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结束的时候,吕公屡次看刘邦,刘邦感觉到了,所以他一直留到最后,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吕公不用再招呼了,他对刘邦说:“我一直很喜欢看面相,看的人也很多,还从买没有见过老三你这样的,你要好好把握,”这话让刘邦很高兴,但是吕公接下来说的话,更加让他高兴不已。吕公说:“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配给你,希望你能答应。”刘邦怎么会不答应呢?他是巴不得有这样的美事。吕公确实不是个平常人,他有两个女儿,老大吕雉许配给刘邦,老二吕媭许配给樊哙。而当时这两个人混的都不怎么好,一个虽然是个亭长,但名声很不好,一个是个屠夫,算是九流里的下等角色,社会上很低贱的职业。
但是这两个人后来的发展,印证了吕公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一个当了皇帝,一个攀龙附凤封了侯,都是大富大贵之人。
吕公的做法,让家人很生气,宴会结束后,他的妻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经常说咱们女儿将来一定是个富贵人家,沛令跟咱们家关系好,让人来提亲,你不答应,如今怎么许配给刘老三了?”吕夫人听过刘邦的名声,好酒好赌又好色,这什么人啊!
吕公对此不以为然,说:“你们妇道人家知道什么!”
吕夫人不懂得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且早早就过世了,如果她能看到事情后来的发展,她肯定会心服口服地对丈夫说:“你真是好眼光啊!没看错人。”不但女儿真的极富且贵,母仪天下,做了皇后,自己的两个儿子吕泽和吕释之也都因此沾了光,被封侯,后来还被追封为王,吕夫人也被追封为昭陵夫人。
刘邦凭着一张特异的脸,娶了媳妇。有一次,他请假回去做活,当时吕氏正跟两个孩子在地里干活。有一个老人家路经这里,向吕氏讨水喝。吕氏不但给他水,还给了他些食物。吃喝之后,老人没急着走,而是对吕氏说,“夫人你将来是天下的大贵人。”
吕氏大吃一惊,这什么话!她赶紧让老人看看自己的孩子,老人说:“夫人之所以尊贵,正是因为这个男孩子的原因。”看了鲁元公主,也是是富贵相。吕氏心里激动了,一身的疲乏荡然无存,腰不酸了背不痛了腿也不抽筋儿,立马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年轻态了。
老人离开不久,刘邦来了,吕后把刚才的事情跟刘邦说了,刘邦更是大吃两惊,马上追了上去,追到老人,气喘吁吁地说:“老人家,你看看我,看我这脸,长得怎么样?”
老人细细端详一番,点点头赞叹道:“好脸哪!刚才看到的夫人跟孩子,都是因为您,您贵不可言。”究竟将来刘邦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居然还会贵不可言,都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了。
老人这番话让刘邦非常高兴,他对老人家说:“如果真的像您说的,我一定不会忘记您。”但是刘邦大富大贵之后,到底有没有去找老人,这个没有记载,我们也无从知晓。
张良年轻时候也碰到过这样的事,后来他把那块儿黄石请回家中,经常香蜡供着,终其一生。韩信得了老妇人的食物,富贵之后也找到老妇人,赏其千金。他们都能找到,而这位神秘的相面老人却湮灭了历史之中。
刘邦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守规矩,不拘小节,豁达乐观,很有胆魄,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优秀领导者必不可少的条件。他有些无赖,有些狡黠,他或许不是一个好的实干家,但却是一个能得众人心的领导者。有些人一辈子做事小心谨慎,规规矩矩,这固然非常好,社会需要这样的实干家,但是社会也需要一些有领导才能的人,这些人不会遵守规矩,因为他们是制定规矩的,就像商鞅对秦孝王说的:“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
日期:2013-02-12 17:12:29
第二章 从沛公开始
1、逃亡
刘邦当亭长时,正是秦国举国上下大搞建设之际,同时也是大举兴兵拓疆开土的时候。据历史记载,秦始皇三十二年,术士卢生入海还,奏录图书,提出“灭秦者胡也”,秦始皇一听就大怒,马上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北击匈奴。秦始皇认为胡就是匈奴,只要消灭匈奴,就可以永葆大秦帝国,但是没想到的是,秦国最终还是灭在了胡的手里,不过此胡非彼胡,不是匈奴,而是胡亥。
秦始皇三十三年,发兵攻取南粤,分置南海、桂林、象郡,发谪民五十万人屯守五岭。
在这之前,二十七年,秦始皇曾经巡游陇西、北地,深感交通的不便,于是下令修治驰道。据西汉时期的贾山上奏给汉文帝的一封奏折中说,驰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这项工程非常浩大,以咸阳为中心的,有东方大道(由咸阳出函谷关,沿黄河经山东定陶、临淄至成山角),西北大道(由咸阳至甘肃临洮),秦楚大道(由咸阳经陕西武关、河南南阳至湖北江陵),川陕大道(由咸阳到巴蜀等),此外还有江南新道,南通蜀广、西南达广西桂林;北方大道,由九原(今包头)大致沿长城东行至河北碣石,以及与之相连的从云阳(今陕西淳化)至九原的长达900余公里的直道,等等。
秦始皇修筑驰道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个人出游的方便,但是更重要的是作为军事用途,方便对关东六国进行统治。秦始皇三十五年,又开始修筑阿房宫,这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仅前殿东西长1270米,南北426米,夯土台基最高达12米,除此之外,还有“秦始皇上天台”,东西111米,南北74米,分为上下三层,高15.2米,还有“磁石门”、“烽火台”等,为了完成这项工程,据记载秦始皇发动了七十万人,而这数十万人劳作数年,也只完成了建筑基础,可见这项工程是何等庞杂。
一边要打仗,一边还要开工这么多的工程,这大大超出了当时社会的承载范围,大大超出了人民所能承受的限度。
不仅如此,秦国对关东六国人民征收的赋税也要高于关中地区,这样一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不满。而为了完成这么多任务,需要不断更新力量,补充力量。老百姓只要听说要去屯守边界,或者征发去服劳役,就如同去送死一般,因此才有”谪守“一说。老百姓对此极度不满,充满恐惧。西汉晁错在给文帝的奏折中对此的描述是,“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恐,有背畔之心”。由开始的征发有罪的吏民,到最后深入到普通老百姓,天下因此汹汹不已,逐渐土崩瓦解。
亭长的职责,本是管理一方的治安,缉拿盗贼,不过到了秦末时期,还要带着这些劳役们去目的地,一方面,劳役们需要有人带队,另一方面,也是要防备他们逃走。秦末时期,逃役的事情已经频频发生。有一次,刘邦带着一批苦役去骊山,修筑陵墓,出发不久,就已经有人逃亡了,等到了丰邑西边的则中亭,已经逃去了很多人。这让他非常为难,照这样下去,不等赶到骊山,恐怕就跑得差不多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