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海经的钥匙》
第27节

作者: 小砚的白玉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A.三星堆边璋图刻
  上图是三星堆阴刻祭祀场面边璋,对不起,我只找到这张图,更细的照片没找到,没机缘亲眼细细端详这图,所以只能引用其他亲眼见过的学者的论述。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大小玉器80余件,其中一件镂刻图像的边璋(编号k2③: 201-4)最有文化价值。这一边璋通长54. 2厘米,厚8毫米,几乎有人臂 那么长,可见属于文化重器;顶端的“射”宽8. 8厘米,基本有手掌那么宽;但底端长11. 4厘米的“邸”部分显著缩窄,底部“邸”宽6厘米;在宽 窄变化的地方穿了一个口径1. 2厘米的圆孔。这件边璋两面都镂刻着同样的图像。每面图像都有两幅,一颠一倒,分别刻在射部和邸部,两部的图 像内容也基本相同,一共分为5层,各层之间有平行线作为分隔。第一层与第四层刻的是人像,所以占的空间较大;第二层与第五层刻的是山,占不 了多少空间;居于中央的第三层最窄,刻着方形云雷纹图案,纯属装饰。

  第一层人像,顶部刻有三个,因底部比较狭窄,只能刻上两个。每个站立着的人,衣着和姿势完全一样,甚至表情严肃的脸谱也完全相同,使人怀疑 他们是不是戴着面具?他们全都竖眉毛、吊眼睛、大嘴巴,具有与坑中铜人像相似的特征;耳朵上戴的耳图1环,皆呈铃铛形;头戴斗状的平顶帽,帽 上两排刺点,显示出编织的质量;大家都露出细细长长的颈子,统统穿超短袖的连衣裙。3000年前工匠镂刻的技艺相当高超,虽然线条很细,可是人 像赤裸的双臂,竟能体现出发达的肌肉;圆润的小腿根,似乎戴了脚镯。分开的双脚,穿着尖端卷翘的平底鞋。所刻画的每人两手均相握平放,左手 抱着空拳,右手外包,两个大拇指柔和上翘。从这种特殊的手势得知,这些人应是惯于作法的巫师,古称祭酒。

  第四层无论在顶在底,都是三人,人像的打扮和姿态,与第一层基本类似。不同之处仅是耳环变成了套环形;头上戴着穹窿状高帽,而非平顶帽;由 于帽子高耸,占据了空间,下半身只有处理成双膝着地的“下跪”姿势,脚上穿的鞋子则采取省笔绘法。《三星堆祭祀坑》报告称为“跪坐”[1], 不太确切。如果真是跪坐的话,脚就会收到背后,我们看到的应该只是膝盖,就没有那摆成八字形的两只脚了。不过,巫师神秘的手势仍和第一层 相同,说明施法仪注并没有变化,只是服饰略有差别而已。有人觉得这一层法师的级别可能要高一点,恐不尽然。

  值得重视的是第二层和第五层,刻画的基本内容是两座相连的馒头山。这种山头在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普遍存在,由于经受了千万年侵蚀剥蚀,山 顶浑圆,山坡平缓,相对高度一般在50~100米。低丘成群的地带,溪河密布,树林成片,生物繁盛,是采集狩猎的好去处;同时屏蔽性也好,万一有敌 对势力进入,也便于隐蔽,而敌方往往如入迷宫,不敢妄动。但是因为盆地内气候偏于温湿,阴天较多,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对人体健康有所 妨害。所以保健防病,在古代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此事全属巫师的责任,而他们也往往积累有一些医疗经验,不过更多的还是实施神秘的法术,现代 科学常视之为心理治疗。格外严重的是,自然灾害更经常困扰蜀人,山地有岩崩滑坡,平地有洪水成灾,如何消灾避祸,也是巫师的主要任务。

