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春秋——唯一不能缺席的王朝》
第10节

作者: 贾志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幽王时代,西戎逐渐强大,幽王又不务正业,情况有些危险。尽管是高干,姬友还是很担心,因为他看到周朝必将走向衰落。这个时候,他知道要为自己找寻退路了。什么是英雄?知进退,识荣辱。
  他在私下找到了太史伯阳父,周朝最聪明的人。几杯小酒落肚,话进正题。
  “国家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国语》里这样记载,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国家乱套了,我怕连累自己,到哪里再去弄块地儿才能保住命啊?”。
  多么直截了当,多么聪明。实在救不了国家,就先救自己。

  可是,周朝的地盘都已经分得差不多了,怎么办?这就是为什么姬友要请教伯阳父了。
  “兄弟,既然你问起来,我就告诉你吧。” 伯阳父也早就看出来这个国家要完蛋,也看出来姬友不是个寻常人物,因此毫不保留地向姬友传授经验。
  伯阳父全面地分析国家的情况,简洁地说,西面有西戎鬼子,来去如风的,很难缠;南面是南蛮楚国,干不过;北面是晋国,那不仅干不过,而且爵位高辈分高惹不起;东面呢,齐国鲁国都是大国,也惹不起。只有中部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东虢,一个叫郐,两个国家爵位低,一个是子爵一个是男爵,两个国家的君主又都很黄很暴力,百姓都不喜欢他们。我看,想办法在那一带弄块地,然后找机会办了他们,不就成了大国?
  姬友恍然大悟,立即照办。首先用重金贿赂东虢、郐两国国君,然后以国土资源部的名义要求他们贡献一点土地出来。果然,两个国家一来收了好处,二来也想巴结中央高级领导,于是各自献出十座城来。这一边姬友告诉幽王自己弄了一块地,想把国家搬走。幽王落得做个顺水人情,当即批准。于是,郑国国民整个搬到了今天的河南。

  郑国就是这么来的,姬友就是郑桓公,也是郑姓、段姓、游姓、濮阳姓以及一部分司姓、俞姓的始祖。
  姬友安排好了郑国的事情,他个人却没有躲过预言中的灾难。幽王遇难之前,他勇敢地尽到了一个臣子的义务。后来姬友战死,儿子掘突继位为郑武公,果然灭了东虢、郐两国,郑国成了大国,一切都在伯阳父当初意料之中。
  不过这里提前要说的是,就如炒股分为短线、中线和长线一样,伯阳父的主意属于中线。虽然郑国顺利搬迁并且成了强国,但是身处秦晋齐楚之间,常年面临投靠谁的难题,常年被讨伐,谁不高兴了都来骚扰你一把,在你身上找点安慰,那活得是真累。

  需要提醒的是,在此之前,天下是有秩序的。正是郑国,打开了诸侯国之间兼并的口子。

  ——第一位男主角出场
  春秋的第一个男主角就要出场了。
  通常,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们都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出场,譬如他妈怀孕的时候梦见龙入怀或者生的时候满地红光等等。
  但是,这个英雄是个例外。
  幽王被杀那一年,郑武公与申侯的小女儿订婚,不过那时申侯的小女儿还小,直到郑武公十年,也就是前761年,郑武公才正式迎娶申侯的小女儿做老婆,史书中称她为武姜,因为他是武公的夫人,姓姜。四年之后,武姜生了第一个孩子。
  武姜是一个很强壮的女人,据说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头野猪。怀胎十月,看不到要生的征兆,武姜也不在意。那一天,武姜沉沉睡去,正在做梦打狼,就听见有小孩的哭声,开始还以为是梦里,后来哭声越来越大,这才睁开眼,发现孩子已经生出来了,还是个男孩。
  寻常人生孩子,那可是大事,接生婆伺候着,喊着“深呼吸”、“使劲”等等,还要老公按着身子,千辛万苦,才生出个孩子来,因此格外的珍惜,格外的宝贝。偏偏这个武姜生个孩子一点感觉都没有,于是问题来了。
  按着申国的说法,梦醒的情况下生孩子叫“寤生”,不吉利。所以武姜一点也没有生完孩子之后应该有的兴奋,她很不高兴,索性就给孩子取个名字叫寤生。那时候武公在东周当正卿,算是在中央工作,地方上的事情就顾不过来了,儿子叫什么无所谓。
  三年之后,武姜生了第二胎。大概是在宫里呆的时间长了,身体不如从前,总之,这一回孩子是接生婆接出来的,也深呼吸了也使劲了,有感觉了。小儿子的名字叫段。
  武姜不喜欢大儿子,喜欢小儿子。基本上,小儿子是亲儿子,大儿子好像是隔壁老张的孩子。这么说吧,武姜对大儿子也就比后妈稍微好一点,动不动就骂,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后来武公死了,临死之前,武姜说:“老公啊,我看寤生不行,咱们让段接班吧?”

