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海上帝国》
第30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明朝建立之初的法定货币为铜钱,铜钱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中国人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用铜钱。众所周知,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明代经济蓬勃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江南地区的商业中心和手工作坊一个接一个出现。商品越多,交易越多,贸易量越大,需要货币也就越多。
  这里出现一个矛盾,铜钱不够用,明朝财政部缺少铜,因为中国铜源短缺,没有那么多铜矿去开采,或者说开采水平不行,铜钱铸造数量有限,出现供给困难,再者,铜钱不便于携带,周转起来麻烦。做一趟生意先拉一车铜钱送过去,特别不方便。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心一笑,明朝人太笨,用纸币嘛。朱元璋也是这么想的,国家开始印纸币。那时不叫人民币,叫做大明宝钞。其实聪明的放牛娃朱元璋并不想印纸币,元朝怎么灭亡的,印纸币有莫大关系。
  日期:2012-01-07 19:56:30
  纸币象征人类的贪欲。纸币有致命的弱点。纸币无成本,想印多少有多少。只要你需要就能满足。美国就这样子,印了无数的美元。可以说,美国人的福利就是依靠印美元。所以美国人热衷于在中东打仗,控制产油国来保证石油用美元结算。世界所有开车的人都需要石油,用一桶石油美国人就印一百美元。
  纸币印多了会贬值。这个道理印纸币的人都懂,用纸币的人未必懂。好在美国人有世界人民为美元买单。明朝只能老百姓埋单。

  大明宝钞仅仅稳定了二十年,其后越印越多。印钱就像抽鸦片那么上瘾,戒不掉的。如果你有资格印钱,你会印一百万两百万不印了吗?不会的。国家也是这样。不要把国家看得很神秘,很神圣,它和人一样,因为人操纵国家。大家可以算一算,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贬值多少,国家从老百姓身上就搜刮了多少钱。
  据说大明宝钞长三十厘米、宽二十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纸币。宝钞分六等,最大面值一贯,大体相当于人民币五百元。
  洪武二十六年前后大明宝钞开始贬值,物价上涨六倍。明王朝只得动用强制手段,禁止民间金银交易,来保证纸币的流通。但是,只要纸币不断印,物价肯定涨。明成祖永乐二年,物价上涨三十倍。原来一贯大明宝钞买一石米,现在一石米需要三十贯大明宝钞。宣德年间,直涨到五十贯大明宝钞,正统九年,米价涨到一百贯大明宝钞,那时节大明宝钞叫大明卫生纸,扔到大街上没人捡。那位玩豹子的正德皇帝继位后,小面额的大明宝钞干脆废止了,大面额的宝钞也不流通。

  纸币不能用,还得用铜钱,用金银。葡萄牙人用他们特有的商人敏锐的眼光发现其中巨大的商机。根本不必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回欧洲卖香料,只需从事中国-日本-东南亚的三角贸易即可获得巨额的利润。用东南亚的胡椒、香料换取日本的白银,再用白银购买中国人的丝绸、瓷器,然后再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送往日本换回白银。总之,这三个地方来回买卖。葡萄牙人暴利呀,垄断行业就是暴利,因为明王朝实行海禁政策,不准中国人搞。但是,中国人可以不需要香料,不需要胡椒,却非常需要白银,老百姓要,国家也要。