  从镂刻的那些山形来看,纹饰相当华丽。外轮廓是一条穹窿形的宽带,意在显示坡面土层;宽带上刻有左右云气纹簇拥着顶部的“日”,如果不过 分深化它的内涵,可以诠释为草叶和草果,那是山坡上常见之物。山体中心部分有个较小的圆日,可视为带有眉毛的眼睛,在古蜀人心目中,可能就 代表山水之神了。
  二号坑出土的铜器中,凡表示山形的地方,都采用穹窿形宽带作为外廓,如几件“神树”的底座,还有大型“神坛”的中部,支撑上部殿堂的四座山 ,莫不有着宽带外廓。宽带纹饰基本上都是几套云气纹与圆圈的组合;这可说是三星堆人表现神山的惯用手法;但山体中心部分所表现的神灵形态 ,则各有千秋。神树多用空洞或镂空花纹;而神坛四山则刻成一倒置的人面图案,意在暗示神灵正躺在里面。边璋第四层巫师戴的穹窿帽子,显然 是在模仿山形,应属专门祭祀山神的道具,欲使他们更具联系神界的功能。

  最重要的一点,是边璋第二层的双山左右两侧,镂刻了从空而降的两只巨手,以翘起大拇指的拳头死死抵住山边。看样子那位巨人是背对着观众的 ,因为兰花指状的小指,图上已分明刻画出来。《三星堆祭祀坑》报告认为那巨人可能是颛顼的孙子“黎”,《山海经•大荒西经》说老童生重和 黎,上帝“令重献上天,令黎抑下地”。黎正在用大拇指和食指压抑着那两座山。
  在第二层两座山头之间,有显眼的文字性符号,像个梯形的盆子,左右各立三根向心的短曲线。《三星堆祭祀坑》报告描述为“船形符号,船中似 有人站立”,好像不确。梯形符号的底部微微向上凹进,表明有透气散热的功能,可见是盆而不是船;上边那些短划,或表示水汽,并不是人。
  第二层的手和盆属于“会意”式文字,或称“图语”;但第五层就成为形象化的实物了。在这一层里,山还是那两座山,可是左右两侧的巨手,忽然 换成射顶分岔的牙璋,所谓“牙璋”,是射部有刃、阑部有齿的璋类玉器;这种牙璋二号坑中出土了10多件;而盆却换成了横在山间的巨型象牙,其 根部还裹着“缫”和“采”。从第二层和第五层图像的对比得知,牙璋的作用应该与巨手等效;而象牙的作用则与盆形符号等效。

  “边璋”上面刻画有两组图案,两组图案几乎相同,每组的下层的图案都是两座山,山的外侧都是牙璋,这正是插璋祭山的反映。《周礼•春官•典瑞》载:“璋邸 射以祀山川。”而在两山之间悬一弯钩状物,极象一只弧形的象牙,它和上层图案中两山之间的另一不明物,应该是祭祀日月的。”
  B.金沙边璋图刻
  上图为成都市内的金沙遗址出土阴刻跪人扛象牙玉璋。
  “金沙遗址曾出土一件编号为“2001CQJL10: 16”的玉质边璋,整体呈平行四边形,长18•3厘米,宽 6•1厘米,厚1•1厘米。两面都刻有相同的图像,刻画得非常细微,不注意还难以发现。那是一个人的右侧跪坐像,下有线条图案,似乎表示地席。 此人方冠高鼻,大眼上吊,似穿短袍。右肩扛着和半身略等的象牙,尖端朝下,双手抱握。因为象牙重量比牙璋大,他不可能像三星堆残头铜人那样 平手抬举。这里的图像,等于给三星堆边璋图像作了注释。”

  几年前去参观时,还从这个角度照了张三星堆立人像:
  日期:2010-12-24 17:36:35
  再顺便提一下,位于成都东北37公里处的三星堆古城遗址和位于成都二环路西段外的金沙祭祀遗址是一脉相承的,一般认为金沙是三星堆的接续,三星堆多大型器物而金沙多小型器物(这是否说明在这个都城迁徙的阶段,国力衰退了?)。证据除了众多类似的玉器青铜器外,让我们简单看看下面两件金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