  “不行,寤生又没犯错,凭什么废了他?”武公一口否决,之后没多久,武公鞠躬尽瘁了。
  那一年是武公二十一年(前744年),寤生十三岁,段十岁。

  ——忍
  郑庄公,十三岁。如果按照中国的传统虚岁说法,十四岁。共叔段,十岁,因为武公把共城给他做食邑,因此叫共叔段。
  “寤生,你看看,你们兄弟两个都是娘的孩子,你继承了你爹的爵位,地盘好几百里,可是你弟弟段就只有共城那么屁大个地方,放个屁全城人都能闻到。你忍心吗?啊?”郑庄公继位没几天,姜太后就来找他兴师问罪,武姜现在是太后了。

  从小到大,武姜都以“丧门星”和“笨蛋”来称呼寤生,如今寤生作了国君,不好再那么称呼了,因此直呼其名。
  “娘,您说的是。你说吧,把哪里给弟弟?”庄公恭恭敬敬,娘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就把制邑给你弟弟吧。”姜太后见庄公不敢违抗自己,于是狮子大开口起来。
  原来,郑国国都在荥阳,除了荥阳,就是制邑最为险要。制邑是哪里?说起来鼎鼎大名,就是后来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地方。

  “娘,不是儿舍不得制邑,爹死前曾经说过,制邑是国家的要冲,不能分封给任何人。除了制邑,别的地方都行。”庄公说的也是实话,武公死前说的话姜太后也听到了。
  “那,那就京城吧。”姜太后这一次开的口也不比狮子小。在郑国,京城是一座可以与荥阳媲美的大城,城大墙厚,而且十分繁华。除了险要不及制邑,其余都比制邑要强。这么比方吧,如果荥阳是北京,京城就是上海。
  庄公没有说话,其实跟制邑相比,他更舍不得京城。

  “怎么?不愿意?那就把你弟弟赶到姥姥家去算了,哼。”姜太后咄咄逼人。
  “娘要给的,儿子怎么舍不得?况且是给自己的弟弟。”庄公说,虽然不愿意,他还是不想让母亲生气。

  第二天,庄公召集群臣,宣布将京城封给弟弟叔段。

  “主公不可,京城之大,丝毫不比荥阳小,怎么可以分封出去?”上卿祭足当即出来阻止,武公死前,特地将他任命为上卿,辅佐庄公。
  上卿是什么?诸侯国的总理。
  “太后让封的。”庄公说。

  “可是,这样纵容下去,迟早要出事。”祭足说得明白,就差把“谋反”二字说出来。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中这样记载。名人名言啊,出自十三岁的孩子,难道这不是神童?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干坏事干太多了必然自取灭亡,老兄您就等着看结果吧”。
  从那之后,共叔段就不叫共叔段了,人称京城大叔段了。
  庄公不知道母亲不喜欢自己?当然知道;庄公不知道京城不该给叔段?当然知道。但是,他更知道自己不能冲动,要忍。
  十三岁的孩子,知道了忍。

  六.亲娘靠不住
  周朝的规矩,但凡被封了地,除非你在中央还有公职,否则就必须去自己的封地。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避免了许多嫌疑和尴尬。
  最早,周武王分封诸侯,不是功臣就是兄弟,即便是这样,一旦受封,也都立即前往封国,这叫做就国。就算是钓鱼的姜太公,也是受封之日立马启程的。后来,武王鞠躬尽瘁之前,因为成王年幼,因此特地留下弟弟周公旦和召公奭辅佐成王,其中周公封在鲁国,召公封在燕国。之后周公召公成了世袭,一直到春秋,都是这样。

  对于诸侯来说,这个规矩同样适用,但凡公子有了领地,除非你还担任大臣,否则必须回自己的领地,不管你多大岁数,就算尿炕也得回自己领地尿去。
  因此,叔段得了京城,就不得不乖乖离开荥阳,前往京城居住。
  太后舍不得,可是也没有办法。她也想跟着去,可是祖宗的规矩规定她必须住在后宫。

  有得必有失,从来都是如此。
  ——太后的心情
  叔段去京城那一天,太后一直送到宫门口。叔段哭了,他不想走,他只有十岁,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一定要离开娘。
  太后也哭了,叔段一直就是她的心肝宝贝,从来没有离开过半步。如今要走了,自己却不能跟着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