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排董平张清拦截王文德一事,作者主要是想表达这些番将的战斗力。后来的战场更是非常明显的透露了作者的意图,第一次陆上对决,梁山与雇佣军的正面交手,梁山动用的是最强的马军五虎将之三,林冲,呼延灼,董平。朝廷动用的全是十节度使主将,结果是一平一负一胜,林冲平王焕,呼延灼杀荆忠,项元镇伤董平。这说明梁山最顶尖的战将也仅仅和十节度使的水平持平,而士兵素质,雇佣军比梁山还要高,边防炮灰们的战力果然远非京城里那些养尊处优的漂亮男生们可比。第一仗宋江败.
陆上对抗不过,梁山军团开始从野战的策略转变为防守。说实话,从水浒一书中来看,高俅的指挥能力远强于童贯。不过,梁山泊这八百里七弯十八拐又枝枝杈杈的水路实在是个大bug,再加上还动用了公孙胜这个外挂借风,高俅很快吃了两个大败仗,兵马折了大半。
连接吃了两次败仗之后,朝廷那边其实真不想打了,上一次把赵官家的不动产赔光了,这次竭全国之力,雇佣兵都用上了,仍然拿不不下来,高俅的部队要真有个三长两短,保不定李自成进北京的事就要穿越时空提前上演。所以你别看蔡京表面上“如此无礼,不可招安,只可剿捕!”,貌似态度强硬,那是面子问题,如不然,你看他搞的这个草诏,除了有个破音的瑕疵外,可以说口气相当温柔。既然韩家父子已经给了台阶了,蔡京面子也给足了,也不想报女儿一家“十损八九”的仇了,大笔一挥,招安。
招安?现在鬼才给你招安,吴用同志不把朝廷逼到绝路,他是绝不会收手的,只要搞清楚朝廷的态度,以及卢俊义的形象代言人已经确立,就没有必要客气了。于是吴大军师眼神一使,花荣一箭射死天使,来来来,不服是吧,我们来继续干。
有人说吴用射天使是因为高俅读破音,这肯定不对,如果仅仅是为了个破音,吴用可以继续让韩存保叔侄向朝廷表达意见,又不伤和气多好。射死天使的目的只有一个,吴用一定要把朝廷揍趴下,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高俅撑不住了,进退两难,只能向朝廷要救兵。他想得倒美,还有救兵。
不过还有比他想得更美的,比如我们浑浑噩噩的赵官家。一听调救兵,倒是很大方,——“随即降敕,教诸路各助军马,并听高太尉调遣。”俨然一个阔财主般的气概。
啊,全国部队你都拿去用吧,高太尉,只要把梁山打下来。
问题是,哥哥,赵官家哥哥,你哪里来的全国部队?你哪里还有部队?我告诉你,现在全中国各路连土兵都抽光了,哪里还有什么部队。
我们来看看赵官家的全国部队是那些,“杨太尉已知节次失利,再于御营司选拨二将,就于龙猛,虎翼,捧日,忠义四营内,各选精兵五百,共计二千”
领兵的人,是赵官家的护驾大将军丘岳,周昂。两个人出发时,带的全部是御林军,连储蓄罐底的钢镚都找出来了,凑出这么五千人。这就是赵官家的“诸路各助军马”,这就是现在北宋的全国部队。
开封府,这个有史以来首都里中最强壮的男人,被掏空了,就像道君皇帝的身体,终日遭受着这个师师那个元奴的挥霍,东京城,终于在童贯和高俅两位猛男的捣腾下,失去最后的精血,成为一个丧失了性能力的恹恹病者。
试想一下,当这样一个“教诸路各助军马,并听高太尉调遣”的大手笔出现在高俅眼前时,他该是多么失望。我要的是救兵,不是慰问团,要是是百元大钞,不是钢镚。但他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孤注一掷,全力进攻。至于输了的后果,他已经无暇去思考了。
出发之前,闻参谋谏道:“主帅只可监督马军,陆路进发,不可自登水路,亲领险地。”
高俅的回答是:“无伤!前番二次,皆不得其人,以致失陷了人马,折了许多船只。今番造得若干好船,我若不亲临监督,如何擒捉此寇?今次正要与贼人决一死战,汝不必多言!”
