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可以假设吗—南明帝国,从明末清初说起》
第57节

作者: 寒山憶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难免有清军邀功而扩大战果的因素在内,但考虑到贺珍部卒人数虽多,但被新兵占很大的比例,所以战斗力很差,因而被清军“歼敌连营”,也是有可能的。
  这一场乾州大败是彻底的大败了,贺珍再也无法将兵力再次组织起来。他率众突围之后,退往凤翔,不久又放弃凤翔,留一部分兵马坚守大散关及秦岭几个要塞通道,余部退往汉中。
  虽然清军为西安解围了,但是由于清廷在陕西的兵力仍然不是很充足,所以孟乔芳也暂时无力南下汉中。退回汉中后,在贺珍和孙守法的经营下,明军向东攻取兴安州,向西控制巩昌府的阶州(今甘肃陇南)、徽州(今甘肃徽县),势力又逐渐恢复。
  作者注:本节除明军派秘使前往汉中这一情节为虚构之外,其余事件均属于历史史实。
  日期:2013-05-06 21:07:48

  ========更新========
  【僵局从淮西打破】
  回到江淮前线,时间,弘光二年(1646)正月,张家洼大捷之后。
  清军在张家洼大败之后,阿济格知道诱敌出战的计划已经实现不了了,于是开始专心攻打扬州城,数十日而下。这时候,刘良佐的表现和上一年四月的表现完全不一样,清军攻城时,刘良佐是死守的,清军攻破扬州时,刘良佐还一度巷战,后来看巷战也实在保不住扬州了,还仍然不投降,而是率领残部拼死突围,在杨缘启的接应下,撤到仪真一带。
  刘良佐为什么这次翻天覆地的变化,竟然这么给力呢?
  原因很简单,其一,刘良佐现在的部下已经不是以前的部下了,想投降清军,没多少人愿意搭理他,刘良佐没法降。其二,刘良佐的家属以及扬州城明军的家属全部都在南京呆着呢,敢降吗?
  夺取扬州后,清军也损失较大,加上锐气尽失,所以屯驻扬州城,稍加休整,并寻找明军防线的薄弱,伺机而动。
  到这个时候,清廷大军刚刚抵达扬州时的那种紧张氛围已经不存在了,江西的金声桓早已投诚,后方的威胁已经不存在了,明清双方开始进入了谨慎而耐心的对峙阶段。
  明军坚壁清野,清军无法诱敌出战,无法在野战中讨的便宜,进攻江北要塞又无法攻破,耗时费力,军队不断地缓慢减员。明军虽然兵力较多,但是缺少大兵团的精锐,无法在野战中击败清军,也就无法改善江北的局势。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只能就这样对峙着。
  此后,清军曾有过三次不小的举动。
  第一次是正月初十,阿济格在仪真抢夺民间小船,意图偷渡长江。当夜,清军驾乘小船百余艘南渡长江。当时的长江江面可比今天的长江宽多了,尤其是仪真一带的江面,今天只有不到三里宽,但在明初达到了十余里宽,晚明时期,由于南岸沙洲的淤积,江面逐渐变窄,但也有五六里宽。多铎选择这个时候渡江,而且选择这个地段渡江,只能说清军的耐性已经不行了,焦急的丧失了理智了。

  因为在这个地段渡江,江面过宽,船只往返的时间就长,就很容易被敌军的侦查兵发现,尤其是制江权还掌握在明军手中的时候,这么做是极其危险的。果不其然,清军的第一拨士兵还没有被运到对岸,就被明军侦察兵发现,一经发现,明军的长江水师分队立马就开过来了。由于明军水师很强大,拥有大船数百艘,而清军既没有制江权,有没有大的船只和水师,所以下面的水战,清军就只有挨打的份了。明军只需将大船照小船撞过去,清军连人带船十几人就全部落入水中。当时是正月,阳历是2月25,正是春寒料峭的时节,17世纪的小冰期尚且还没有完全过去,那个年代的早春,比现在冷多了,但又无法冷让长江结冰,而清军几乎清一色是北方兵,会游泳就不正常了,于是结果可想而知。阿济格的偷渡计划彻彻底底的失败了。

  第二次是在正月二十六,由于阿济格在东面毫无进展,分派一部分兵力前往庐州(今合肥),在巢湖征调船只,整理水军,运载马步兵从后河水道进入长江,打算强攻采石矶。采石矶是南京上游的最后一个要塞,采石矶一旦失守,下游至南京无险可守。
  日期:2013-05-06 21:11:10
  ========更新========

  然而清军的计划从一开始就露陷了,巢湖渔民向明军汇报清军的动向,明军则及时增加采石矶的防守兵力。更糟的是,清军的船只尚未抵达采石矶,刚刚出了裕溪河,就在当涂的江面被明军水师给拦截了,然后大船对小船,多的船对少的船,围上了就是群殴。一场当涂江上水战之后,明军不用全歼清军,因为汉人组成的清军水师都乖乖投降了,至于身穿重甲的清军马步军,都被送到江里游泳去了。

  第三次是在二月初八,清军强渡采石矶未果,阿济格不耐烦了,他一面谭泰再次发起对瓜洲的攻势,引起明军在东面的注意力,一面派部分兵力经六合越过滁河攻打江浦。江浦与南京城隔江相对,江北要塞,东濒长江西靠老山,山水相依,屯重兵,易守难攻,清军的攻势持续不到两天,伤亡颇多。与此同时,趁扬州郊外的清军兵力减少,杨缘启率奇兵出大青山奇袭扬州,迫使清军不得不回援,而撤去江浦之围。

  然而,明军还是无法将清军赶出淮南,解除江北的威胁。
  僵局就这样持续着,直到二月初五的那一天。
  金声桓投诚后,为了表示诚意,决定派江西的兵力增援江淮战场。二月初五,王得仁率军两万,会同赣南的明军各部一万余兵马抵达安庆,加上赵应元所统安庆三万守军,安庆的总兵力达到了六万人,而且其中能战的精锐之师也不下三万人。
  在这种形势下,杨铭化意识到,打破长江会战僵局的时机到来了。
  这个时候,杨铭化给安庆方面的指示是,赵应元为主将,王得仁副之,集结精锐,进军淮西。
  二月初十,就在江浦解围的同一天,赵应元率领四万兵力自安庆北上,目标直指庐州府城合肥。

  合肥是淮西的中心,东可控巢湖而入长江,南可威胁南京门户安庆,北接寿春、凤阳之便。对南明来说,合肥是淮西地区仅次于和州、采石矶战略地位的军事重镇。对清廷来说,合肥可以作为与南京隔江对峙的战略大本营。这样的一个军事要冲,清军却没用足够的兵力来防守,实在是清军一个极大的战略疏漏。但是清军也很无奈,自从明代以来,经济中心东移,大运河的经济动脉作用凸显,清军南下都要凭借大运河来运输战略物资,所以作为运河之畔的重镇扬州,其战略地位就超过合肥了。

  两者都很重要,但扬州更重要,你说怎么选择?
  然而问题是,合肥虽然没有扬州重要,但不是不重要。
  赵应元率军包围合肥之后,在清军将帅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合肥只有守军不到一万,而且还是汉兵居多,守城意志不一定坚决,禁不起明军的久攻。不能眼看着合肥落入明军手中,而且清军尚且有十来万兵马,足够分兵来援救合肥。所以最终,阿济格决定,派出巴哈纳、石廷柱、李率泰三部两万兵力救援合肥,并以巴哈纳为前锋,轻骑驰援,而其余六七万兵力仍旧驻扎扬州,并开始再次攻打瓜洲,吸引明军的注意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