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发达国家的优秀生活的迷雾—我在英国的经历一二》
第2节

作者: tubose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5-11-20 15:18:50
  多谢各位顶贴, 本来想一起发的, 但太长, 好象不行,只能慢慢来,
  我说明一下, 只是谈一下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无意说对错, 因为我也没这能力. 说白了, 人在哪儿生活都一样.
  迷雾四---谁的贫富相差悬殊,

  这个迷雾其实已经破的差不多了, 别说80年代中国脑体倒挂, 发达国家就是如此. 否则为什么中国农民能够在国外大把的挣钱, 所以我支持中国政府大量的放农民外出, 给他们以发展的机会, 中国人要过的好, 首先是要让人过的好, 其次才是中国人过的好,而且道听途说来,
  在LONDON, 假如偷渡的要回家, 得先去中国EMBASSY开旅行证, 据说办事员会问一句, 你可想清楚了, 回去了就没那么容易再出来, 假如钱没挣够, 再挣些日子再回去……
  日期:2005-11-20 15:32:48
  我打过LABOUR的工, 也做过普通的OFFICE JOB, 有钱阶级在工作中接触实在不多. 假如TUTOR和房东可以算的话. 一个房东是祖产, 有20多套房子, 够有钱吧, 收房租最好是现金, 可以不进银行, 不用交税, 不修房子从不找工人, 太贵了, 自己来, 带一个亲戚, 两个人花一年时间修了幢房子,有三套单元的那种.一个房东是黑人JAMICAN人, 是个金融投资顾问, 够专业吧, 人特好, 在我当时住的西南很难见到黑人, 对人永远很礼貌很客气, 小心谨慎的, 带这自己的孩子给房子修修补补的, 为什么?他是20年前来的老移民. 后来一个房东是在政府的建筑规划部门干活的, 老婆是小学教师, 标准的中产吧, 人不错, 老是抱怨高税收, 公共设施如何差, 上班压力大, 这里说个有趣的, 英国小学教师只能在假期结婚, 因为结婚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而你上班的时候, 是不能为自己可控制的事情请假;所以房东太太的说法是, 我可以请假参加别人的婚礼, 但没法请假参加自己的婚礼. 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直很是忙的, 说起来也是压力大, 过的不容易, 盼着放假期.生活就是那么回事, 能活出滋味是本事, 但从来都一样.

  日期:2005-11-20 15:33:48
  迷雾五----有意义自由的西方生活?
  这里也说一下, 我见到的大多数英国成年人也没整天乱搞.只有学生是今天你跟我, 明天是你跟他; 而且假如两个人一确定了长期的PARTNER的关系, 是互相忠于对方的, 且法律上也是承认的, 很多人同居了十多年, 往往有了孩子了才结婚, 曾见过BRIDE抱着孩子和BRIDEGROOM一同进教堂, 对他们而言, 婚姻是见神圣的事,所以要慎重再慎重.
  当然对于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就不一样, 很多人有条件读书, 也不读, 在SCOTLAND本地人读书到大学一直是免费的, 但有些年轻人仍然宁可找份临时工, 晃着.工人阶级的追求是什么-----”ASS”, 就是ACOHOL,SEX和SPORTS,
  日期:2005-11-20 15:36:04
  除此以外, 他们什么也不关心, 一次喝酒聊天, 问你觉得你到底为什么活着, 一哥们的回答是, 他爸喝多, 就有了他, 他又喝多了, 就有了他儿子, 他们就这样活着的.

