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发达国家的优秀生活的迷雾—我在英国的经历一二》
第12节

作者: tubose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至于白人主流社会如何歧视华人的, 一般而言, 假如简历上的名字是中国人的名字, 申请工作,主要是不要中文的工作, (要中文的工作, 没有外人和你挣.) 华人是最有希望被淘的, 因为印度人, 穆斯林都在上面的政治机构里有了些代言人, 上层对政府和立法的影响更大, 而且关键在于敢闹, 爱哭的孩子有奶喝吗? 至少面试得考虑你一下. 华人老实就只能委屈一下. 在城市改造和行业立法的时候也考虑你比较少, 警察来破案的积极性也不太高, 经常出了事, 好久才来的确.当然还有些少不了的中国学生的经历, 你的文章总会因为语言不通, 而存在不过的可能性, 这没办法谁叫你的英语不如本地学生流利, 而且住HOME STAY房东往往会最后考虑你的需求, 我有小朋友曾经住房东家里, 一天只给牛奶和白面包, 而别的中东来的小朋友的待遇要好些了,至少晚上会有热食, 就因为他当时英语说不好, 也不敢去跟房东闹, 怕房东翻脸, 自己不知道怎么办? 你若想去某些店购物, 要记住你受到的态度要比国内好很多了, 就没什么可以抱怨的, 不要老和本地顾客去比. 但很遗憾的说, 有时明确的歧视也是避不了的, 好在上等人们是不屑于表露的那么露骨, 主要让工人阶级来闹腾, 有时还有黑人兄弟的支持, 在LONDON的一个朋友因为给黑人抢, 而刺了两刀, 只能在医院里准备论文. 因为中国人很少遇抢反抗, 又有现金, 估计他的反抗也实在气坏了这两个黑人朋友. 我在SUSSEX的一个同学, 从学校回家, 每天会有些孩子拿石块砸他们, 骂CHINA MAN, 当然他们年纪大, 丢石块也行, 选择反击将敌击溃. 我曾经在一个圣诞节前, 和LP走在GLASGOW的HOPE STREET很繁华的街上, 突然前面三四个年青人一起冲过来喊:YELLOW PIG”,(黄种猪) 然后四散跑开, 当时感觉是血都凝固, 周围都是人人熙熙攘攘走来, 原来不管你穿的是黑色大衣还是西装笔挺, 你怎么看都是YELLOW的一个PIG. 

  日期:2005-11-25 22:10:27

  一般中国可以出国留学打工的多半是父母当官或做生意的子女,这些人在在国内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过着这样日子的人到了一切靠自己的发达国家自然是不能适应的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人过的日子,那不叫苦,那叫踏实地享受生活和踏实地创造生活,踏实和享受是生活的真谛,你们这帮过惯了由别人来帮你们安排生活以及习惯了享福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你们这帮人出过国,也比较了,可惜仍无法得到西方发达与中国落后的原因,可见你们这帮人的理解与思考能力有多差。如果中国的发展靠你们的话,那真是见鬼了。
  ------------------------------------------------------------
  你对人家的个人能力, 品格和体制的优越性估计的太美好了,不知道这算不算崇拜呢? 你可以对你的生活不满, 但不要任意妄加评论和指责.这也是一种歧视.
  想你好好看看我的文章再发表你的意见. 人家历史上的成功可不是靠今天的做派.而且,我所描述只是想说明一下真实的生活.别太急了.

  日期:2005-11-25 22:19:01
  每次看到这种帖我都奇怪,外国不好,你们回来啊。出去不容易,回来还不容易吗?
  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在哪里会一点不如意事都没有?我看是你们出去之前的期望值太高了,出去后发现并不能一步就和人家的生活一样,就发牢骚了吧?
  为什么民工就适合那里?民工不是少爷,他们期望值不高,反正在哪里都是卖力气,比国内收入高就心满意足了。你们呢,享受着别人提供的好处,一方面又牢骚怪话不断,总是说这里不好,哪里不好,但又赖着不肯回国。
  说句不客气的话,你们如果真的回国来,不出三天,又要说国内这不好那不好,哭着闹着要回外国了。
  ----------------------------------------------------
  好象很多这里回贴的人, 都是回国了. 你没仔细看吗? 我也在国内啊.按你这么说, 你对生活是不抱怨的, 那又何必对别人的评论意见那么大呢. 事实上我写这文章就是因为很多国内的不实际的宣传, 将海外说的花好稻好, 所以想写一下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抱怨是次要, 驱除美好的肥皂泡是真的. 哪儿的生活都有不如意的地方, 但有些清醒的认识总没错吧, 不要那么激动.
  日期:2005-11-27 15:45:14
  迷雾之十四---什么是本地化的娱乐? 中国人的娱乐?
  喝酒泡吧---英国最为历史悠久, 贫富咸宜的娱乐活动, 可以追寻到罗马时代, 最初大家都是私酿, 后来才有了小酒馆的. 可能和民族性格有关, 在人群少人情淡漠的寒冷地区,又有什么可以消遣的呢. 英国各民族人民都很是好酒,政府怎么处理, 想各种办法治疗, 宣传都没用. 每年因为酗酒和酒精中毒的男男女女就是很可观的一个数字. 大多数市镇(伦敦等大城市的闹市区和旅游者聚居区除外)的商业一般在下午5点后就关门了, 街上人群渐渐稀少, 特别是阴冷的冬天, 除了风和垃圾, 就是一片寂静. 而这时候, 该是爱酒们的时间了, 到了6,7点后, 街上大部闲逛的就是要去喝上几杯的. 那大家为什么不在家喝呢?可能就是为了要个气氛, 在无聊的生活中有所寄托. 而且过去很少允许女子去公共酒吧, 但有不少家庭主妇们也仍然在家里, 三五成群的喝酒聊天. 很多流浪汉会捧着酒, 醉到在公园的长凳上.

