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那些三国小人物》
第6节

作者: 疏星淡月90
收藏本书TXT下载
  身为一方父母官,我深刻认识到粮食问题的严重性,没有粮食吃,一切免谈。种粮存粮一直是我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工作之余,县主要领导便率领新郑人民群众四处采集桑葚,集中晒干后储存在粮仓里以备不时之需。目前为止,我们总共贮存了一千余斛,这样一旦有灾害发生,我们新郑的百姓也不至于饿肚子。

  建安元年,曹操率一千余将士进军洛阳,西迎天子。
  可能是走得比较急,曹操没有带够口粮,走到我们河南尹新郑县时就没吃的了。
  听说兖州刺史曹操来了,我激动得不得了,毕竟像曹操这样的人物是很少光顾我们县的,一定得好好招待,我赶忙率领本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出城迎接。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曹操,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长的一点也不帅,身高还没我高呢。但是他身上流露着一种特别的气质,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
  得知曹将军没饭吃,急于向曹操献殷勤的我立即下令把政府仓库里的干桑葚拿出来给大家充饥。
  此时,对曹操来说,我的干桑葚是最好的礼物,无异于雪中送炭,这可是救命的桑葚,如果没有我的这些桑葚,恐怕他曹操连洛阳都到不了,更别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曹操是非常感激我杨沛的,多年后一直没忘记我的恩情。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让我做了长社县令。你别看这只是一次平级调动,里边有很深的含义。

  要知道,长社在冀州,而曹操又是刚刚占领冀州,没有基础,这就需要派一批亲信来打理工作,稳定群众情绪。把我派到长社县,可见曹操对我是很信任的。
  办完上任手续,我在长社开始了新工作。
  我这个人一向是为官正直、大公无私。
  曹洪有门客在长社,其中一个仗着曹洪的势力从来不听政府征调,不把地方官放在眼里。我眼里揉不得沙子,不管你主人是谁,依法办事一视同仁,该怎么处理你就得怎么处理你。
  我没跟他客气,先折了他的脚,然后杀死。

  够狠吧,让你小子狂。
  曹操听说后,不仅没有批评,还表扬了我。曹操身上流淌着法家的血液,他也很欣赏刚正不阿依法办事的人。这件事之后,曹操终于发现我是个人才,得重用,先后让我做了九江、东平、乐安太守。
  但是,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滴。
  后来有个督军找我麻烦,我跟他发生了争斗,被罚髡刑五年。髡刑,就是剃去头发。要知道我们那年代,须发受之父母的信仰是强烈的,须发必须好好保护,否则就是大不孝。
  大不了没头发嘛,五年就五年,没什么好怕的。
  不过,还不到五年,我就被调回去了。

  曹操到谯县出差时,邺城的人趁曹老大不在,无视纪律无视国法,这触动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经。邺城可是曹家权力的心脏地带,不能出半点乱子。为了维护邺城稳定和谐,必须找一个能人来主持邺城工作。
  为此曹操让大家推举一人当邺令,好好整治一下邺城。找来找去,曹老大也没找到合适人选,突然,他想起了还在天天剃头发的我,于是调我入邺,做邺令。
  接到委任状后,我没有片刻耽误,飞奔回去见曹老大。
  见到曹操后,他问我:“你打算如何治理邺城。”我只回答了八个字:“竭尽心力,奉宣科法。”曹操竖起了大拇指,并跟身边的人说:“诸位,以后要注意了,杨乡长可是不好惹哦。”嘿嘿。
  曹操赐给了我十个仆人,百匹绢布,说既是鼓励我好好干,也是报我当年桑葚的救命之情。
  刚散会,曹洪、刘勋等人立即派人前往邺城通知家里人,从今以后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杨沛你们惹不起。