  巨额的利润让中国人眼红,凭什么自家货让佛郎机人挣钱。于是乎中国人加入了葡萄牙人的贸易活动,当然也有日本人。葡萄牙人毕竟人少,中国人反而变成主力军。这是些什么人呀,明朝人眼里的走私贩。
  走私贩这个概念挺可笑,比如你从烟厂和国外经营香烟就是走私贩,因为国家不允许私人非法经营烟草,因为香烟成本极其低,国家垄断了其中巨额利润。你占国家的便宜自然不行。
  所以,葡萄牙人,日本人,以及中国的走私贩,或者叫私商,他们干得营生对明王朝来说非法。中外私商们在哪里干活,当然在茫茫大海上,一艘艘帆船上。缺少远洋海军的明王朝鞭长莫及。私商们并非无懈可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弱点,海上航运需要落脚点。中外私商们有一处据点,双屿岛。
  日期:2012-01-08 21:26:02
  在中国,无人不知大上海,却很少有人知道大上海的前身,双屿岛。
  双屿岛即今宁波六横岛,位于浙江外海,舟山群岛的南部,离舟山市近百里,靠近日本,距东南亚也不远,号称“南洋之表,倭夷贡寇必由之路。”而且它是孤悬于东海的岛屿,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外私商一致选定了它。选定它干什么?交易货物。说白了,双屿岛就是一个大集,批发贸易市场。近代社会所有的新兴大城市以前都是赶集的地方,开始露天交易,慢慢盖上大棚,有了住宅区,变成现代化城市。上海如此,纽约如此。

  双屿岛的批发零售市场不合法,但是没有人向官府举报,因为岛上无人居住。以前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岛上居民打打渔捉捉虾跑跑船维持生计。明王朝实行海禁,不许下海。不下海,双屿岛的人活不下去,国家考虑到了,把岛上的居民迁往内陆种地,正好给葡萄牙人腾出地方。这一回,葡萄牙人大大方方住下,不用向官方打招呼,不用放炮,也不担心明军抓捕。

  刚开始,双屿岛只不过是葡萄牙船队的一个避风港,一个旅馆,一个加油站,一个逃避明朝海军的藏身之处。到了1542年,形势瞬间大变。一次偶然的风暴袭击,葡萄牙海船发现了日本。谁让双屿岛离日本那么近呢。
  西潘古!天堂西潘古。
  葡萄牙人欣喜若狂,马可波罗说西潘古黄金遍地,取之不竭,房子、桌子都由黄金打造,不是镀金,而是成份相当足的纯金。
  当然,用不了几天葡萄牙人大失所望。黄金有,远远没有马可波罗说得多。实际上马可波罗本人也没到日本,主要凭借想象力。
  日期:2012-01-08 21:29:02

  又过了几天葡萄牙人兴奋起来,因为马可波罗没有说谎,日本有数不尽的黄金,不是黄色的,而是白色的。白银,中国人需要的白银。而且日本人不像中国人那么冷漠,非常好客。日本正处于战国时代,需要一切能够打死人的家伙,葡萄牙人的洋枪和火药正好满足了日本诸侯们的需求。
  葡萄牙人的心思不在于日本,而在中国。白银,中国人抗拒不了白银的诱惑。
  双屿岛沸腾了,发财就这么简单。
  江浙一代的人有做生意的传统,温州商人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历史造就。
  葡萄牙人有冒险精神,中国人有跟风意识,马上双屿岛人满为患,海船拥挤,金子老、李光头、许栋、汪直等海商云集。他们小者几十条船,大者几百条船,与葡萄牙人一同做起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国际贸易。日本人也不傻,他们投资入股,分红提成,搞得海上贸易线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小海岛摇身变成东亚海域最大的海上贸易中心,当然在另外一些人眼里,那里是野蛮人、走私犯、海盗、倭寇的极乐世界。
  据说葡萄牙人在双屿港建造了上千座房屋,甚至设立市政厅、教堂、医院和慈善机构,入住岛屿的葡萄牙人达到一千二百人,居民三千人。这个我认为不够真实,葡萄牙没那么多海外人口,中国人或日本人居多。
  如果不是一件偶然事情的发生,这些冒险家们会继续在双屿岛乐土上快乐生活下去。偶然的事情肯定有其必然性。中国有个规律,所有发财的事情肯定少不了当官的人参与,而这些官员们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为他们不守规矩,不守商业规矩。
  日期:2012-01-10 16:33:2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