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5-15 08:37:22
狼顾之相
(10)
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司马懿的建议不论在当时那种特殊的形式下,还是在今后国家的发展之中,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对百姓晓之以情,多一点体恤,他们将会死心塌地臣服于你。后来曹魏能够成功的抵抗诸葛亮北伐,以及孙权在长江一线的骚动,都是因为有充足而又忠心的百姓作为支撑。
这种强大的社会基础,给曹魏政权的实质性好处是兵源充足,拥有巨大的战争潜力,也是后来孙刘两家被灭的根本所在。
从当年征伐张鲁时的平蜀之策,到刚刚惊魂一刻的襄樊危机,司马懿的智慧似乎已得到了老曹的认可。对于司马懿提出来的建议,曹操答应的很干脆。
二人之间的信任度在不断叠加,那种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鱼水关系似乎也在上演,只是曹操对司马懿的猜忌,真的放下了吗?
在整个襄樊之战中,孙权虽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出兵灭了关羽,但从战略全局来讲,孙权的军事行动对于曹操的帮助是很大的。战后,曹操象征性的向傀儡皇帝刘协上奏,册封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
孙权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不过是曹操以天子的名义玩的小把戏。但礼尚往来,面对曹操的敬酒,自己必须也要有相应的表示才好。
日期:2015-05-15 12:24:34
狼顾之相
(11)
于是,孙权派遣使者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写信赞美曹操的功德,和当初大战濡须口时所写的:“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的言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牛的是孙权在信中极力怂恿曹操取代汉朝开国称帝。
孙权的举动实际上很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占领荆州杀了关羽的那刻开始,长达多年的孙刘联盟实际上已彻底破产,刘备不会甘心失败,报复式的军事行动一定会有。
为了避免可能会出现的两线作战,孙权深知此时一定要讨好曹操,以便于全力以赴应对刘备。
孙权的书信对一直有篡汉之心的曹操而言,的确激起了他内心按捺不住的狂喜。曹操知道这是孙权为了自身利益而耍的阴谋诡计,却打心眼儿里没有过激的排斥。
从自身的旗号角度来说,孙权的处境是最不利的。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坏事做绝之时,往往打的是皇帝的旗号;刘备乃汉室宗族,每每以匡扶汉室为口号;只有他孙权没有过硬的旗号。
虽然英雄不问出生,但在那个门第观念和祖辈旗帜严苛的古代,孙权是占领了整个江南,但其始终被所谓社会道德中的舆论处境绑架。刘备、曹操站在以皇权为口号的道德制高点,孙权的地位最为低下。
日期:2015-05-15 19:13:02
狼顾之相
(12)
孙权的书信含义是多面的,如果曹操听从信中之言,真的篡汉自立,那么曹操不仅仅会失去原有用标榜道德所换来的制高点,甚至会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那么最终得到好处的自然是他孙权。
如果曹操不接受其言,那等于是向一直有此心的老曹真诚的拍了一下马屁。曹操不仅不会对他怎样,而他精湛的表演将极有可能换来曹操对他暂时的放松,因此,写几句奉承的好话而已,又何乐而不为呢?
孙权的奉承之语极大的刺激了曹操,每一个字似乎都让他衰老肌肤下的血管在无限的放大,多少年的努力,为的不就是有朝一日黄袍加身么。
他将孙权的书信传至众人一阅,以陈群和桓阶为首的一帮人接连上奏,说什么汉朝气数已尽,曹老大你拥有天下十之八九,民心所向,四海归一,连孙权都上表支持,应早登大宝为妙。
可戎马一身的曹操毕竟不是一般的枭雄。他很快的冷静下来,没有被发热的神经左右对事物最基本的判断。
在众人的推崇声中,曹操却说了一句让大伙儿无不惊讶的话:“孙权这小子是想将我放放在炭炉上烧烤啊”。可众人似乎对此话并不关心,依然用他们的行动表达对老曹的热爱。
日期:2015-05-15 21:07:36
狼顾之相
(13)
看到手下一帮马仔竭力的拥戴,曹操长叹一口气,由衷的说道:“如果天命在我,就让我做周文王吧”,曹操话语不多,却流露出很深的弦外之音,如果代汉的时机真的成熟,就让我的儿子来完成这项任务吧,我做个周文王一样的角色就好了。
曹操知道,满朝大臣不乏阳奉阴违之人,真心拥戴自己的也就是那些人,他一直以来以汉天子为旗帜,贸然代汉,会对自己产生众多的不利。
曹操拿出孙权书信给众人看的目的很明确,主要是看满朝文武对于自己代汉的立场,如果曹操从一开始就没有这种想法,那他完全没有必要将孙权的信公布于众人。
曹操的把戏或许能骗得了别人,却无法瞒得过司马懿,在这种影响前途甚至是小命的关键问题上,司马懿很坚定的站在了曹操一方。
并真诚的对曹操说:“汉的国运已经临近终结了,丞相如今拥有十分之九的天下,并据此事奉天子。孙权称臣,正是天人共同的意愿。虞、夏、殷、周各朝之所以不谦让推辞的原因,正是由于敬畏上天而知天意啊”
抛开第一层拍马屁的成分不说,几句简单的奉承话,司马懿也体现了高超的智慧。当别的大臣说汉朝气数已尽时,他却说汉朝临近终结。
日期:2015-05-15 22:22:48
狼顾之相
(14)
已尽和临近,看起来多么相似的一对词语,但在具体的事物中却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拥汉派多次的反曹事件中可以看出,汉庭虽已衰微,但拥护的人依然很多,所谓气数已尽,只不过是拥曹派自欺欺人的口号而已。
何况曹操一向以天子的名义行事,突然篡汉自立,别说别人不答应,就是他自己可能也一时半会儿无法说服自己。
曹操知道自己的处境,随着身体老化的加重,他的思想跳跃是很大的。从占领北方之初对汉献帝的咄咄逼人,一会封丞相,接着魏公,然后魏王,明摆着为自己造势。
可即使这样,反他人照样很多,尤其在他在外出征时,内部的骚动就越为明显,这也是曹操在后期出征不敢在外久留的主要原因。
相对已尽二字的极力奉承,(这些人巴不得曹操立马黄袍加身,然后高呼万岁,好可以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司马懿所说的临近就稍显温和。临者说明汉朝气数未尽,至少是在你曹操手里,这种现状改变的可能性很小。
进入晚年后的曹操,由最初的急于在有生之年鱼跃龙门,发展到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直到帝王梦逐渐淡化。
曹操很现实的认清了形势,在他看来,冒着风险为一个虚名,不如稳定和平的将权力的接力棒交给儿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