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写一写秦汉之际的那些故事》
第17节作者:
九丰山之兔 日期:2013-05-24 09:30:53
十六、张楚的覆灭(1)
周文死了,章邯顺风顺水的日子来了。他带着手下几十万秦军,径直杀出关去,扑向荥阳。秦军从此转守为攻。
不利的战报接二连三地送到陈胜的案头:1、周文死了,全军覆没;2、荥阳还没有攻下,章邯正在抄吴广的后路;3、原本被派往赵地的武臣,在张耳陈馀的撺掇下,自立为赵王,未经同意开了分公司。
陈胜气得掀了桌子,敌人的强大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已经背叛!照这样下去,张楚政权快熬不到他开业一周年了。
于是陈胜当机立断,抓捕武臣家属,满门抄斩。
就在屠刀即将举起的时刻,柱国蔡赐阻止了陈胜——武臣的独立已经是既成事实,就算杀他全家也无法改变,反而结下血仇。不如顺水推舟做个好人,承认他,再让他西进攻秦,以解荥阳燃眉之急。
后来证明这是个馊主意,可当时也只能这么办了!陈胜最终敛住脾气,把武臣的家属从刀案子上放下来,接到宫里,监视居住,并派使者带了红包,给武臣贺喜,好说好话,请武臣出兵攻秦。
武臣接到红包,谢过陈王,和陈馀张耳一商量,还是决定:不出兵。
陈胜无可奈何。
有这个先例,部门经理们就更大胆了。韩广在北京一带自立为燕王,周市在魏地立了一个魏王,都各自开了门面。陈胜都无法节制。
只是这些人都不厚道,立了门面后,都不派兵西进,这样,荥阳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日期:2013-05-24 11:40:05
十六、张楚的覆灭(2)
荥阳城下,农民军攻城已有数月,伤亡很大却不见进展,诸将领慢慢对吴广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吴广渐渐也察觉了,先前军官们看他的眼神是带着尊敬的,现在这些眼神里慢慢透出一丝不屑。这样的日子对于主将来说也很不好过,吴广在压力下慢慢变得不像自己了:将领越是不服他,他就越是要固执己见,哪怕首相将领的意见是正确的,他也不听。对于主帅的威信,吴广变得越来越敏感,形成了一种病态的自尊,以至于他经常在中军大帐里跟将领拍着桌子对吼。所以,在众将的口中,吴广不再“素爱人”,而是“骄”。
“骄”这个字,是从一个叫田臧的将军嘴里说出来的。面对困局,田臧想到一个对策:留部分兵力来看守荥阳,率主力迎战章邯。这个对策应该说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实施起来唯一的绊脚石就是吴广。所以田臧和部将们商量之后决定:宰了吴广!
说干就干,在一个月黑风高杀人夜,田臧等人假传陈胜旨意,把吴广杀了。杀了还不算,还把吴广的人头寄给陈胜,向陈胜示威:我就是杀了吴广,你能把我怎么办?
可怜的陈胜这时面对一连串沉重打击,早已麻木。他收下老弟兄的人头,赐给田臧令尹印,让他争取更大胜利。
田臧这么干的目的,或许是真的顾全大局,或许也是别有用心,想另立门面而已。但他怎么想的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带兵出征后,很快就被章邯干掉了,一点悬念也没有。他做的一点也不比吴广好。看来出谋划策总是容易的,要真的打胜仗实在太难了。
陈胜,吴广,周章,田臧,这些人都不是等闲之辈,但也都不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将星。秦汉之际名将如云,目前只有一人登场,那就是章邯。
日期:2013-05-25 10:31:37
十六、张楚的覆灭(3)
接下去就是章邯一个人的表演。章邯带兵击围荥阳城的农民军,农民军败,李归战死;派偏将进攻郯,农民军将领邓说败走,散兵逃归陈县,陈胜斩杀邓说;章邯亲自攻打许县,农民军伍徐败走,溃兵逃回陈县。最后,章邯兵临陈县,要一口气端掉这个起义军大本营。
此时的陈县,已成了一个溃兵收容所,从各地逃回的败兵挤满了城内的街巷,失败的情绪如败兵身上的汗臭一样弥散在空气中。面对大兵压境,没有人肯出战。最后由张楚政权的二号人物蔡赐,亲自带兵,才勉强组织起力量来出城迎战。结果,照旧兵败,而且蔡赐也死了!