  只要他们俩配合,我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都知道天子脚下官难做,虽然曹操不是天子,可他比天子还天子,在邺城,随便拉一个人头衔都比我大,但身为邺城令,就不能怕这怕那,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这是原则问题。在任邺令的数年间,我一直刚直不阿,依法办事,把邺城治理的井井有条。
  我的工作得到了曹操的肯定,他提拔我为护羌校尉。
  大家先别恭喜我,这可不是什么美差。
  羌是一个非常剽悍的民族,与大汉斗争了上百年,从不消停,而且那里的马超、韩遂等人也蠢蠢欲动,这时候升任护羌校尉,没什么好高兴的。但是委任书都送到我手里了,不做不行。

  果然,建安十六年,马超、韩遂反了!
  曹老大很快亲率大军直奔关中潼关,与马超夹关对峙。身为护羌校尉的我随军出征。
  在南渡孟津时,我负责监军。当时曹老大已经过河,余下部队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南渡,就在这时,出事了。
  突然,一阵争吵声传进了我的耳中,我过去一看,我的一个手下正在跟中黄门争吵。
  原来这位已经过河的中黄门突然想起行轩(这是什么东东?)忘在了北岸,于是想偷偷跑回去取,他想要让我手下给他弄一条小船到北岸取行轩,我的手下说什么也不给他找船,因为这是要违犯军纪的。为此两人展开了口舌大战。,

  听到动静我迅速赶但现场,了解了情况后,我问黄门:“你有通行证吗?”黄门说:“没有。”“那我怎么知道你要船是不是想借机逃跑啊?”我让人按住黄门的头,想要狠狠揍他一顿,可这位黄门不停地挣扎,衣服都撕扯破了,结果让他逃脱了。他跑去向曹老大告我的状。老大听完后,淡淡地说了一句:“你没死就已经很幸运了!”

  从此,我的名声越来越响。
  曹操平定关中,让我做了京兆尹。
  我为官几十年,不行贿不索贿,明明白白。两袖清风。退休时,家里半点积蓄都没有,连个仆人都用不起,房子都是借的大侄子的。
  后来,我在河南几阳亭开了两顷荒田,盖了一座简陋的牛棚,过着艰苦的日子,老婆孩子受冻挨饿,那生活与后来的杜甫有一比。想来,我真是对不起他们母子,我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
  我死的时候,家里连丧葬费用都拿不出来了,多亏乡亲朋友老部下们的帮助下得以入土。唉,死都死不起啊!
  做官难,做个清官,难!贪官狡诈,流氓,清官要比他们更狡诈更流氓!所以老实人实诚人天真的人最好不要进这一行,因为你们干不了。

  日期:2011-10-21 10:56:08
  传国玉玺护送者——徐璆
  在下徐璆,字孟玉,广陵人。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我,没关系,谁让咱名气小的可怜呢。
  我曾先后在任城、汝南、东海工作过,虽然是在基层,但我不断鞭策自己,积极要求进步,积极向组织靠拢,终于等到了组织召唤,调京重用。当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混了这么多年,终于有机会做京官了。
  一接到通知,我就卷起铺盖风风火火往京师赶。
  没想到走到淮南时,袁术那家伙不仅不让我过境,还扣留了我,让我给他打工。

  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好不容易才得到了一个进京工作的机会,竟然被袁术给击碎了,可恶!
  在东海工作的时候我就听说袁术这个人自私自利,专干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蠢事,而且野心很大,一直想坐龙椅当皇帝。为此他不惜以绑票的方式弄到了孙坚手中的那块传国玉玺。
  我擦,你还真以为皇帝是谁都能做的,就算你们老袁家四世三公,也别狂妄自大,现在的天下还叫大汉!
  袁术终于没能耐得住寂寞,在一片反对声中称帝。他如愿以偿了,却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
  为了拉拢我,他把上公的位置留给了我。我当即表示自己无德无能干不了。

  打死我我也不做!你这个皇帝是冒牌货,我是大汉的人,怎么可能与你合作,否则我和你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一定没什么好下场。
  果然,袁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的消息传出后,如同厕所里掉进一枚丨炸丨弹,激起了公愤,全国共讨之,他们的口号是“打倒袁术!”“窃国大盗卑鄙无耻!”……袁术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久之后他就去阎王殿免费旅游参观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