好一个“今次正要与贼人决一死战,汝不必多言!”
我们总是认为奸臣就是奸臣,但忘了有时候,奸臣也有自己的坚持。高俅虽然坏国坏民,但他坚持不走安全的旱路,而走危险的水路,这说明他抱定和军队同生共死的决心,这一仗,他输不起,输了,他和部队一起死。赢了,他和部队一起赢。
也许,他早就知道了自己会失败,那些大怒,那些自信,都是装装样子。
没有任何悬念,梁山部队三败高俅,连最高统帅都做了阶下之囚。至此,朝廷失去了任何约束梁山的资本。宋吴二人已经把朝廷逼入了整个绝境。甚至可以说现在梁山挥师西进,这个安,梁山部队想怎么招,就怎么招。
当然,这样做是不礼貌的,不管怎么样都要有个正当的理由,起兵这种事,是需要政治口号的,在没有合适的政治理由进军东京之前,还是安安稳稳的按照计划来好了。
(20)
日期:2011-10-07 07:06:48
(21)
燕青的谎言
高俅回东京了,带着他对梁山好汉的承诺走了。不过,一到东京他就病倒了,这个招安的事他就没提。有人说高俅不是装病么?哪有,高俅是真病了。人家是身体病,他是心病,这种病最折磨人。
要知道他是在梁山好汉面前发过毒誓的。答应一定会帮宋江等尽快招安,否则“若更翻变,天所不盖,地所不载,死于枪箭之下!”,高俅虽然很坏,但古代的坏人也是很重誓言的,更别说彼时的北宋是个道教之国。可他怎么给皇上面前开个这个口?合着人家皇上都”教诸路各助军马,并听高太尉调遣”这么大的权利都给他了,虽然其实只剩下几个钢镚,难道他回来给皇帝说:“我把天下兵马都败光了,还把你储蓄罐里的钢镚都花了,但我还是觉得招安比较好?”
然后再告诉皇上,梁山部队的要求不高,只有36个都统制,72个兵马都监?
高俅不敢说,他那么聪明的人,肯定知道宋吴二人的想法。所以他只能生病,一方面担心自己兵败的事情被皇上拆穿,一方面自己发的毒誓心里天天猫抓一样折磨自己,更要命的是,在外面装病也就算了,回家来还得接着装病。梁山部队在他府上安排了两个钉子,不管怎么样,他总还得找个理由搪塞这两个实际被他软禁的客人。
要知道高太尉同学可是非常喜欢娱乐和体育运动的。不时踢会儿足球,或者是练习一下蒙古摔跤,偶尔去听个曲。这下可好,里里外外的人都知道他病了。也不用折腾了,天天老老实实在家躺着。很多人觉得梁山不杀高俅实在可惜,却哪里知道,梁山这样对待高俅,实在是让他比死了还痛苦。
吴用的目的又达了。只要高俅生病闭嘴,再让另一个童贯也闭嘴,那么高童二人就会在主动把自己排斥在招安事件之外。事实后来也果然证明了吴用的猜测,在燕小乙出发到宿太尉亲自招安的整个过程中,童贯和高俅这两个掌握朝廷军权最大的人,从头到尾都在装病,连半点意见都不掺合,更别说阻拦干扰。
就是萧让和乐和出动的目的。折磨死你。
梁山部队招安路上最大的障碍,都被清除了,剩下这最后一步,就是该怎么样忽悠我们可怜的大艺术家了.这种事情,当然离不开我们的燕大间谍。
小乙又再次背着包包出发了,这次他要对皇上扯一大堆谎,比如朝廷如何换了他们的御酒。(其实是阮小七喝的),比如他是山东人(其实是河北人)路过梁山泊,被人劫掳上山的(其实是自己跑上山的),比如他是李师师家姑舅表弟(这个估计是真的。哈哈)……
当然,也许还有一个谎言把大多数的水浒读者都骗了,那就是燕小乙的真实年纪。
燕小乙的年纪,一个在刚出场的时候就说了,二十四五的年纪。另一个是在三年后和李师师拜兄妹的时候亲口说的二十五岁。是施公犯了错误么?我觉得不是。那既然不是就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燕青撒谎。是不是撒谎我们来分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