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绝密档案----『山海经』全解密》
第16节作者:
十万昆仑 那么这是否说明北方赤峰一带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之根呢?
从《山海经》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日期:2013-04-27 21:02:48
《中山经》经文顺序虽然是自北向南描述的,但是《山海图》之《中山经》路线却是自南向北迁徙的!而且是从云南向北发展,一直到达贺兰山和赤峰一带,甚至还有继续向北发展的迹象。
也就是说,《中山经》经次顺序和《山海图》路线指向顺序脱节了!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中山经》经文编译者没有看到完整的《山海图》。也就是说,经文编译者可能是陆续发现《中山经》路线的。他按发现的顺序编成经文,却没注意到经文路线的实际指向。
这也同时表明,在《中山经》经文形成以前,中国文化是从南向北发展的。而且是从中国云南起源的。这才是中国文化之根!
事实上据《山海图》,整个《中山经》的民族迁徙路线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北面的《中山经》首经(在赤峰一带)即红山文化向南迁徙至贺兰山和五台山一线的《中次二经》和《中次三经》;然后南面的龙山文化(即秦岭至山东半岛一线)的《中次四经》向北迁徙至《中次五经》、《中次六经》,与北面的红山文化交汇于山西五台山、贺兰山一线。由此可以推断,此贺兰山至五台山一线的文化必然是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碰撞的产物。
第二部分为山西北部的《中次六经》向南顺次从《中次七经》、《中次八经》并一直抵达云贵高原、湘鄂赣及福建一线的《中次十一经》路线。
第三部分为南面的云贵高原即《中次十一经》向北、向东迁徙至洞庭湖、九江、上海一线,进而到达秦岭---山东半岛一线,后继续北上,到达恒山至贺兰山一线,最后甚至到达了贝加尔湖和北冰洋。这支文化应该就是炎帝文化。因为据《山海经》,炎帝父族少典即《山海经》的囷帝,居于云南大理的帝囷山,即现在的点苍山。其后少典向北发展,建立鼬姓国,鼬姓国的中心区域就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一带。考古发现的彭头山文化就在鼬姓国范围之内。据《山海经》,炎帝文化曾经统治了整个亚洲和北非。这一点后面再谈。
从《山海经》来看,考古绝不应是零碎的发掘,各遗址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现在大型的主要的发掘工作,主要分布在华北一带。这是考古和历史学界将资源集中在华北发掘的结果。事实上据《山海经》,在商周以前,中国南方和大西北要比中原文化发达得多!自炎帝至黄帝,一直到尧舜禹,上古帝王都城一直在昆仑四墟!所谓陶寺遗址是尧帝都的说法是不靠谱的。非但如此,《山海经》中具有高度文明的遗址远未发掘。据《山海图》还有广阔的西北、西南及中国南方的相当重要的文化和文明未被发掘。其原因是什么?是专家们的思维定势所致。专家们以为中国文明的中心一直在华北,然而文明的中心难道一直是在华北的吗?文明的中心真的是一成不变的吗?
《山海经》或《山海图》提供的答案是否定的。
日期:2013-04-27 21:35:15
据《山海图》,中国人的迁徒范围其实覆盖了整个亚洲,甚至到达了北美和北非。据《山海经》,炎帝文化是世界文明之源。炎帝之子炎居当时就统治了埃及。事实上埃及这个名词,就来源于炎帝之子“炎居”的音译。
在《山海经》中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名山越密集的地方,往往就是当时的文化或文明的中心所在。《山海经》中没有任何地方有贵州和湘西的名山密集。据《山海图》复原图,贵州和湘西一带的名山密密麻麻,那里绝对有上古时代的都城,并且是非常辉煌的都城。
第五,复原后的《山海图》与神话传说、科考发现、谷歌地球反映的内容是相吻合的。
据《山海图》复原图,我国山东半岛至朝鲜半岛远古本是连在一起的,现在竟然是汪洋一片了。
事实是这样的吗?
据《中国地理大发现》一书记载,1977年黄海70多米深的海底发现泥炭,点火即燃。经碳14同位素测定,泥炭的年龄大于或等于3.6万年,估计为4万年,表明7万----4万年前,黄海为大陆。
如果《中国地理大发现》一书所载没错,那就意味着《中次五经》一线至少形成于3.6万年之前!
同时据《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一书,在2万年前,全球海平面要比现在低120-140米。“东海大陆架几乎全部出露,古海岸远离现代海岸达600公里。长江入海口相应延长20-45米。”
《中国第四纪冰川》一书说2万年前,东海大陆架曾经是大陆。这一点,《山海经》中似乎没有相关记载。只有山东至朝鲜半岛一线,上古确实是连成一体的。
此外,据《山海经》记载,在今天的北极附近曾经有两座都城,一为帝都,一为幽都。《山海经.北次三经》:“又北水行四百里,至于泰泽。其中有山焉,曰帝都之山,广员百里,无草木,有金玉。 又北五百里,曰錞于毋逢之山,北望鸡号之山,其风如[风力/力力]。西望幽都之山,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而据谷歌地图,它们竟然是存在的!
北极都城就在现在的北地群岛东西两侧,《山海经.北次三经》说它东侧有帝都,西侧有幽都。帝都在泰泽中,“泰泽 ”就是大泽。《左传.哀公九年》:泰者,大也。又《礼记.曲礼上》疏:泰者,大中之大也。可见泰泽就是大泽。《北次三经》说在泰泽旁边有一座大山,叫帝都之山,它的北面五百里有錞于毋逢之山,錞于毋逢之山的西边,有幽都之山。这两座山都是帝王都城所在地。帝都之山方圆百里。鸡号之山就是极号之山,也就是北极。
请你打开谷歌地图,下图中标记所在地,就是《山海经.北次三经》中的帝都之山,与《山海经.北次三经》的描述完全一致,而且正好位于一个无底深渊中,那个深渊,就是上古的泰泽!《山海经》说那是帝都所在。这会是帝都遗址吗?这个图布局如此整齐,方方正正,轮廓鲜明,不是人类文明的遗迹还能作什么解释?
另外《山海经》说北地群岛的西侧有幽都,遗憾的是北极被冰雪所覆盖,不能一窥究竟。但荷兰科学家在北极发现了一座城市的遗迹。另外俄罗斯科学家也在北极圈内的克拉半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人类文明的遗迹,其时间在1万多年前,科考的结果表明1万多年以前克拉岛附近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多了。克拉岛就在北地群岛的西侧,应该离《山海经》所说的幽都不远。从《山海经》来看,幽都也沉到海底了。
此外, 关于蓬莱山,《山海经》只有《海内北经》一句话:“蓬莱山在海中。 大人之市在海中。”《史记》中有秦始皇派方士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出东海寻找蓬莱山的记载,没找到,最后连徐福也消失了。事见《史记》: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夫﹑瀛洲,僊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汉书郊祀志》也说:“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曾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至,三神山乃居水下;临之,患且至,风辄引船而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