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到部队,39岁正团职回地方----纪念我那逝去的青春》
第1节

作者: 大尉9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9 11:52:13
  
  消失很久了,以前的帖子承蒙各位厚爱。
  开篇之前,先说说公务员的工资,真的很悲剧。
  本人2011年底转业到中部经济不发达省份一个地级市,已经上班一月,工作单位是地方上传说中所谓前三甲的“好”单位。

  已经领到了一个月的工资。享受的是正县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工资明细上显示:
  职务工资:760
  级别工资:658
  规范津贴补贴:2182
  岗位津贴:220
  电话费:260

  应发金额:4080
  公积金:327
  实发金额:3753
  本人到地方,降一职使用,下的副县职务命令,但工资享受正县级非领导职务待遇。
  这工资,和部队一个三级士官的工资差不多。如果在下面县区,工资会更低,比如一个科员的工资,一月就一千多块钱。

  与部队同职级人员工资相比,我现在的工资约打了4.8折。
  有同学可能说公务员灰色收入那块,这个,咱也实话实说。到一定岗位或职位,灰色的东西肯定有,看你敢不敢拿了。
  目前我没见过这东西,也不知道以后有木有?
  但我的态度是:现在地方反腐厉害,我这里消费水平较低,三四千工资可以保障过个日子,象我全年工资加绩效考核奖励,年收入约有7万左右,这工资,已经超过当地好多家庭两口子的年收入了。而且老婆一年也有两三万工资,加起来约十万年收入,如果不瞎折腾,日子在这不发达地区过的还不算太差。因此就算有灰色的东西,我也不会拿。这绝不是冠冕堂皇的话,也不是本人有多高尚,主要考虑是,一旦出事,会为此搭进一辈子。

  我奋斗了二十多年到这职位,论政治待遇和经济条件,真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人,要学会知足。
  我深信:人的一生和飞机一样,不是要飞得有多高有多快,关键是落地时要平稳,不出事!
  上班一月,目前正在熟悉工作阶段,说实话,事情并不多。军转干部一般都不会立即安排重要岗位。这个咱也理解,你新来的,人家在这单位,有的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凭啥给重要岗位你?
  过去在大军区机关工作,走的地方多一点,见的人职务高一点,遇到的事难一点。关于部队,只要不涉秘的,可以全部写写!

  好了,现在是上班时间,写帖子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闲时再扯!
  真诚地祝愿大家新年好!!!
  日期:2012-1-9 16:22:00
  下午请了假,开完儿子的家长会刚回来。
   四十岁的年纪了,此生还有三件事:
   稳定地工作;

   经营好家庭;
   管教住孩子。
   儿子读小学三年级,非常争气。一直以来成绩都很出色。转学到号   称这个城市最好的小学后,这次期末考试,语文考了满分100分,数学98   分,在全班83名同学中总成绩排名前三。
   贴一下儿子的满分作文,小小得意一下。我将不改一个标点符号。
    妈妈,谢谢你

   我有许多人需要感谢,其中我第一个感谢的是妈妈,因为是妈妈生   下了我。没有她也就没有我,是她用甘甜的奶水让我长大。是她,让我   每天都能吃到好吃的饭菜。是她每天在学校门口接我......总之,我要   感谢妈妈的事太多了。比如说这几件。
   有一天中午放学,外面正下着雪。我们班出校门的时候,我看妈妈   没来。就在外面等他,她来了。把我接回了家,回到家我发现妈妈的脚   肿了。我问:“妈妈,你的脚怎么了?” 妈妈说:“还不是接你的时候   滑倒了。”我又说:“滑倒了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包啊?”妈妈说:“一   不小心在一层台阶上滑的。”我问:“妈妈,疼不疼啊?”妈妈说:   “不疼。”但是我看妈妈嘴(注,这个字写错了,儿子写了个字典中没有   的字)吧说不疼,可是。我发现妈妈眼睛里已经闪出泪花了。我很伤  心。 还有一次我还在上幼(此字写错了)儿园时,一不小心从滑滑梯上   掉下来了。妈妈第一个冲过来抱我起来去医院,她的眼泪都落下来了,   在医院的这一个晚上。妈妈一直在我旁边守着我,生怕我出事。

   过了九年,我有一句话一直想对妈妈说,可是一直没说出口,那句   话就是:“妈妈,谢谢你。”
  日期:2012-1-9 16:58:00
  到地方上班一月,发现地方一大特色:
   那就是对人员职务的称呼,都不叫副职。
   副书记也叫书记,副局长也叫局长。

   想起了部队一个团的一件事:
   这单位有个团长姓付,有个副团长姓郑。八一建军节地方政府一大帮人 来团慰问,在会议室,主持的团政委介绍:
   这位是我们团姓付的团长;
   这位是我们团姓郑的副团长。
   俺就想,如果换地方上,某单位有个姓付的局长和一个姓郑的付局长,既然都叫局长,难道这么叫:付局长,郑局长?
   请大家支支招!

  日期:2012-1-9 20:18:00
  今天去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我很杯具。
  一是八十多个家长,参加的基本是母亲,就五六个男的。感觉我生活在  母系社会了  二是俺这当爹的,明显比孩子同学父母年龄要大,那些父母,多数在35岁以下,而俺40了。也难怪,俺同学的小孩,基本都上初高中了,只有我儿子还在上小学。
  日期:2012-1-9 21:17:00
  战友情老乡谊
  部队里,非常讲老乡观念。
  我觉得,这绝非搞小团体,也更不是分亲疏,当兵后背井离乡,要异地见到老乡,自然格外亲切。讲老乡观念,完全可以理解。

  在部队,对老乡的定义比地方上要广泛一些:通常是把同省的战友定义为老乡;甚至相邻两个省的,也当老乡一样待。比如在新疆,湖北、湖南兵非常少,如果在一个人数相对较少的单位里,这两个省的战友也基本是当老乡来处的。因为家乡地理位置靠近,生活习惯相同。
  1995年7月,我从长春某军校毕业,分配到新疆某后勤分部。准备启程之际,突然本校另一个系、另一个队的一个老乡找到了我。
  他是本科生,比我这大专生早上一年军校,从南方部队考过来,分配去了新疆,也正好和我分配在同一个后勤分部。
  他对新疆完全不了解,充满未知和疑惑。
  我和他相约:一路同行。

  我是从新疆军区这个后勤分部考入这所军校的,正好分配回了原单位,一路上,我成了他的向导和解说员。相信,有我这老乡和战友同行,这令他对陌生的行程和未来安心了许多。
  到后勤分部政治部干部科报到后,我被分到了一个综合仓库,他被分到了军械仓库,两个不同的团级单位。
  所幸,这两座仓库,就处在同一条深山沟里,相距仅仅七八公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