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解读:三国大梦》
第3节作者:
河北赵二 沐群曰:“然也。”
李膺曰:“真聪颖之子也。”
何颙将众人与沐群一一引荐。一人年纪和颙相若,慷慨之态亦相若,何颙曰:“此东平张邈张孟卓也。”又一人二十有余,豪气干云,身佩长剑,颙曰:“此东平王考王文祖也。”又一人年约二十,身长八尺,风流倜傥,颙曰:“此山阳刘表刘景升也。”沐群一一行礼厮见。
久之,门人报曰:“有一童子年约十岁,于门外求见,自言乃李君通家子弟。”我暗思:此必孔融也。
李膺奇之,令请入。未几,孔融昂然而入。我见孔融年约十岁,举手投足,皆效大人状,不禁暗笑。
李膺问曰:“敢问君是何人?”
孔融曰:“吾乃鲁国孔融也。”
李膺问曰:“君自言为吾通家子弟,莫非与吾有亲乎?”
孔融曰:“然也。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李膺及众宾客闻言,皆大奇之。
少顷,一人至外入,何颙谓沐群曰:“此太中大夫陈韪也。”
李膺引我与孔融见陈韪,将我一岁知关雎及孔融方才对答之言告之陈韪,曰:“此二子皆辩慧之子也。”
陈韪笑曰:“小时了了,大必未必。”
孔融方欲言,我应声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陈韪赧然,孔融愕然,李膺讶然。
日期:2015-05-14 10:01:25
(10)
我三岁从何颙学剑。何颙居太学之中,往来皆豪客、太学生,我亦因此而颇识众豪客、太学生。众豪客与太学生志趣同而行止异,刘表诸太学生每语国事,多唏嘘叹息;张邈、王考诸豪客每语国事,则多慷慨激昂,拔剑奋舞。
除我之外,尚有另一童子亦从何颙学剑,其人年约十岁,我初不识,虽朝夕对剑,却不曾共语。久之,乃与之语,然不知其姓名。
一日,何颙外出,令我与其人对剑。我与之对剑片刻,其人掷剑于地,仰卧于几案之上。我曰:“何公令我二人对剑,汝怎么不尊公命,安然高卧?”
其人曰:“汝三岁,吾九岁,吾以大欺小,胜之不武。”
我见其人不肯起身,只得亦置剑于旁,席地而坐。
其人高卧有时,忽然翻身而起,笑谓我曰:“吾有一事未解,今讲于汝,汝试解之。”
我因问何事,其人曰:“昔鸿蒙未开,天地不分,后盘古开天辟地,遂有乾坤,清浊从此而辩,万物自此而生,然则先有鸡耶?先有卵耶?汝试言之。”
我暗思原来汉末之人亦有此疑问,遂曰:“爬行动物亦有卵也,而鸡属鸟类,依达尔文进化之理论,鸟生于爬行动物,由此思之,当先有卵,后有鸡。”
其人愕然曰:“听汝之言,犹闻天书,全然不知所云。”
汉末之人自不知进化论,遑论十岁童子,我乃笑曰:“吾实不知也。”
其人笑曰:“以吾观之,当先有鸡后有卵?”
我询问其故,其人笑曰:“汝脱裤自视,自是先见鸡后见卵,故曰先有鸡后有卵。”
我大笑,因问其姓名,其人道:“吾姓曹,小字阿瞒,汝只管叫吾阿瞒便好。”
我惊曰:“汝莫非曹操乎?”
阿瞒亦惊曰:“汝怎知之?”
我诈曰:“何公尝语及,吾故知之。”曹操遂不疑。
日期:2015-05-14 16:08:57
(11)、
司徒黄琼尝闻郭泰之名而辟之,泰不应辟,我谓之曰:“君乃当世大贤,何不应征辟,入仕途,为天子分忧,替百姓谋事?”
