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7-14 21:03:00
北军中候下属:
1.屯骑校尉:一人,官秩比两千石,统领除了越骑、胡骑之外的骑兵。屯骑校尉手下有司马一人,军吏(军官)一百二十八人,士兵七百人。屯骑校尉司马官秩一千石,为屯骑校尉的副官,屯骑校尉不在时由司马负责,以下校尉司马皆同。《后汉书·百官志四》:“屯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注汉官曰:‘员吏百二十八人,领士七百人。’”《通典·职官十六》:“屯骑校尉,汉掌骑士,后汉初改为骁骑,建武十五年复旧。”
一八八年左右,鲍鸿为屯骑校尉。同年,鲍鸿转任西园八校尉之一的下军校尉。一八九年,鲍鸿死于狱中。《裴注三国志·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灵帝纪曰:以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冯芳为助军校尉,夏牟、淳于琼为左右校尉。”
一九六年以后,伏完为屯骑校尉。伏完是献帝皇后伏寿的父亲,他老死于二零九年。《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伏)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绶,拜中散大夫,寻迁屯骑校尉。十四年(二零九年)卒,子典嗣。”
2.越骑校尉:一人,官秩比两千石,统领越骑。越骑校尉手下有司马一人,军吏一百二十七人,士兵七百人。《后汉书·百官志四》:“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注蔡质汉仪亦曰掌越骑。汉官曰:‘员吏百二十七人,领士七百人。’”越骑校尉在东汉刚建国时曾短暂地改名为青巾左校尉,光武建武十五年(三十九年)又改回为越骑校尉。《通典·职官十六》:“越骑校尉,汉掌越骑,越人内附以为骑也。后汉初改为青巾左校尉,建武十五年复旧。”
关于越骑有两个解释。其一是如淳(魏国人)的注解“越人内附以为骑也。”其二是晋灼(晋朝人)的注解“取其才力超越也。”刘昭(南朝梁人)认为越人不适合作为骑兵,所以晋灼的注解是对的,即越骑为能力出众的骑兵,精锐骑兵。何为越人?越人又称百越,是泛指位于交州、扬州、荆州的少数民族,与之相对的为胡人,胡人泛指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所以有南越、北胡之类的称谓。另外,按方位来分的话,除了南越、北胡,还有西戎、北狄、东夷、南蛮,各以方位来指代中原四周的少数民族。胡、越、戎、狄、蛮、夷均为泛指,而不是少数民族的族名。汉末和三国时,活跃于扬州的山越就属于南越。论骑马,位于南方的越人确实不如位于北方草原的胡人,所以刘昭的判断大概是正确的。
一九零年左右,王绬(《后汉书》中名为王绬,《资治通鉴》中名为王緕)为越骑校尉。同年王绬被袁绍派遣得王匡所杀。《资治通鉴第五十句卷》:“董卓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緕安集关东,解譬袁绍等。胡母班、吴修,王緕至河内,袁绍使王匡悉收击杀之。袁术亦杀阴修;惟韩融以名德免。”
一九二年左右,伍孚为越骑校尉。同年,伍孚行刺不成反被董卓所杀。《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越骑校尉汝南伍孚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怀佩刀以见卓。孚语毕辞去,卓起送至合,以手抚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奋得免,急呼左右执杀之,而大诟曰:‘虏欲反耶!’孚大言曰:‘恨不得磔裂奸贼于都市,以谢天地!’言未毕而毙。”
一九二年左右,王颀为越骑校尉。同年,王颀被李傕、郭汜等人所杀。《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傕、汜入长安城(一九二年),屯南宫掖门,杀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
二零零年左右,种辑为越骑校尉。同年,种辑被曹操所杀。《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建安)五年(二零零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事泄。壬午,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3.步兵校尉:一人,官秩比两千石,统领步兵。步兵校尉手下有司马一人,军吏七十三人,士兵七百人。西汉时,步兵校尉统领位于上林苑(见前文少府下属部分)门口的驻军;东汉时则统领所有步兵。《后汉书·百官志四》:“步兵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兵。司马一人,千石。 注初置掌上林菀门屯兵,见前书。注汉官曰:‘员吏七十三人,领士七百人。’”
一九五年左右,魏桀为步兵校尉。同年,魏桀被李傕、郭汜等人所杀。《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一九五年)十一月庚午,李傕、郭汜等追乘舆,战于东涧,王师败绩,杀光禄勋邓泉、韂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