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八月,韩信受封汉国左丞相,开始发兵征讨魏国。跟随韩信一起出征的还有曹参、灌婴。曹参负责步兵,灌婴负责骑兵。
部队开拔之后,刘邦把曾经出使魏国,对魏国情况比较了解的郦食其找来,了解情况。他问郦食其:“魏国大将是谁?”
郦食其说:“是柏直。”
刘邦放心了:“这个人乳臭未干,根本不能跟韩信相比,不用怕。骑兵将领是谁?”
“是冯敬。”
刘邦更放心了,冯敬是秦朝大将军冯无择的儿子,后来投靠了刘邦,汉文帝时期,积功劳受封为御史大夫。他也是一个很勇猛的人,贾谊在给汉文帝的奏折中曾经建议文帝削弱诸侯王,否则将来将会影响中央统治。“动一亲戚,天下圜视而起,陛下之臣虽有悍如冯敬者,适启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
刘邦听说魏国的骑兵将领是冯敬,他对冯敬也有了解,说:“此人虽贤,但是抵挡不住灌婴。”看来灌婴的军事才能该在冯敬之上。
又问步兵将领。魏国的步兵将领是项佗,项佗是项羽的堂兄,现在出现在魏国,说明魏国已经跟楚国形成联盟了。但是刘邦对他并不担心,知道他是步兵将领,刘邦的心彻底放下了。因为曹参的能力在项佗之上。
韩信也问郦食其,对方的大将军是谁。得知是柏直之后,韩信也放心了。“竖子耳。”他压根就没把柏直放在眼里。孙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讨伐魏国,韩信用的是声东击西。魏兵防守的是蒲坂,因为上次刘邦进攻魏国就是从蒲坂渡过的。蒲坂就是今天的永济,坐落于黄河弯曲处,与潼关隔河相对,是河东通往关中的要冲。魏王豹以为防住蒲坂,汉军就无法渡过黄河。
针对这一情况,韩信首先陈兵蒲坂,命令士兵们准备船只,做出一副要强攻的样子。魏兵也在河对岸严阵以待。但是魏豹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已经有一支汉军偷偷赶到夏阳,用挖空的木头,盛装着士兵渡过了黄河。一过黄河,马上偷袭安邑。
此时魏军主力正在蒲坂跟汉军对阵,安邑防守空虚,很快被汉军攻下。魏王豹听说汉军已经攻下安邑,大吃一惊,赶紧率兵迎击,魏军的节奏被韩信打乱,战场上的主动权掌握在了韩信手中。经过激战,九月份,魏王豹被俘,被押解到荥阳。西魏国灭亡,刘邦将西魏国设置为河东、太原、上党三郡。
魏王豹到了荥阳,刘邦并没有杀他,一如既往地用他,后来荥阳危机,魏王豹跟周苛他们守荥阳,被周苛杀死。临死之际,他或许会想起以前自己的梦想,不是说儿子将来会做皇帝吗?怎么会是这个结局?莫非许负是信口雌黄?其实许负没有算错,薄姬的儿子的确做了皇帝,但是却并不是跟魏豹生的。
日期:2013-03-10 12:56:35
击败魏国后,韩信向刘邦提出一个建议,希望刘邦给他三万人,让他继续征伐诸侯,北定燕赵,东击齐国,然后南下,断绝楚国粮道,跟刘邦对楚军实施两面夹击。
这是一个很宏伟的计划,一方面可以扩大汉国领土,获得更多的资源,挤压楚军,另一方面,可以对楚军造成威胁,分散楚军力量。不过这项计划也有相当的危险性,如果讨伐失败,那么燕赵代齐肯定会跟楚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刘邦。所以,这项计划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楚军已经足够刘邦应付的,如果在加上其他诸侯,刘邦争夺天下的希望不仅渺茫,能不能继续他的关中王也会成问题。
不过,刘邦最终还是接受了韩信的建议,他派张耳去协助韩信,一方面,张耳对赵国形势比较了解,可以作为韩信的向导,同时,张耳陈余已经决裂,上次陈余以张耳的死作为条件,他就派张耳去对付陈余。
其实,刘邦派张耳应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给了韩信很大的权利,他当然也担心韩信会背叛他,这在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燕王韩广背叛了武臣,田都背叛了齐王,臧荼不仅占了燕王韩广的地盘,还杀死了他。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将领要有点儿戒备之心。而节制一个将领的好办法,就是在他军中安插一个监军,这个监军首先一定要忠于君主,其次君主对此人也应该很信任。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张耳都很符合条件。他跟刘邦是故旧,现在又是亲家,私人感情也很好。
彭城之战结束后,陈余听说张耳并没有死,是刘邦欺骗了他,很生气,马上调回军队,跟汉军划清界限。相比而言,赵国、齐国跟汉距离更近些。赵王歇曾经被项羽贬斥,对项羽肯定不满。陈余被项羽排斥,自然也是如此,况且当初他也曾经公然挑衅过项羽的权威,自然也不被项羽接受。齐国那边就更不用说,从田荣时候,就跟项羽有过节,项羽又曾经亲自领兵去讨伐,两国可以说一直存在敌对行为。
跟汉就不一样了,陈余对刘邦不满的,仅仅是因为刘邦收留了张耳,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大矛盾,齐国跟刘邦也从来没有过敌对行为。但是像这些诸侯王,存在很多变数,未必受阻于私人原因。,当国家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也可能跟汉结盟,也可能跟楚国结盟。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诸侯们收服。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九月,韩信率兵讨伐代国。代王是陈余,他一直留在赵国辅佐赵王歇,任命夏说为代国相国去镇守。夏说不是韩信的敌手,很快在阏与被韩信俘获。代国平定。韩信灭魏、灭代之后,刘邦马上派人抽走精锐部队,一方面,荥阳战事吃紧,需要增援,另一方面,也为了防备韩信拥兵自重,坐大成一方诸侯。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第一个月刚刚到来,韩信就已经做好了讨伐赵国的准备。此时,赵王歇跟陈余也已经聚集号称二十万军队防守井陉口。
赵国有一个谋士叫李左车,据说此人很有来头,他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后人,辅佐赵王歇,被封为广武君。他对陈余说:“现在汉军风头正盛,不要去正面交锋。井陉几百里,道路狭窄,车骑都无法发挥优势。粮草肯定会在后面。希望能让我率领三万人从别的小道绕过井陉,从后面袭击,断绝汉军粮道。赵军主力守在前面,坚壁不战,这样,汉军没有粮草,又不能取胜,肯定失败。”
李左车的这个建议其实很好,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反攻击打法,历史上很多名将都采用过。例如长平之战中,白起就曾经采用过这种战术,秦赵之战中,廉颇也曾经采用过。只要汉军敢来,必将陷入包围之中,而此时刘邦正在荥阳跟项羽激战,根本分不出部队来增援韩信。如果陈余能接受的话,也不会导致后来的惨败。可惜陈余拒绝了,他认为这样做太奸诈。在他看来,打仗就应该双方摆开阵型,在战场上规规矩矩地打,堂堂正正的打一场,这样才能让敌人输得心服口服。赢就赢,输就输,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这一点上,陈余未免有些迂腐,跟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一样,可惜他忘了,宋襄公就是因为要打仁义仗,最后被敌军击败,坐骨神经也被射伤了。他熟读兵书,记性却不好,忘了《孙子兵法》开篇中的一句:兵者,诡道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