行目击者,曾面语余。或云:帝实非真世子,福藩有一审理貌类,因冒认。语时戒勿泄,同享富贵。又云:入宫后,与帝同卧起。事真伪不可知,帝来时既不迎,逾顷始拜哭。而出奔时又不同行,自往芜湖就靖国;太后偕马士英至浙,则事属可骇。一疑案也。"
日期:2015-05-15 15:11:00
金堡:"予闻弘光伪福邸也。福邸已被难,其妃有弟与一内侍偕走,诈称福邸。既登极,内侍惧福不敢言。童妃至,伪福邸恐事露,遂致之死。马士英特欲立福邸翻东林之局,遂使东南半壁拱手以奉之清耳。"
杨凤苞:"及谓福王亦伪,乃出东林、复社爱憎之口","盖阮大铖欲尽杀东林、复社诸君子,向后诸君子追憾其事,并恨王之任大铖也。造言汗蔑之不已,复奋断曰:`是非明之宗室也。`甚疾之之词尔。"
日期:2015-05-15 15:19:00
后裔
1641年正月十六日,李自成攻陷洛阳前,福王朱常洵遣散家眷,与世子朱由崧等督军守城。老福王朱常洵之孙、小福王朱由崧之子、陈湾村朱氏之三世祖朱莲璧被托付于老家人张景明,先藏于洛阳孟坑,后定居于新安县仓头乡陈湾村,成家立业,繁衍至今。
1641年,李自成陷洛阳时,朱常洵56岁,朱由崧34岁,朱莲璧约三四岁。朱莲璧系朱常洵长子或次子一门,因张景明不太清楚,朱莲璧其时尚小,这一问题遂成不解之谜。
日期:2015-05-15 15:19:00
朱景明生世
张景明亦称"朱景明",本姓张,系福王府家人,年纪与老福王朱常洵相近,因与福王府关系密切久远,被福王朱常洵赐姓"朱",认作本家。
李自成攻破洛阳后,李自成乱军四处搜杀王府成员。"朱景明"带着朱莲璧(其时约六七岁)逃出王府,隐名埋姓,改为 "张"姓,祖孙相称,相依为命,仓皇度日。先藏于洛阳老城孟坑(今洛阳市老城区中兴街一带)一带,后逃至新安县仓头乡陈湾村定居。
从老一辈人只知"老福王"、"小福王",而不知"弘光帝"这一情况推断:朱莲璧逃到陈湾村的时间应在朱由崧嗣封福王之后、被拥立为帝之前,即1643年7月-1644年 5月间。其在洛阳孟坑隐藏时间为2.5-3.5年。
日期:2015-05-15 15:20: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