这个张楚政权的柱国蔡赐,是一个悲剧。他投效陈胜的时间不长,给陈胜出的那些计策,应该说还是有些道理的,只是没有强有力的人去执行,出了也是白出。百无一用是书生,光有诸葛亮,没有刘关张,什么都是白搭。
这下,只剩下陈胜了。一年前,他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百姓赢粮景从,那是何其辉煌!而现在,众将非死即亡,他再次亲自披坚执锐,带兵突围,又是何其孤零。不知当陈胜在登上战车的那一刻,脑海中是否会想起四个字:造化弄人。
陪在陈胜身边的还有张贺,一个可怜的无名小卒,他的出场就是为了死亡。陈军从城西突围,张贺为将,陈胜督战。结果“军破,张贺死”,陈胜跑了。在张楚政权的最后时刻,他们的领导人上演了丢卒保车的丑行,就这点而言,陈胜的品性还不及希特勒。
众多张楚军将士的生命并没有给陈胜带来太多的时间,几天后,陈胜的司机庄贾不再愿意跟着陈胜一条道走到黑了,他杀死了陈胜,投降了秦朝。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就此落下了帷幕。
正如臧克家所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陈胜虽死,但他却一直活着,他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不死幽灵。每逢世道昏暗,大厦将倾,他都会出现。他附在绿林赤眉军的身上,附在张角,张梁和黄巾军身上,附在黄巢、李自成、洪秀全身上,附在在千千万万身处赤贫的、走投无路的穷苦人身上……或许还会附在今后某些人的身上,我不敢想象。
但陈胜自己还是失败了,就像洛克菲勒讲的那样:第一波上去的人是不会赚钱的。陈胜也是如此,他为后来者做了嫁衣裳。抛却一切人力不可控制的因素不谈,他至少有一点做得很不够,那就是控制部下。凡他所派出去的军队,除了吴广和周章之外,大多背叛了他,各自另立山头,而且对故主采取见死不救的态度。起义原本是一股洪流,无人可当,后来却因为背叛而不断分流,最后反给了秦朝有利的时机。这里面,陈胜之误有三:
其一:他的这场起义发动太仓促,前期进展又太过着急,以至于在恩威不立,纪律不明,赏罚未信的情况下,他就四处分兵乱打,造成了最后分崩离析的局面。用今天的话说,这叫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都没有跟上,一支没有信仰,没有纪律的造反队伍,是不会成大事的。
其二:但陈胜得势后,却没有派兵并力西向,而是分兵四处略地,这就是五个指头打人,没有集中兵力,再加上古代原始的通信条件,于是他很快就也就失去了对部将的节制,军队被各个击破不说,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其三:起义的目标原本是“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但陈胜嘴上说了,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做的,甚至连作秀也不肯做。葛婴立了楚王襄强,这个创意本来很好,可以举起旧楚国的大旗,吸引住很多人。但是陈胜却把这两个人都砍了,自己立为陈王,让张楚政权变得名不正言不顺。这样所有人都看清楚了,陈胜打着楚国的大旗,不过是行造反之实,达到自己要称王的目的罢了。他可以这样做,我也可以这样做,于是队伍就散了。所以,历来造反都不可以明说是造反,而要说成是“为某某事业而斗争”,这样才能形成凝聚力。理想的作用就是这样微妙,可惜陈胜不能理解。
陈胜虽死,故事还有尾声。他的残部宋留降秦,后被五马分尸;部将秦嘉图谋另立楚王,也没有成功。只有一个叫吕臣的人,坚持抵抗。他收拢败兵残部建立苍头军,反攻陈县,结果出人意料地得手,还杀死了谋害陈胜的叛徒庄贾。对于这个结果,陈胜在九泉之下也应该瞑目了,他大仇已报,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
吕臣后来复立张楚政权,但是影响不大,在历史中找不到下文。因为在那时候,项梁、项羽、刘邦等后起之秀已经羽翼丰满。张楚这个政权早已过气,再也登不上历史的舞台了。
历史很多时候就是这样,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