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决——历史上的硬碰硬之战》
第15节

作者: 月城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8-23 16:53:53

  列位看官,说道那西伯利亚土著都是黄种人,和咱们一样,就别以为他一定认咱作一家子人,虽说那俄罗斯来的哥萨克,高鼻深目,黄发白肤,土著却欢迎他,原因在于:贸易、商业、互通有无。
  有道是,天下熙熙,为利而来,天下攘攘,为利而往。土著手上多的是皮货,毛货,干肉和奶酪,汉人却不感兴趣,土著需要铁器、铜壶、茶叶和布匹,咱却没人去卖,这就给俄罗斯一个空子,一头扎进了西伯利亚。
  说道这里要批评一下咱们老祖宗了。

  咱们进入文明太早,脱离原始太早,咱们祖宗从几千年来就不喝奶酪不穿皮褂子,不喜欢羊毛,咱们就知道农桑立国,吃五谷,穿桑麻,那畜牧产品咱没用。
  中国北方是地球上最大的游牧地带,却始终没有形成良好的农牧贸易。那牧人需要用羊毛换茶叶,咱不干,他只好来抢。茶叶对牧人太重要了,铁木真的父亲之死,就跟争夺一点茶叶有关。
  况且哥萨克还带着猎人们最喜欢的商品——猎丨枪丨,圈地就这样开始了,土著哪里有什么国家主权观念,又都是文盲,人家给点好处,就在契约上画圈按手印,这块土地就是沙皇的了。
日期:2012-08-23 17:21:06

  咱们在明末李自成那个时代,就人口剩余,土地不够用了,于是开始内斗。
  人家欧洲把剩余人口大量往新大陆迁移,人家俄罗斯也开始往西伯利亚移民,半商半匪的哥萨克们,发现西伯利亚并非不毛之地,像贝加尔湖一带,像叶尼塞河上游,是大片的平原,肥沃的黑土,生长季虽短,种玉米土豆足够了,这两种植物那时已在欧洲普及了,尤其是土豆,成了爱尔兰人德国人的主食,产量又高营养又好,粮菜兼可,咱们那时也有土豆了,但没人拿土豆当主食,都是喂猪的,至今也就做蔬菜用。咱们国家有识之士,在1980年代就建议改变国民饮食习惯,增加土豆食用量,但效果不大。最近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好像还专门有个推广种植土豆的计划,这就是进步。

  还有个原因,像中国东北和西北利亚,即使有了玉米土豆这两个宝贝,汉人农民还是无法去开拓,因为太冷了,没有御寒的衣物,棉花的普及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于是山东河北大量人闯关东,当东北平原上到处都是汉族农民的时候,这块地方就铁定是咱们的了,俄罗斯也好关东军也好,他最终都拿不走。
  但西伯利亚太冷了,棉衣棉袍还不够暖和,开拓这里的土地,农民们需要大量的皮毛衣物,汉族工匠自古光会纺织丝绸,不会加工毛线和皮衣,像陕北农民那种光羊皮板的衣服,穿着很不舒服。
  咱们自古羊毛加工技术就不过关,其实羊毛作为纺织原料,它的性能超过棉布和丝绸,不管是通风透气,保暖美观,至今都是最好的。
  俄罗斯发源于亚寒带,本身抗寒能力强,又从欧洲学习了羊毛和皮革的加工技术,解决了御寒衣物问题,没有几十年,整个的西伯利亚,到处都有零星的俄国农业定居者,这成了后来俄罗斯据有西伯利亚的坚实基础,当俄罗斯人口数量超过土著的时候,就不存在民族独立的问题了。
日期:2012-08-23 17:34:36

  越冷的地方,动物的皮毛越好,所以起初的俄罗斯皮毛商人,是沿着西伯利亚北部收购皮毛的,和咱们离的远,互不干涉。
  但当他们人数增多,想开始定居的时候,他们开始南移,他们沿着太平洋西岸南下,到了外兴安岭一带,就和大清的驻军接上火了。
日期:2012-08-26 23:26:14

  早期西伯利亚俄罗斯农业定居者的法宝之一——黑麦
  黑麦的抗寒性强,它能忍受-25℃的低温,有雪时能在-37℃低温下越冬,它不耐高温和湿涝。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沙壤土生长良好,不耐盐碱。黑麦耐贫瘠但土壤养分充足产量高,质量好,再生快。黑麦再生能力较强。

  具有耐 寒、抗旱、抗贫瘠的特性。它的分布范围北可达北纬48°~49°。俄罗斯黑麦栽培面积最大,产量占世界黑麦总量的45%。
  黑麦适应於其他谷类不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高海拔地区生长良好。在所有小粒谷物中,其抗寒力最强,生长范围可至北极圈。黑麦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含少量蛋白、钾和B族维生素。主要用做面包,以及作为饲料和牧草。除小麦外,黑麦是唯一适合做面包的谷类,但缺乏弹性,常同小麦粉混合使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