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科心中一震,史学所言句句都打在了张进科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其实,张进科心中也在犹豫退兵之策,张进科比史学想得更细。此战如此顺利,夏军突进过快,战线拉过过长,后期补给供应不上,张进科本想就地觅食,抢夺山令城百姓粮草,解决军中缺粮的危机。但是山令城以南通往山令城下属城镇的各处要道均有大军驻守,一时难以攻克。如此下去恐怕山令城未破,而自己就先要有粮草之忧了。况且,此战有攻陷西虎关的大功,也足可以夸耀夏国了。
但是,史学如此善于窥破人的内心,实在是个劲敌,留着此人终究对夏国是一个威胁!张进科不是迂腐之人,不会去遵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陈规,决心先杀了史学,再退兵不迟!
张进科决心一下,目光中闪着杀气,口中却淡淡问:“先生到底是何人?”
史学听出张进科话音里的杀机,却并不害怕,微微一笑抬头看了一眼张进科。两人目光相遇,史学的目光好似幽深的大海,令人无法琢磨;而张进科却似千年坚冰一般,给人一股清澈的、却逼人的气息。
就在这一刹那间,张进科恍然想起孙昭曾与自己讲过此人,这便是当初令孙昭一败涂地的史学!当年那一系列的事情在张进科脑海里电闪。正是这一眼救了史学一命,在电光之间,张进科改了杀史学的主意。史学与上华国国君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留着史学或许对杀了史学更有用处。
日期:2013-07-15 18:09:46
张进科微微一笑,喊道:“帐前军士,送史学先生回城。”看着史学的背影离开,张进科喃喃自语道:“真没想到你还活着。我倒是想看看上华国将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张进科的判断没有错,可是张进科却没有预料到真正的结局。
******
第二日一早,张进科便召集部将,下令退兵。夏军自与山令城交战以来,所战必胜,此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正所谓“一人烹汤,众人吸汁”,诸将都不愿意退兵!纷纷进谏张进科,希望张进科继续攻打山令城。尽管军中一片反对之声,张进科却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收兵!
诸将无奈,各个愤懑而退!
张进科回帐之后,羊舌兮问道:“侯爷为何班师?在下心中不明,请侯爷指教。”张进科叹道:“夏王没有军功在身,国内必有人腹诽。本侯此次出征山令城,就是为夏王立下军功,现在我们攻陷西虎关,打到山令城下,每战必胜,算是为夏王立下军功。但是你想现在国内未稳,这些军队又都是忠于夏王的忠贞之士,我们岂能久留国外?恐怕时日一久,国内会有大变啊。”
羊舌兮叹服道:“侯爷高见,臣下佩服。”
张进科却深叹一口气,言道:“这算得上什么高见。此战山令城内早有高人窥视先机,再打下去恐怕也只是枉费力气啊!”
张进科得胜归国之后,夏王元易大喜,大肆封赏群臣。数日后,夏王娶李如浩长孙女为妻,立为夫人;并令张进科纳娶李如浩次孙女为妻,立为夫人。
夏国百姓纷纷称赞新王军功卓著,元奇的余党见夏王如此厚待李如浩,心中安定,夏国自此才安定下来。
******
却说,山令城诸将见夏军离去之后,方才佩服史学的远见。熊恪本来想借机任命史学为山令城的总理大臣,但史学却推辞道:“侯爷,史学本是待罪之身,如果史学担任了总理大臣,一旦被人查出身份,不仅是我就算侯爷也要牵累。不如就让史学做个客卿,教导熊复,岂不是好?”
熊恪点头道:“如此也好。不过,先生为何只要教导小子熊复?”熊恪心下的确奇怪,史学自从来到山令城后,数次提出要做熊复的先生,本来依着史学的才学,熊恪早就要答应了,但是一想起史学的身份,熊恪就犹豫不决 ,因而熊恪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史学真诚地说道:“史学自家破之后,逃得一条性命,对于仕途早就失去信心,一心游遍国内山川,但在此期间,在下也见识了民间疾苦,了解官场百态,谁人不是都为自己?唯有小公子熊复年纪虽小,却心怀百姓,难得的一副好心胸,史学有生之年,能得英才而育之,也算为天下百姓做了件好事吧。”
熊恪摇头道:“先生的才智,熊恪一向佩服,不过小子熊复虽有几分才智,但过于轻佻,恐怕要让先生失望了。”
史学吃熊恪婉拒,微微一笑,使个礼节,转身离去,道:“侯爷,此事还望你多加考虑。”唯留下熊恪摇头苦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