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密码——中国人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中国历史)》
第27节

作者: 冰原极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19 21:13:56
  (3)青铜、马车、甲骨文
  商王的手工作坊生产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手工制品。商代的主要手工业门类就是由不同宗族来承包的。由于责权分明,使得手工业者的积极性得以激发。有4个大宗族专门负责为商王制造青铜器,商代的青铜器达到了世界青铜艺术的顶峰。
  商代打通了从南方运输青铜矿石的通道,使得商的青铜冶炼达规模大大超过二里头和早商。在二里头发现青铜器104件,在郑州商城发现青铜器217件,而在殷墟发现的青铜器数量超过6000件,数量上是个巨大飞跃,品质更是飞跃。殷墟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可观,种类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 、生产工具、车马器等。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以礼器最多,出现了象司母戊鼎、牛方鼎、鹿方鼎、司母辛鼎等一大批工艺高超的重器。在造型上常以动物作为原型,花纹装饰繁缛精美,给人以稳重、庄严而神秘的视觉感受。商的器物的花纹十分怪异。但与赤峰地区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上的花纹能够联系起来。带有纪事铭文的青铜器在商末出现,但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
  前面说过,武丁时期的商朝与埃及第19王朝、赫梯穆瓦塔尔王朝并列为当时的世界三大强国。埃及与郝梯之间曾发生一场卡迭石之战。战车在那场以缔结银板合约告终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此时的东方,商王朝也造出了双轮辐条马拉战车,而且造型与埃及与郝梯的车型基本相同。
  殷墟出土了近40辆马车。这些马车一般都是作为陪葬品埋在陪葬坑里,是中国最早的马车实物。马车坑不仅陪葬有马,还有陪葬有驾车的车夫,3000年前的杀殉让人悲伤。商代马车的制作工艺十分成熟,都是双轮辐条马拉战车,与西亚基本一致,反映了共同的起源。车轮的制造方法就是把新鲜木材在炭火之中鞣制,与西亚完全一致。
  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关于商王驾车狩猎的记载。甲骨文中“车”字有多种的写法,最早的“车”字画了两个轱辘,中间还画了一个车厢。简直就是比照着那时的马车画下来的。后来通行了几千年的“车”字,只是车轱辘成了长方形。再后来,才简化为今天的“车”字。繁盛富庶的商朝国都,以及辽阔的疆域之间,正是凭借着诸如马车这样快捷的交通工具,商王才能够实施卓有成效的统治。
  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所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剩下未被解读的,多是专有名词。我们知道它的意思,但是不知道读音。3000多年以来,甲骨 甲骨窖穴内发掘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大量信息。女将妇好不见于任何史书,确是我们最熟悉的商朝人,就受益于对甲骨文的研究。
  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者彝文。商朝留下的文字只有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两种。而商代青铜器铭文极其罕见,且字极少,十分宝贵,有一字万金之说。到商代晚期青铜器的铭文最长者也不过四十余字。从西周开始,青铜礼器上才开始铸有多达数百字的长篇铭文。
  (4)恐怖的杀戮
  二里头和郑州商城均未发现大型的王者墓地,也没发现任何王权留下的痕迹。而在晚商的殷墟,王权的痕迹清晰可见。王陵区出土了从盘庚到帝辛的12位商王的大墓。是中国最早的王陵墓葬群。大墓已被多次盗掘,但仍留下大量线索。
  殷墟王陵位于洹河北岸,与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王陵遗址内12座王陵大墓中,面积最大者达1,800平方米,深达15米。这些大墓墓室宏大,往往有四面墓道,形制十分壮阔。墓内葬具极其奢华,陪葬品异常精美。墓中有大量殉葬者,最多的墓内竟陪葬有79人。这些人被杀得十分有规律,也未见反抗迹象,可见是在隆重的葬礼上被杀死的。他们是商王生前较亲近的人物,而非奴隶或战俘。在一个王墓中竟殉葬了商王的一支狩猎团队。团队首领显然是商的贵族,他竟然还有自己的两个殉人。

