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这样,生产力低下的北方胡人一般都分为南北两派,南派迁入汉朝境内接受封赏,北派继续游牧。就说这乌丸,南派领袖乌丸触早早的就依附于内地,被封为幽州刺史。成为了袁氏集团北方的屏障。
曹操平定河北,斩杀袁谭,下一步就要对闷骚男袁熙下手。曹操兵分两路,派乐进、李典攻打并州高干,断绝袁熙的外援。曹操亲自带领大军直扑幽州,找袁熙决战。
袁熙经过自我审视,带着袁尚这个累赘,实在不是曹操的对手。打不过怎么办?只有走为上计。往哪走呢?袁熙觉得投奔辽西乌丸最好。原因是离得近,而且不容易被追捕,更何况自己跟乌丸也算有交情。
袁熙和袁尚商量的时候,幽州刺史乌丸触也召集幽州大小官员开会。在这位汉化极深的乌丸人看来,曹操就要打来了,幽州官员应该列好阵势,出城严阵以待。然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表示热烈欢迎!
乌丸触观点一抛出来,就遭到了韩珩的反对。韩珩认为幽州士大夫阶层受过袁绍大恩,如今袁氏大难临头,幽州这哥几个一没能力帮助袁绍,二没勇气和袁绍并肩作战,这本身就很离谱,如果再投降,还要个脸不?
乌丸触觉得韩珩说得有道理,然后派人把韩珩赶出去,接着问谁还有意见?既然都没意见,乌丸触率领幽州官员出城迎接曹操,曹操很开心,封乌丸触为镇北将军、幽州太守。等等,袁熙和袁尚呢?这哥俩早在乌丸触开会的时候就远奔大漠,投奔了辽西乌丸人冒顿。
曹操刚平复幽州就接到急报,说乐进、李典攻打并州受阻,高干死守壶关,难以攻下。曹操急忙带军杀到壶关,经过荀攸分析,打不过就得玩阴的。尤其是针对高干这种脑子生锈的主,一阴一个准。
曹操派出降将吕旷、吕翔去壶关投降高干。高干深信不疑,迎接二人入关。二吕在高干面前骂了半天曹操,高干听过瘾之后,问二吕如何破曹。吕旷说了,曹军远道而来,趁他们没准备好,连夜劫营是极好的。
高干大喜,让二吕在前,自己随后,连夜偷袭曹营。等到高干来到曹操寨边的时候,发现中了埋伏,急忙返回壶关。不过这一切太晚了,就在高干冒失出关之后,乐进、李典攻下了防守空虚的壶关,高干无处可藏,只身遁入大漠。
并州在今天的山西,高干的逃遁注定遇不上辽东的乌丸,只能遇见匈奴。高干在北番遇见了匈奴的左贤王。高干告诉左贤王,说曹操吞并了并州,很快就要来攻打匈奴,希望左贤王与之联合,共同抵御曹操。
左贤王听完高干的话,脑海中顿时飘过四个字:一派胡言!自己跟曹操远日无怨,近日无仇。曹操来打匈奴干什么?这块地区又不能种地。分明是高干想借刀杀人,挑起事端。
左贤王还是很贤的,并没有杀高干,而是骂了一顿就走了。高干看北方是混不下去,那就不如去南方发展,投奔刘表也是极好的。高干这么想,他的部下可不这么想。这算什么事啊,跑到北方挨顿骂,又得跑到南方去。这路上九九八十一难的,生死未卜。都尉王琰在高干南下的路上就把高干给干掉了,王琰的行为得到了曹操的赏识,被封为列侯。自此袁绍掌握的青州、幽州、并州、冀州,都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平定高干之后,曹洪建议曹操班师回朝。原因是袁家的势力彻底完了,袁熙、袁尚两个逃亡在乌丸的落魄公子从根正苗红变成了屌丝,再无逆袭的可能,应该回去解决刘表和刘备的问题。其余诸将都认为曹洪说得有道理,只有郭嘉不这么认为。
郭嘉分析,刘备和刘表还真不足虑。原因是这两个人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如果刘表重用刘备,那么好了,以刘表的能力根本驾驭不了刘备,内讧是不可避免的。那如果刘表不重用刘备呢?刘备这个人不是个混工资的人,参考刘备跟着公孙瓒、曹操和袁绍的经验,他一定会骗了刘表的队伍跑路。到时候就看二刘相争就可以了,还用担心他们在后方搞事?相比之下,袁熙是个不能小觑的对手。袁绍在河北经营多年,忠于袁氏的人非常多。辽西乌丸之主冒顿又是个有野心的家伙,就冲他这名字,就是以当年匈奴单于冒顿为榜样,入侵中原。当一个野心家,加上两个有名望的落魄公子,再来几个袁绍的忠臣死士,配合上数万骑兵,这威胁可就大了。因此必须把这种联盟扼杀在摇篮里。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带领大军继续北上,攻打乌丸。事情正如郭嘉预测的那样,乌丸之主冒顿果真和袁熙联合,带领数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得熟悉北方地形的田畴相助,派出张辽、于禁、许褚、徐晃四将攻打冒顿。张辽作为一个匈奴人,杀乌丸人毫无心理压力,因此亲手斩了冒顿,乌丸大败袁熙带着袁尚,东走投奔公孙康。
袁熙这个昔日大家眼里的柔弱男人,再次展现了其老道毒辣的一面。袁熙打算,先和公孙康搞好关系,安顿下来。然后等时机成熟,就火并公孙康当辽东之主。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加入袁绍灭了曹操,将来继位的,一定是袁熙,绝不会是袁谭和袁尚。
那么公孙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公孙康是个过日子人。他见到袁熙带着袁尚来投,决定接纳一下,毕竟人家也是带着队伍来的。他叔叔公孙恭觉得不妥,因为袁家这哥俩看着就不靠谱,不如杀了送给曹操,混个册封不成问题。
公孙康觉得不如吸纳进来,万一曹操打来呢?还可以拿二袁当炮灰。既然有俩意见,公孙康决定按兵不动,如果曹操打来,就让二袁冲头阵打曹操。如果曹操无意吞并辽东,那就杀二袁献给曹操。
就这样,两位袁同学和两位公孙同学在辽东斗起了心眼。公孙康虽然让他俩驻扎辽东,但是一次也不接见他们。
这台大戏注定要三方来唱,袁熙和公孙康吃了睡,睡了吃,剧情十分雷同。曹操这边可按捺不住了。以夏侯惇为首的诸将提议,兵贵神速,应该趁机攻打辽东,把袁熙和公孙康一块收拾了。
此时的曹操沉浸在无限的悲痛中,因为他的心腹谋士郭嘉刚刚身亡。在曹操的智囊团里面,曹操最看好郭嘉。一来郭嘉才智过人,二来郭嘉忠心耿耿,三来郭嘉年轻。这是表面上的,还一点最根本,郭嘉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易于控制,就算曹操死了,他也能为曹操的儿子效忠。这一点荀彧是做不到的,很明显如果曹操死在荀彧前边,并托孤给荀彧,那荀彧这个辅政大臣,可没有郭嘉好控制。
但是郭嘉三十八岁身亡,足以让曹操心痛。若干年后,曹操给曹丕留下的托孤大臣是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曹魏的覆亡,这正是从这份名单上开始的。这点以后再说,回说辽东这点事。
曹操面对着夏侯惇等人的请战,微微一笑,说不劳各位虎威,过几天公孙康会把二袁的头颅送来。大家都很诧异,这是谁说的?郭嘉说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