郭泰叹曰:“夫大木之将倾,非一绳所维,今阉人擅权,倾动内外,此犹大木之将倾也,吾知其不可支,故不入仕也。”
何颙却不同,颙虽知朝政日乱,奸人日盛,然犹关心国事,常出入于公卿之府,往来于豪客之门,畅论时事,讥议宦官。
我问何颙曰:“今中官横行,权势熏天,君何不执保身全己之术,以待太平,奈何结怨宦官,置己身于险地?”
何颙曰:“国事艰难,若众人皆趋而避之,天下何日可得太平?”
延熹七年十二月,中常侍汝阳侯唐衡、武原侯徐璜皆卒。八年春,太尉杨秉上书云中常侍侯览兄、益州刺史侯参残暴贪婪,搜掠亿万,奏请槛车征侯参。帝纳其言,乃征参,参于道自杀。
沐群闻而喜曰:“今唐衡、徐璜幸而自毙,侯览兄复为收杀,宦官从此敛声不敢妄为矣。”
何颙曰:“不然。唐衡、徐璜虽死,侯览、曹节、王甫、张让、赵忠等人又起,宦官之势,不但未衰,反而愈盛。皇甫规、张奂、段颎皆西疆良将,定羌靖边,负百战之功不得封侯,而侯览、赵忠诸人,身无寸功,皆封列侯。且众宦官,身为阉人,却嬖女充积,膏田满野,珠宝亿万,奴婢无算。吾恐阉人之患未休,汉室倒有倾覆之祸。”
日期:2015-05-14 23:03:25
(12)
延熹八年五月,太尉杨秉薨,时年七十四。秉,字叔节,杨震子也。秉为人,清白寡欲,性不饮酒。夫人早丧,遂不复娶。秉尝从容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帝乃拜陈蕃为太尉。
沐群谓李氏曰:“今李膺为司隶,陈蕃为太尉,国事大有可为。”
李氏怀忧,曰:“吾闻昔中常侍张让弟朔为野王令,残忍无道,杀害孕妇,司隶校尉李膺收而杀之,诸黄门常侍闻李膺之名,莫不切齿。今君睦于李膺、陈蕃,恐结怨宦官。”
沐群正色曰:“吾得以与李膺、陈蕃为友,死而无憾,纵因此而得罪宦官,又有何惧?”
李氏乃无复言。
何颙闻陈蕃为太尉,亦喜,邀郭泰饮于太学,酒醉,颙欣欣然有得色。时我与曹操在坐,操年方十一,谓何颙曰:“今陈蕃虽为太尉,恐无益于国事也。”
何颙问其故,操曰:“今陈蕃虽为太尉,然居于外,而众宦官皆出入禁中,近在帝侧,吾恐太尉之言难闻于帝,而宦官则可左右帝意,国事终不可为也。”
何颙因问曰:“然则何以扫荡群小,澄清朝野也?”
操对曰:“除非尽除宦官。”
颙大奇之,曰:“今汉室衰微,曹阿瞒竟有安天下之才。”
日期:2015-05-14 23:15:18
(13)
延熹九年,司隶校尉李膺案杀方士张成之子。张成者,河内人,善说风角,睦于侯览、王甫、张让诸宦官。初,侯览令张成杀人,张成遣其子,子惧而不从。张成曰:“今春有日食,且千秋万岁殿大火,吾料不久当有大赦,虽杀人无妨也。”子乃杀人。李膺闻而大怒曰:“京师重地,中官竟猖獗如斯!”乃令人捕张成之子。将诛之,果逢大赦。李膺愤然曰:“帝不惜赦,故天下多凶暴无忌之徒。张成之子奉宦官命随意杀人,虽有大赦,岂能宥之!”乃诛之。
张成闻子见杀,乃令弟子牢脩上告宦官。侯览、王甫、张让诸人乃诬告李膺养太学游士,交接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
帝闻之大怒,下诏搜捕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陈寔及太学诸生二百余人。杜密字周甫,颍川阳城人。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为人好学不倦,公正无私,素睦于李膺。先是,帝下诏捕李膺,何颙、张邈、王考、刘表诸人皆逃避得免,或劝陈寔曰:“君素睦于李膺,必被牵连,何不早日走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