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父亲,正史中只说是刘太公,皇普谧说他叫刘执嘉,刘邦的母亲刘媪姓温氏。皇普谧是西晋时期的人,跟刘邦隔了四百年,在他之前,似乎还没有人提及刘邦父母的真实名字。儿子尚且叫刘老大刘老二的,做父亲的难道会比儿子们待遇好吗?所以皇普谧的这种说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颜师古就反对说:“皇甫谧是胡说的,哪里会有人家有名字,史书却没记载的事儿。不要相信皇甫谧。”所以,刘邦的父亲,还是叫刘太公,母亲还是叫刘媪。
刘邦出生的时候,同住在中阳里的卢家也有一个儿子出生了。刘太公跟卢家老爷子关系很好,而今两家同一天生了儿子,亲朋好友、邻里乡党们都带着酒、拉着羊前去庆贺。这个时候秦国跟其他几个国家已经闹得是热火朝天,山崩地裂的,但是丰邑人民并没有感受到外边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还生活在桃花源一般的世界里,丝毫没有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刘邦自小就不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他不喜欢跟家人一起去下地干活。刘邦的前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刘伯,一个叫刘仲。这本身不是什么名字,只是排行而已,就像现在人们常说的老大、老二。刘仲后来有名字了,叫刘喜。这名字起得喜庆,大概是汉朝建立,成了皇室成员之后取的名字,刘伯因为去世早,没来得及重新换个名字,只好还叫刘伯。刘邦本名刘季,也就是刘老三,如果没有起兵造反,并最终成功,他或许永远就是一个刘老三,不会有刘邦这个人。他还有一个姐姐,去世得早,也没有名字,高后时期,曾经将其追封为昭哀后。刘邦后面还有一个弟弟,叫刘交,后来著名的楚元王。
刘交小时候,曾经到长安跟着浮丘伯学习《诗经》。所以老刘家在当时应该不是多么贫穷的人家。否则是没能力供养一个学子的。当时各国都经历了变法,朝廷崇尚法家,儒学并不热门,更多的是作为爱好而已。老大老二干活,老四学习,老三刘邦做什么呢?他不喜欢干活,对读书学习之类的事情更反感,而且他毕生都不喜欢读书人,尊贵之后,若是有儒生来拜谒,说话不对头,他就很不客气的训斥,有时候甚至内急了,也立马摘下儒生的高帽子,直接在里面小解,完全一派无赖作风。
这样一个有无赖作风的人,在历史上留下了那么多不良记录。登基做了皇帝,是要美化的,不过要美化他实在不容易
但是一个从平民走上皇帝宝座的人,你要说他是一个凡人,估计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说法也不会有太多人支持。于是正史中关于高祖身世的说法就成了这样,“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高祖的母亲刘老妇人曾经在大湖边躺着休息,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跟神人行周公礼。佛家说,你心中有了这个念头,就表示已经存在。不知道这样的梦算不算让刘太公戴绿帽子。就在这个时候,天上又是闪电又是响雷的,似乎要下大雨。刘太公赶紧跑去接妻子,结果一去就扭头脸红了。他发现自己去的不是时候,一条龙正伏在妻子身上,妻子还在熟睡。
梦境中的东西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了,而且还被自己的丈夫窥到了自己的内心,撞破了自己的春梦,这多不好意思!但是估计刘太公不会生气,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从古到今,在人们心目中都有着神圣的地位,而且龙历来被当做皇家的象征,谁要是怀了皇帝的骨肉,那就得叫龙种,皇帝自己也是真龙天子。
所以,发生在刘媪身上的神秘事件,不管如何荒诞,如何奇怪,但总是很吉利的。而且更奇怪的是,回来之后,刘媪就有了身孕,时间到了,就生下了刘邦。“异生”是很好的借口,凡是异生,说明有异能,而且刘邦这个还算好,是龙作孽,还有吃了鸟蛋生了儿子的,还有踩了脚印就孕育成功,省却了很多麻烦手续,想象力就比刘邦这个丰富多了。
日期:2013-02-11 17:11:13
按理说,刘太公看见过这个事情,他也应该知道,生这个孩子其实压根儿就没自己什么事,人家是真正的龙的传人。按照当时人们的思想,那得恭恭敬敬地对待。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刘太公对这个应着吉利兆头出生的孩子并不是多么青睐,甚至还有些不满,因为这个家伙整天就知道玩儿,不务正业,连家里的农活也不管。老大老二老实巴交,整天跟着父亲下地干活,就这个刘老三,不成东西。
后来修《汉书》的时候,班固给刘邦捋出了世系表,认为刘邦是陶唐氏的后人。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后来归秦,为刘氏,就是刘邦一族。当然,时间久了,关系也模糊了,这一点是真是假也没人追究,不过对刘邦而言,这却是好事情,与陶唐氏扯上关系,这也算出身名门,帝王之家,所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刘邦之所以从平民走上了皇位,是因为他就是帝王的后代。
刘老三渐渐长大了,也要务点儿正事了。他还不错,居然混上了一个正式工,吃上了公粮,当上了亭长。他担任的是泗水亭亭长,泗水亭在今天沛县东边不远的地方,如今那里盖了一座高祖庙,很荣幸地成了皇帝起家的地方。
亭长主要负责缉拿盗贼,掌管一方治安,类似于现在的派出所,一般一个派出所安排三名人员,正所谓三人行,必有一个头儿,亭长就是连自己在内三个人的头儿。虽然不大,但总算是个官儿。
刘邦能当上亭长,还算他确实有能耐。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谁也无法知道,他这个亭长是什么时候当的,是楚国时候就担任了,还是秦朝统一后担任的。秦国灭楚比较顺利,发动了两次战役,消灭了项燕,楚国基本上就泄气了,不像赵国,好歹不认输,还要使劲儿反抗,前后跟秦国大打了五次仗。
秦朝法律比较严格,对官吏的任命还是很谨慎的,同时,秦律对官吏的考核也有一套很详细的规定,比如良吏,首先要明习法令,要什么事都会,要廉洁,不独断专行,办事公正,不与人争辩等等,这些标准刘邦似乎都很难做到。
而恶吏标准中,他不幸符合的倒还不少,比如不廉洁,以刘邦的为人,要想让他廉洁从政,当一名清官,可能性似乎并不大,再比如缺乏羞辱心,口出恶言,侮辱别人,这些可都是刘邦的拿手好戏,他最喜欢说的一个词便是“乃公”,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你老子”,他总是喜欢这么跟人家说话,即使做了皇帝也是如此。再比如恶吏标准中还有一条:冒犯顶撞上级。这大概更是刘邦的拿手好戏了。《史记》中就有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廷中吏无所不狎侮。还有后边,他居然胆大到不拿一文钱就跑去混吃,还唱高调说自己带一万钱。这显然就是跟上级开玩笑,把县令不当干部。
尽管有种种不合格的表现,但是刘邦还是一直担任着亭长一职。这跟他的性格很有关系。史料中对刘邦如此记载:仁而爱人,喜施,常有大度。他比较仁慈,关心他人,以助人为快乐之本,心胸宽广,大肚能容。并且很豁达,他这个人做事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斤斤计较、也不拘小节,这一点很得大家的欢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