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群英志——明清之交的中国围棋史话》
第25节作者:
伯翔Xu 他在心底无奈地流着泪,默默地问苍天为什么要赐予他这一身的棋艺,为什么要让他有着如此超凡脱俗的才华,又为什么要让他的才华就这样默默地被隐藏在这个时代,永远无法让后人知晓。
这份才华对于他,对于这个世界,甚至对于洪荒以来漫长的历史而言,究竟有什么意义?他看不到那意义所在,也不明白上苍的安排。
天意若真有灵,此刻想必也将无言以对。
在扬州城的那个夜里,支持着徐希圣的一切信念终于崩溃了。对于一个自负的才子而言,最致命的事情不是死亡的威胁,而是看不到继续活下去的意义。
扬州府志上有这样的记载:“永嘉徐希圣游广陵,与乡人颜子明具擅国手,未几客死”。
二十来个字,几乎就是现在能找到的关于徐希圣生平的唯一资料。可笑的是,这段资料甚至没有说徐希圣是怎么死的。
病死?事故?甚至是自尽?
上苍给了他惊天动地的才华,却只在史料上为他留下了这样平淡无味的二十来个字,让他就这样寂静而无声地消失在了时代的长流中。
也许这一切安排都是有意义的,只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我们恍然大悟于此,只不过徐希圣自己看不到这意义所在——甚至也许直到正看这篇文章的大家所生活的现在这份意义也没有到来。但冥冥之中,也许徐希圣几百年来一直在等待着,将来的某一天会有一个老头子给刚会说话的孙儿讲述这样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浙江永嘉出了一个叫徐希圣的棋手……
日期:2013-04-13 12:47:26
徐希圣的死,是当年永嘉派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年的永嘉派,虽然也出现了林应龙这样的学者型棋手(下棋水平一般,但因研究著作多而名声很响,属于日本的安永一先生这一类),或者永嘉二赵,周珙(此人还是某年科举的永嘉状元呢),黄一鹏等地方豪杰,但是真正能够撑起永嘉派门面的无非鲍李周徐四人。其中鲍一中和李冲年纪都不小了,周源则被鲍一中下出了心理阴影,最有希望将永嘉派的辉煌传承下去的人其实是徐希圣。徐希圣的死使得永嘉派后辈棋手失去了领军人物,整个永嘉派原本完美的结构构成随着他的离去立刻出现了一个致命的破绽——后继无人。
嘉靖年间鼎盛一时的永嘉派从徐希圣离去的那一刻开始,一步步向着跌落神坛的那一天靠近了。没过多久,一个更大的打击即将到来。
据推算大约在徐希圣去世三年之后,也就是嘉靖三十八年,鲍一中病倒了。
二十多年来,鲍一中横行江南,几无敌手,下了几十年的让子棋,胜率高达九成。看上去,江南士大夫文人无人不是他的崇拜者,南方棋界将他视为神灵一般,他这几十年过的应当是风光无比了吧。
但是,从鲍一中的同乡为鲍一中所写的传记中,却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值得注意。
传记中记载,鲍一中但凡出门,必定穿着华丽,架势十足,远远看见就让人知道那是个大贵人,但在家里的鲍一中却完全是另一番样子——挑水,下田,养鸡,喂猪,一样都不少干。
堂堂一代棋家宗师,江南棋界的神,在家还亲自挑水务农,跟些牲口混在一起。那位同乡以此评价鲍一中是个不忘本的人,虽然外在华丽,但内心很本分。当然了,人家是为了赞扬鲍一中而写的这文章,当然是什么话好听就写什么了。但是如果这段资料属实,反过来看,从这段资料当中却也不难体会出另一番感觉来。
首先,鲍一中为什么要务农?很简单,他本来就是个农民,出身就是如此。他家里没有当官的,自己是个贫民出身,小时候喜欢下棋,下着下着就有了成就,然后被杨一清看中了,给了他名誉和地位。但本质上说,鲍一中没有当官的俸禄,也没有做买卖的财富,他到死都是一个农民,农民干农活再正常不过了,毕竟你家的田不能因为你下棋下得好就让它荒在那儿啊。
理解了这一点,再回头来看前一段的表述,就别有味道了。既然鲍一中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个农民,他自己也承认,那么出门的时候“嵬巾博服”,可以把自己弄得那么光鲜靓丽是做什么?
是为了派头吗?鲍一中晚年痴迷于摆派头,为此不惜把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大人物的样子?似乎不是。如果真想要派头,鲍一中该去京城,与那个跟他齐名的京师派颜伦决一死战,真正的天下第一才是最强的派头。可鲍一中没有,甚至甘心在江南呆了一辈子。一方面是因为京城是他的伤心地,另一方面,他无法拿一样他最重视的东西去冒险……
其实鲍一中整个后半生,都只是为了维护一样东西一样杨一清留给他的遗物而活着——一代国手的名誉。
鲍一中整整二十多年在江南垄断士大夫阶级和文人们对棋手最高的赞誉,为此不惜放逐李冲,力退周源,逼死徐希圣,为了就是守护他的名誉。不敢去京城与颜伦一争高下,是因为京城不是他的地盘,去了没有十足胜算,为此而让这份名誉受到半分损害都是鲍一中无法原谅的。这份名誉是那位大人几十年前亲手赐给他的,而他没能替那位大人完成毕生的心愿,如今他唯一能用来报答那位大人的,就只有永远守护住这份名誉,直到死去。
但是为此,鲍一中失去了很多,他开始认不清自己是谁了。一个穷人家的农民孩子,还是一代棋坛圣手?当他发现自己迷失在自己的人生中的时候,就只好借酒浇愁,用酒来麻痹自己。不明真相的崇拜者,却只叹服道这是胜负两相忘的大胸怀,是一代豪杰的气质。
这酒究竟是何滋味,除了鲍一中,又有谁知晓呢?
几十年的时间里,酒精麻痹着他的精神,同时也急速地消耗着他的身体。终有一日,他再也承受不了酒精给他带来的负担了。
那一年,某个现今已无可考证的日子里,鲍一中无力地躺倒在了病榻上。
无论在外面多么意气风发,光彩夺目,但在自家的农家院子里,在病榻上,他都不过是一个无力的老者而已。
病榻旁围着忧心忡忡的亲人和好友们,众人在心底默默为鲍一中祈祷着,但大家也都知道,这一夜也许鲍一中熬不过去了。
鲍一中却笑着,脸上的表情一刻也不曾改,像是在期待着什么似的。
他突然颤颤巍巍地伸起手,含混地对众人说道:“酒……给我酒……”
人都要死了,却还要喝什么酒?身边的人只是缓缓将他的手握住,请求他稍稍爱惜一次自己的身子,只求这一次就好。
然而鲍一中却焦急地喊着:“酒……给我酒……杨……杨大人……”
在鲍一中的眼前,那是三十年不曾相会过的故人,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举着美酒等候着他。
再与杨大人相会,怎能不奉上一壶美酒?
但满屋子的人,没一个懂他的意思。
那远远望得见的地方,杨一清的音容相貌与当年毫无二致。杨一清远远地望着鲍一中,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酒壶:“小朋友,好久不见,酒量可有长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