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命令在当时是谁也没想到居然会影响到蒲鲜万奴的后半辈子,并对东北亚的局势变化再添一不小的变量了!不过这已是后话,就暂且略过吧!
时序转眼进入公元1213年,西夏出兵攻破金国的保安州(今陕西志丹县),进围庆阳府(今甘肃庆阳县) ,杀州刺史与知府。
另一方面,蒙古军也休整完毕而再度兴兵伐金,于七月袭破居庸关,并乘胜攻拔涿(今河北涿县)、易(今河北易县),进逼中都(今北京市)。凡破九十余郡,所过无不残灭,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帛、子女、牛羊、马畜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虚。
与此同时,金廷发生政变,大将胡沙虎于这一年的八月废杀金主完颜永济,迎立金宣宗。
完颜永济死于宫廷政变之中,死后没有帝位谥号。所以一般以他即位前的封号『卫绍王』(或简称『卫王』)来称呼他。
胡沙虎以其迎立金宣宗的“大功”而掌金国朝廷权柄,威福自专却又对靡烂的局势束手无策而引起金宣宗及一些朝廷重臣的不满。
在中都政变的八月,西夏乘金静难节度使乌林答琳患病的机会,攻破金国的邠州(今陕西彬县),降其节度使金朝驸马乌林答琳。
这一年十月,金国大将朮虎高琪出战蒙古兵败又风闻胡沙虎要把战败的责任全往他身上推。于是,朮虎高琪把心一横,发动兵变杀掉胡沙虎,然后手持胡沙虎首级向金宣宗请罪。金宣宗赦免了朮虎高琪,并以朮虎高琪为左副元帅,拜平章政事,任以国政。
公元1213年)十—月,
光定三年(1213)十一月,李遵顼得知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及权臣胡沙虎相继被弑,金朝国中已乱,李遵顼乘机出兵攻打会州。西夏军于窄土峡、东关堡两战俱败。接着,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又以万余骑攻破巩州(今甘肃陇西县) ,俘巩州节度使夹谷守中,进而西进围攻平凉府。
西夏军使夹谷守中谕降,夹谷守中不从而被西夏军所杀。西夏军对平凉府的攻集终告无功而退师。
公元1214次年正月, 金宣宗在蒙古重兵围困中都的局势下,接受全部屈辱条件。到了这一年的五月,金宣宗以为河北之地易遭蒙古袭击,遂弃中都而将首都迁避南京(今河南开封)。
金宣宗迁都的决定一出,引起了几个后续反应:
第一,金国的河北之地人心惶惶,蒙古乘机进兵,转瞬间,河北已不归金国所有。
第二,金国南迁首都,河北为蒙古所掌握,前往东北平乱的蒲鲜万奴基本上已与金国统治层断去连系。蒲鲜万奴遂决定在东北另起炉灶、再建家园,而立国设官,号『东夏』国。
第三,金国统治中枢往东移动,与西部边关的连系更加不便,此后,西夏加大了对金国西南边境的侵略力度,而不再只是如过去般试探性攻击式的小偷小摸而已了!
第四,金国统治中枢的南移,相对地使南方的南宋政权承受到来自金国更大的压力,南宋上下对于如何对应金国迁都之举也产生了种种议论。
日期:2013-06-16 11:03:53
(接上)
公元1214年七月,李遵顼令左枢密使、吐蕃路招讨使万庆义勇派遣吐蕃僧减波把波等,赍蜡书二丸到南宋西和州(今甘肃西和县西) 岩昌砦,约南宋制置使董居谊出兵,夹击金朝,被南宋拒绝。
对于这一事件,史家普遍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这一简短的记载,透露出了两个要点:
第一,在金国占有甘肃南部而从地理上隔断西夏与南宋之后,虽然不少史料都零星提过西夏与南宋还有保持连系,但是对于西夏与南宋如何突破金国的阻隔而相互连系,却一直语焉不详。这一则记载则提供了一个方式——利用吐蕃人(特别是吐蕃僧人)。甘陇之地的西南多有吐蕃部族居处其间,而吐蕃人素来敬仰佛教,僧侣往来吐蕃部落甚是便利。比如北宋时期的刘涣出使后吐蕃唃厮啰王国就是以僧侣打扮而在一路上获得许多吐蕃部民的照应。
第二,这也是西夏在对金开战以来,首次见诸于记载的向南宋提出联合出兵伐金的提议,虽然未果,却已经为后来的『秦巩之战』埋下了伏笔。
第三,若说西夏过去跟南宋只是“搞暧昧”,那么这一次就是真的有意要“出轨”了!这自然是受到金国迁都之举的刺激使西夏决心拿下金国西南边境的吐蕃部族居住区域以跟湟水流域连成一片,彻底掌握丝绸之路南段线。
金国迁都开封对西夏固然是个刺激,对南宋也该是个威胁才是。西夏也是因为如此判断,所以才与南宋连系共同出兵攻金之事。但是,南宋方面为何拒绝了呢?
难道南宋感受不到金国的威胁?或者这是董居谊的独断,而没有转呈给南宋朝廷吗?
事实上,南宋高层此时也正为金国的变化而争议不休,尚未议出个结论来。
自公元1211年金都被蒙古军包围以后,南宋、金使节不通,南宋岁币便未能输往金国。金国迁都前后,曾两次向南宋督索积年岁币。
南宋得阿臣真德秀等人要求断绝同金的不平等关系,将输金岁币用于加强国防,振奋民气。这一派的论点更表示:如果对于亡在旦夕的金朝仍然 “奉之唯谨”,这无异于是“召侮之端,致寇之本”,必将被新兴强敌(蒙古)所轻视。
然而,以乔行简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人,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这一派的论点认为:蒙古渐兴,其势已足以亡金。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屏障也。如今金与我以成唇亡齿寒之关,宜姑与金岁币,使金得拒蒙古,使金为吾捍御。
程珌也认为:金虽内乱,灾害不断,外受蒙古攻迫,但国未大乱,上下严密,虚实难测,不可视为垂尽之敌。
后世的史家与历史爱好者、评论者往往认为南宋目光如豆,对于当时的国际情势完全没概念。可是,这是站在后来者已经知道历史后续如何发展的人们的观点,当时的人们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收集信息,努力尽其所能使事情往好的一面发展,然而历史充满变量,何况当时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云端,谁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全天下的所有消息。
相对来说,南宋对金国与蒙古的情况的掌握已经算是八九不离十了,只是,在关键时刻,那种因为理念之争而发展为党派之争的老毛病又出现了,遂使得南宋难以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决策。
南宋本可以在这个时间点与西夏连兵攻金,此时金国来不及喘息,必然无法抵御。西夏与南宋不说灭金,但必能有所获利,而金国虽仍存也必不能再对西夏与南宋形成威胁,更反而会成为西夏与南宋对蒙古的缓冲与屏障。
而若南宋不想与西夏联合攻金,仍要输岁币给金国,就该趁金国尚处危难中雪中送炭才是。像这样拖拖拉拉似有赖帐之意,自然使金国不快。当蒙古退师以后,金国喘过气来,将对南宋造成更大的灾害。
日期:2013-06-16 22:30:57
【5.】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