  不过说一句, 他们挺敬业的, 子继承父业, 女继承母业, 很常见, 一次看一个节目介绍WINDSAR(温莎)的, 一个阿姨说她在这里清扫做了20年, 她妈当初也在这儿做清扫, 她儿媳也是,可别以为干这挣的比一般清洁多到那里去, 一家皇家清扫,专业吧, 但中国人就得奇怪怎么不想着改变一下自己的社会阶层, 做皇家法律顾问什么的?
  日期:2005-11-20 15:37:15
  我的个人感觉是, 在他们那种固定形态社会中, 精英阶层已经早就确定了, 他们是那5%, 也许许更少, 从小读公学, 进红砖大学, 进政府,大公司, 控制着社会的发展方向, 而普通人着按部就班的生活, 安与所处的位置, 反正上面有保障, 在怎么也不回有惶惶感, 不用担心明天的面包和床铺.
  我写这些内容, 只不过表达一下个人的切身感受, 不敢说很正确, 也不敢说能代表大多数的感受, 但这些均来自于生活, 真正的生活, 有欢乐有悲痛, 有庆幸有懊悔. 说白了, 就是闲着也是闲着, 一个无聊的人发中国神经…….., 假如有关注, 我可以谈谈我在英国的生意经历, 不成功, 但很有意思, 见到了一个想象不到社会, 那段时间主要在LONDON活动, 见到了真正的贫富悬殊, 见到了无能力的移民的生活的艰难, 往事如梦啊…….

  日期:2005-11-20 19:33:38
  再谈自立之迷雾.....
  就自立再讲个故事,当时有个女生要读大学, 好象是要读医,
  但没钱, 在网上出售处女.因为她是个同性恋, 所以快20还是处女.

  但她父母,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护士, 就是不肯给钱.
  当时电视里, 报纸上大辩论.访问她父母说, 她反正大了, 我们
  没义务替她付学费, 我们自己的钱应该自己享受,她爱卖什么都成.
  说实话, 我听着可真够冷漠, 我不知道这是算逼孩子承担责任,
  还是, 自己要推卸责任.
  当即, 电视台的电话爆了, 老太太, 和中年人不停地打电话近来,

  声讨她的父母怎么能这样? 没有人性没有道义, 感觉上比中国人
  还传统,道义.......
  有空再往下续......
  日期:2005-11-21 20:22:55
  感谢有些朋友的提醒, 我想我在开篇就说过, 我只想讲讲个人的感受, 所见所想, 不想吹嘘的象天堂, 也不是说的如地狱一般, 我也同意说中国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然很差, 城市象欧洲, 农村象非洲, 但不止上海, 北京的生活, 因为我周围有些从中等城市出来的朋友对英国的城市也是直摇头, 你想在中国有人口不到50万的城市进TOP TEN的吗?
  所以我在文中所说的我支持农民争取出去,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不管采取什么手法, 还是那句话, 是人先生活好, 才能中国人生活好, 不管在哪儿都是生活, 我也很敬佩那些出去拼的农民们, 即使是爬着出去他们也是高尚的, 他们更象真正的从苦难中出来的中国人, 有权力过的更好, 更有希望, 假如他们享受不到, 也有权让他们的后人有这机会.
  但我写在TIANYA, 看的主要对象不是他们吧, 是很多在中国中那属于上面20%的人, 毕竟中国能上网的人才占人口比率多少. 说一些个人的切身感受, 不成功的经历的也好, 打预防也好, 客观看问题也好. 毕竟仍然有很多不太实际的宣传在四周弥漫. 而且我也不反对大家出去, 只是希望能更实际的看待问题, 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能看一下不同的生活总是好的, 而且确实有些东西只有接触了, 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认识……

  日期:2005-11-21 20:24:23
  尽量少用英语单词. 解释一下, 其实过去出国前, 我也讨厌那些香港来的客户说话非得中英文一快上, 你能说中文就说中文, 该说英文就说英文,不好吗? 但后来才发现, 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有意的, 当你生活在某种环境中, 会自觉地这么用, 基本留学生,其实很多国内白领在外语工作环境中也这么用, 在那儿生活几个月后, 就会搀在一起说, 刚开始主要是一些名词, 地名,事物, 后来就会有动词短语, 总觉得这么说话大家都听的懂方便, 能交流, 而且有些东西自己都不知道中文怎么表达合适, 例如我去SAFEWAY STORE, 学生间都明白, 但你说我去一个叫莎非的超级市场(估计谁都不明白), 如 FIGURE IT OUT, CHEER UP,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因为能力有限, 我根本不知道翻成中文该怎么说. 有些中文表达不够意味, 如ASS(n.驴, 笨人, 臀部), 是ACOHOL, SEX, SPORTS的首字组成, 我直接说中文就缺少那个感觉了. 当然以后尽量注意. 还有个原因, 我觉得打字的话, 用英文比中文拼音快很多(我只会拼音), 也不用找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