  英国的酒种类很多,在酿造方法上各有不同, BEER啤酒只是个统称, 有ALE淡啤酒, LAGER熟啤酒, GUINESS一种爱尔兰黑啤酒等等. 有(SPIRIT) 列性酒, 主要是喝威士忌(WHISK(E)Y)和伏特加(VODAKA), 和杜松子酒(GIN)等等. 当然现在鸡尾酒(COCKTAIL)也越来越多, 但那不是英国人的传统饮料. 英国的酒吧举世著名, 但但大多数传统的酒吧是绝对不象上海之类的豪华欧式酒吧, 那是一种真正平民消遣的地方. 英国没有二十四小时开放的通宵酒吧, 大多数是晚上11点关门的, 这时候店主会摇铃喊道: 最后一轮了(LAST ROUND), 每家店也会在这上面有不同的特色, 见过一个铜铃, 已经传了100多年.直到今年英国政府才刚通过法令, 允许酒吧通宵开放, 并且警告群众注意饮酒过量. 而且酒精销售的法令也很严格, 实在没办法, 英国人太好酒了. 有OFF-LICENSE(外卖)和ON-LICENSE(堂卖)两种, 外卖的酒店也经常能开的很晚, 会有些熬不住的酒鬼半夜去买酒然后一路喝回家去. 年轻人出入会要索取身份证看, 当然有些也不认真看, 偶尔会有些十几岁的小孩混进去. 在过去酒吧的称呼也很多 PUB是最常见的一种, 其实是PUBLIC HOUSE 公共屋子的缩写, 早年的PUB是没有凳子和桌子的, 黑黑的小木屋, 只有一排长长的吧台, 就供应啤酒几种, 只有站着喝, 和孔乙己们差不多, 我在苏格兰还偶尔有见到过. 也有INN小旅馆, 往往是道路边和城镇的交通要口, 过去的长途马车常歇息在那儿, 可以提供酒, 和各种英国的食物. 和BISTRO小酒馆, 也是提供食物和饮料.过去的酒吧都会有自己的招牌是因为店主也不认字, 所以做个彩色的招牌能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酒吧越来越越流行了, 也有不少高档的出现, 于是内部装修越来越漂亮. 而且从70年代以来, 英国的酒吧受欧洲大陆和旅游的影响, 也渐渐提供食物和别的各种服务, 并出现了一些现代化, 和明亮的现代化连锁的酒吧.英国人去酒吧主要是为了喝酒, 一杯普通啤酒的价格并不是很贵, 都在2镑左右(1品脱), 还是生啤, 比国内的酒吧便宜多了. 但英国人很少只喝一杯的, 而且年轻人喜欢男男女女一家一家的逛, 可能一个晚上光喝酒就喝掉20-30镑是正常的. 然后寂寞的男女也希望能在酒精中, 找寻发泄的机会, 在周末的早上在酒吧周围发现些用过的避孕套不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 除了聊天, 找过夜对象, 酒吧的主要娱乐项目就很少了, 就是台球, 飞镖和有些老虎机. 而且往往年轻人和成家的或者老年人逛的酒吧是不同的, 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音乐. 中国人去玩的话, 偶尔还行, 但多去几次就没兴趣了. 一群人拿着酒在那儿不停地喝, 聊老板的怀话, 嘲笑同事, 谈谈性的问题. 我读书时和后来工作时都与同学和同事去过, 很多是下班了, 先一个办公室的人去喝酒, 花个一个小时, 再各自回家. 一周去两次上,感觉就无聊.有语言问题是一方面, 大家一喝酒说话特别快, 而且喜欢使用各种里语, 当然你喝醉的话, 也可以聊的特流利, 但估计第二天, 你也完全不记得自己说过些什么. 文化也是一方面, 感觉你聊着聊着, 你会发现自己很难进入状态, 这一切与你没有什么关系. 反而中国人一起偶尔去酒吧, 你会发现还是母语聊的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