  在国王大墓旁边,分布着2,500余座祭祀坑,是商王祭祀先祖的遗迹。坑内已发现3000多具被杀死的人牲的遗骸,他们都是被砍死的。卜辞中有大量“获羌”、“伐羌”的记载。这些受难者多数都是青壮年男性,可能是敌对方国,比如羌等部族的战士。也有少数女性和未成年的儿童。与葬礼上的殉葬者不同,人牲多是战俘,在特定的纪念日被杀死在先王墓前来祭祖。在已发现的占卜活人祭祖的卜辞中,记有人牲数目的有1992条,用人13052,还有1145条未记人数的。估算当时最少有30000人在商王的祭祖活动中被杀死。卜辞中的“姣妾”,就是用火烧死女性来祭神;而“沉妾”,就是把女子投入水中以祭神;另外,还有用陶器盛放女性内脏来祭神的卜辞。

  商代在建筑宫殿、宗庙时,也经常用活人来祭奠,把人杀死埋在台基下面,用来镇鬼安宅。在营造宫殿时,从奠基、置础,到安门、落成,都要用人或畜作牺牲进行祭祀。用来祭奠的多数是成年男子,有时也用小孩子,偶尔用青年女性。妇好墓的附属建筑,用了3个小孩来奠基。而殷墟中一座宗庙在建造的时候,在举行复杂的奠基仪式过程中,前后竟用了641人来致祭,让人毛骨悚然。
  尽管在欧亚大陆上其它文明也存在着用活人祭祀的现象,但从来没有像商的这种规模。这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耻辱。商的活人祭祀、阿兹泰克的活人献祭、古罗马的角斗士,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耻大辱。这种现象后来被改朝换代的周人所废止,但到了春秋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又开始了殉葬。
  (5)日常生活
  想要在商代生活,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自己的宗族。如果没有宗族接纳你,在那个朝代是很难活下去的。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以宗族为单位。宗族生活与70年代的人民公社一模一样。每个宗族有几百个成员构成,大家共同劳动,出产的粮食归大家共同所有,吃饭都要依赖宗族的灶台吃大锅饭。这在考古发掘中屡次被证实。那时人们用陶罐来煮小米或者黄米来作主食。地位低的宗族很少吃到肉,只能用盐巴佐餐。贵族则用肉佐餐。

  商朝人一天吃两顿饭,就是甲骨文中的“大食”和“小食”。大食在上午,人们为了在吃饱以后去劳作,所以较注重大食。小食在下午,吃完以后已近日暮,要去睡觉,所以不太讲究。在物质依旧贫乏的商朝,现代人的一日三餐是奢侈的。今天的“三餐制”是从周朝开始的,且仅限于贵族,普通人依旧一日二食。直到唐宋时期,全体中国人才开始一日三餐。
  商朝人没有椅子、凳子,而像今天日本人、韩国人那样席地而坐。很多商代玉人和陶俑都是跪在地上,说明跪坐是当时的主要起居方式。古代房屋中的灶台既可以用于做饭,也可以用于取暖,还可以照明,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灶台旁边还有保存火种的小灶或陶罐。
  日期:2013-07-19 21:22:31
  6、中华文明初期的外部世界
  苏美尔文明(5500年前兴起)
  距今约5500年前,苏美尔人的城邦乌鲁克兴起。乌鲁克城直径超过3公里,人口超过5万人,几百年里始终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乌鲁克周围还有11个其他苏美尔人城邦。各城邦都以神庙为中心,由国王统治,城的周围建有城墙。各城邦为了争夺地区霸主进行了长达千年的争战。
  苏美尔人在5500年前就已学会冶炼青铜。最早的车轮也是在苏美尔文化中发现的。更重要的是,苏美尔人发明了完整的文字书写系统。他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创制文字的民族。这些文字主要记录各种帐目,使用芦苇杆当笔,把字刻写在泥版上,然后将泥版烘干以便于保存。这就是楔形文字,它是为了方便经营管理而发明的一种工具。在乌鲁克一所神殿出土的泥板上,发现过刻写于约5000年前的文字,是全球已发现的最古老文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