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4-10 20:21:58
生产部一直是个比较有意思的部门,你说他不重要吧,每年升职最快的都是生产的同事。你要说他重要吧,Y先生私底下跟小瘪三说,整个项目组就只有生产的技术能力比较弱。像采购P先生是从8年设计经验的资深工程师转为采购,然后进入团队不到2年就升职为采购主管。而质量部J先生是有着20多年经验的资深质量工程师,也是主管级别,还拿到了公司的黑带大师称号。工程部以前的资深设计工程师P先生也是主管级别,有工作7-8年的设计经验,本身也是个机械硕士研究生,专业能力毋庸置疑。Y先生更不用说,加入团队之前就是5年设计经验加3年技术和项目管理经验,技术和项目都是资深,同时在加入团队1年后升主管,2年就升为技术经理。
日期:2013-04-10 20:31:05
小瘪三发现他们组还是挺牛的,因为有这些牛人的存在,使得他倍感压力。一方面作为技术代表,要在技术上能够征服他们。另一方面其实也有动力,可以有这么多资深的专业人士,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会成长很快。
比如一开始跟Y先生学习应用技术和项目打杂,再到跟J先生学习质量管理思路,然后是资深设计P先生学习设计知识,最后是采购的P先生交流采购心得体会。唯独生产部门比较特殊,一直是C小姐负责生产线搭建的协调管理,而L先生作为工艺工程师支持生产技术事宜。可惜L先生年纪比较轻,经验少而且也没有小瘪三那么幸运,一直没有资深工程师或者是生产经理带他。这个也一度导致生产很多难题都是依赖总部,一出现问题都要找总部沟通交流。不过好在第一条生产线是在总部搭建好,转移到中国厂。也就意味着只要照搬过来就好,即使这样的产线搭建,也不是个轻松的事情。
日期:2013-04-10 20:47:13
Y先生说过生产其实是公司增值的地方,也就是说产品最终靠生产实现价值,最后卖的钱都是体现于产品身上。而采购,物流,设计,质量,项目都是为产品服务。换句话说也是为生产服务,因为产品靠生产加工得到,所以生产的好坏直接决定产品的不良率,同时生产的效率也决定了赚钱的快慢。
那么生产线搭建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其中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呢?如何才能很好的管理生产同时增强生产的核心呢?小瘪三开始仔细观察和研究生产的事情。
日期:2013-04-10 20:57:42
生产部门的C小姐是个口才很好,反应很快的人。从第一次开始项目组会议,小瘪三就深有感触,尽管C小姐不懂技术,但是她英语流利,然后思路清晰,组织协调能力超强。后来小瘪三才知道,C小姐是英语专业出身,做了几年生产部门的一个总监的文秘职务,然后内部转岗做生产计划员。
肯定是在之前,一直跟大老板工作,学习了很多生产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感觉她平时做计划,做协调管理特别有条理。只有在Y先生解释技术的时候,才会哑火。所以往往Y先生都会用技术的方式给C小姐布置任务,这个尤其体现了技术领导项目的作用。
日期:2013-04-10 22:11:53
Anyway C小姐在生产管理上很有一手,对于时间进度的计划能力,推动项目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这些小瘪三都看在眼里。Y先生曾经就说过C小姐是项目组内,对于生产线的项目管理角色,事实也是如此,在第一条线搭建不久,也就是C小姐加入团队的第2年,她因为成绩突出,而晋升生产主管职位。
小瘪三找准目标,找准C小姐偷师生产管理。务必了解生产线的搭建过程,还有关键点以及要注意的地方。于是在设备陆续抵达工厂之际,小瘪三一有时间就去生产线转悠,一方面从工程角度要支持生产,另一方面也是为挖掘更多生产方面的东西。这样与C小姐也有了交流和探讨。
小瘪三:Miss C 请教你一下,整个生产线搭建是如何策划的啊?感觉事情蛮多呢?
C小姐:可不是嘛。要规划好设备的布局,设备的时间进度,工装夹具的进度,安排好人员培训,设备接电接气的事情。等这些有了,还要组织设备验收,P-FMEA和控制计划的制定。整个生产线的试生产,质量部的内部验收。
日期:2013-04-10 22:41:56
小瘪三:那这些事情很多很杂,到底哪些比较难做呢?
C小姐:设备的时间进度,工装夹具的进度,安排好人员培训,设备接电接气的事情都不难。只要计划合理,再好好跟踪就行,安排好相关人员,做好事情。关键是控制计划要制定好,P-FMEA要做好分析,不然就通不过内部的J先生主导的过程审核啊。
小瘪三豁然开朗,难怪质量部有监督权,就体现在这里了。那么到底是如何制定P-FMEA和控制计划的呢?
日期:2013-04-10 23:16:51
小瘪三在苦苦思索这些的时候,L先生开始邀请技术,质量,以及公司内部的FMEA专家一起讨论和制定P-FMEA。真的是天赐良机,踏破铁鞋无觅处啊。参加P-FMEA的讨论,无疑给了小瘪三不一样的感受。之前在生产线做样品,就只是操作层面感受工艺方法。但是P-FMEA可不一样,这个可是产线的关键点之一。每个工位逐一分析,可能存在的工艺风险?探测手段?预防方法?一轮下来,头昏脑涨的。但是收获超级多,起码知道了很多注意事项,还有工艺本身的要求,和关键参数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L先生本身工作经验不多,但是手头有不少资源,比如德国总部以前的类似的P-FMEA文件,然后集合公司FMEA的思路,以及J先生的工作经验,小瘪三的三脚猫功夫不够看,不过对分析计算以及产品的理解还是有贡献的。不管怎样制定这个不是他的本职工作,在这个团队合作中让他收获丰富。不但是对FMEA本身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生产的工艺分析,以及后续的控制计划的制定,也开始思路清晰起来。
日期:2013-04-10 23:35:12
在此过程中,小瘪三还学习到了一个定量计算设备稳定性的CMK计算,同时联系到以前参照的SPC研究,以及工艺参数的标准设置。简单来说就是稳定生产时,一般工业过程服从正态分布。从概率论的角度,可以去抽样计算工序的制程能力。
公司有固定的excel表格,把50个样品数据一一填进去,基本就输出结果。1.33或者1.67以上的合格,否则要调整工装,检查工艺参数的合理性。大多数人都不关心怎么算出来的,但是小瘪三比较执着,他把excel表的计算公式找出来,然后自己一一比对,结果他找到了计算的具体公式,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就是用50组数据的均方差S当做偏差,再把抽样的平均值和产品规格的中间值比对,看具体对于产品极限规格会有几个sigma在规格之内。以此来控制以后超出规格的产品不合格率。
说起来轻松,其实还是有不少专业的东东。要是CMK不过,怎么改善是个难点。必须有很好的工艺知识和经验。这个是核心关键点所在了。不管专业对于小瘪三而言,他学到了知识,这个才是他的乐趣,才是他的追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