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王》
第10节

作者: 鹿林12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熊恪点点头,道:“吾弟说得极是!”
  王杰说道:“熊大人所言极是。不过,臣下以为此事还应上报华君,同时向河头城求援。”
  熊恪心道这才说到了点上,夏国十万精兵入侵,不是山令城一城之力能抵抗的,必须请河头城出兵一起抵抗。熊恪点头称是。
  熊恪再询问了马如晦与左田两人,马如晦简单说了粮草供给的方案,左田不过说了一些摆兵布阵的想法,无关大局。熊恪知道从这两人身上发掘不出什么,于是环视其余众人,问道:“诸位还有何话要说?”
  史学本来豪迈不羁之人,但将近二十余年的漂泊,使得史学对于庙堂还有几分陌生,一直没有决定是否该说。此时熊恪问起,史学才站起身来,向在座的人行个礼节,说道:“诸位,史某僭越了。”
  日期:2013-07-11 17:32:24
  在座诸人有人认识史学,有人只是听说过此人,知道此人是熊恪刚请回来的客卿,即便如此,能坐在这庙堂之上的都非一般人,诸人还是点头示意。
  史学微微一笑,似乎恢复了当初的几分状态,略带讽刺地笑道:“刚才听闻诸位大人所言,都是想与夏国军队开战的?”史学说着,向诸人看了一眼,目光中神采飞扬。
  在座的诸人心下都不乐意,难道说了这半日,都是废话不成,脸上不免都有不悦之色。
  熊恪却是会心一笑,这才是当初那个与众不同的史学,那个谋无不中的史学,说道:“正是。先生有何指教?”
  史学向熊恪点头示意,笑道:“侯爷,史某以为此举非明智之举。何以见得呢?”史学自问自答道,“诸位都是从上华国,或者说山令城的角度思考的,但是忽略一个问题,夏国君臣到底是何想法?”

  史学说着,目光咄咄逼人地在诸人脸上扫了一圈,“以我猜想,夏王初立,没有战功在身,张进科作为夏王心腹臣子,必定是想为夏王立下军功,树立些声望,因而,夏国才聚集了如此强大的兵力,来攻打山令城。此战对于夏国君臣而言,可胜而不可败,如一战失败,必会有接踵而来反击。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山令城直面迎击夏国的后果如何?”
  史学顿了一下,说道:“那必是祸接连年,山令城再无宁日。”
  诸人听了以后,半晌无言,史学心知诸人需要思考,于是自己先坐下,喝口茶水。熊操问道:“先生,有何凭据?”
  史学笑道:“夏军除了二十年前征伐上华国动用了三十万军士外,再从无动用五万以上的军士侵伐山令城,此次夏军出动十万,且所有军队都是夏军精兵,乃是持了必胜之心。夏军发动如此大军,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要战而必胜,二是要对上华国全面开战。但是现在夏王初立,国内未稳,岂有能力对上华国发动全面大战?如果悍然发动大战,不说万一失利,必定王位性命不保;就算不失利,夏王长期将忠于自己的军士放置在边城,不是给了叛逆之臣以可趁之机么?因而说夏王此战只是为了必胜!”

  熊操听到史学说道叛逆二字,不知为何,心下一颤,不敢再言语。
  众人心下判断了一下史学所言,深以为是。
  熊恪沉吟着问道:“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日期:2013-07-11 21:03:23

  史学微微一笑,道:“诈败!令张进科有胜战的名声就可以了。这也是避免损失最好的做法!”
  史学此话一出,山令城群臣都面显愤怒之色,作为掌权者最怕的就是承担丧权辱国的名声,这是千夫所指,万世恶名的事。诸人相互看了一眼,心下怒却不言,毕竟史学作为一个客卿来到庙堂之上,也说明了熊恪对此人的信任。
  左田忍耐不住,大声说道:“难道是让夏军来肆虐一番?末将不敢苟同!”左田不仅是后军主将,还是熊鲤的岳父,说起话来,格外自信。
  史学却没有理会左田的不满,而是诚恳对熊恪说道:“此为最好的方法。”

  熊恪心中一振,史学所言句句在理,这可能是避免损失最好的做法,但是如此一来,自己就要承担这个万世的恶名了。熊恪心中还在犹豫。
  日期:2013-07-12 19:35:19
  王杰知道熊恪内心的犹豫之处,忙插话问道:“如果夏军开战得胜,趁势而入,我们该如何应对?”熊恪的奶母乃是王杰的生母,两人年纪相仿,乃是一同长大的。但从感情而论,熊恪与王杰的亲密程度远好于熊操。
  史学看了王杰一眼,说道:“将军深知兵法。但以我之见,夏国当前国内未稳,草来城也是动荡不定。以张进科的见识,岂会长时间令军队在上华国滞留?所以,我料定有战胜的名声后,张进科必会离去。即便张进科不离去,我自有办法退敌。”
  王杰听此后,不再言语。诸臣子也不再议论,纷纷看着熊恪。
  熊恪知道这就是君主拿主意的时候了。熊恪心中也是犹豫难决,如果按照史学所言而行的话,可以将损失减到最小,自己作为山令城之主,却要背负上这个骂名!但如果真要与夏军正面作战,寸土不让,熊恪倒是真怕如史学所言,兵连祸结,多少人会因此而丧命!况且,山令城刚修养了几年,有所起色,熊恪实在不敢再将山令城拉回到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现在的山令城已经承受不住连年大战了。

  日期:2013-07-12 19:35:44
  一边是自己的身家功名,一边是山令城的未来,两股力量在熊恪心中纠缠,难分上下。
  熊恪看了一眼在座的诸人,想在诸人身上找到一个判断的依靠,但诸人都是一脸漠然地望着自己。这就是君主的代价,有收获,就要承担。

  熊恪明白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了。史学当初那个战无不胜,谋无不中的身影对熊恪的影响实在太大。熊恪沉吟半日,一字一顿道:“史先生之言正合我心。”熊恪内心犹豫半晌,还是决定牺牲自己,成全山令城。
  史学敬佩地看了熊恪一眼,道:“侯爷英明!”
  临危受辱,挺剑而斗,身死人笑,这是匹夫之勇;而大勇之人,能够为了世间大仁,而含辱忍垢。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要活着承受所有的指责和骂声。
  王杰自然明白熊恪心意,站起来,大声说道:“侯爷,末将王杰附议!”马如晦也好不犹豫地说:“臣附议!”这两人是甘心为熊恪分担骂名。
  熊操张了张嘴,却没有发出声音,而左田低头不语。熊恪微微一笑,没有勉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来承担这个罪名的。

  熊恪理一下自己烦乱的心绪,下了命令:
  “传令,将山令城城北的百姓尽量安置在山令城以南。王杰将军带领五万军队迎战,可败而不可胜。熊操帅兵防守山令城以南各处要道,坚决不能令夏军进入山令城南一步!其余人等都在山令城内整军待命!”
  日期:2013-07-13 19:26:38
  山令城外只有一道关口,西虎关。西虎关是在熊氏担任山令城主侯后修建的,由于山令城无力重修鹄望城,熊昴只能审时度势,修建了西虎关。西虎关占据交通要道而建,易守难攻,如夏军想绕过西虎关进攻山令城,西虎关则可以掐断夏军的补给,令其不战而溃。但尴尬之处在于山令城以北,皆是平原,地势开阔,如果夏军仅是小范围的掠夺,完全可以从其他小路绕过西虎关直奔山令城以南的城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西虎关战时作用还是巨大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