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群---献给陪我们一路走过的那群人》
第2节作者:
枯荣长沙 我家住在301,是一栋90年代中期修的单元宿舍,远望去我家的窗户里还亮着淡淡的灯光,但我爸妈早就睡了,灯是为我留着的。院子的大门看似已经关了,其实上前一推就开了,也是为我留着的,这已是我和门卫老周长期以来的默契。主要原因是他实在忍受不了我每天凌晨把他叫醒开门的烦扰,索性将门虚掩着,等我回来后自己把门闩插上。老周其实也就四十六岁,只是外表看上去比六十四岁的人更无朝气,唯一的区别是六十岁的人喜欢手里拿着一半导体收音机,而他则是双耳塞着一副耳机,兜里放着一部CD机。他到我父亲所在的商业厅下属的企业单位已有二十年头了,这么多年来也没怎么惹人注意,只是毕竟这么长的时间让人们对他那张脸有了一份熟悉的亲切感罢了。最近老周突然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人物了,主要是托了一个在西安因卖猪肉而声名大噪的北大学子陆某人的洪福,原因是老周居然就毕业于北大旁边的,那个同样是“中国常青藤”的清华园里,听说是化学专业的高才生呢!?奇了怪了,怎么这么多年了就没听人说过。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他周某人与那个陆不宣的唯一不同就是他从一毕业就在一家国营单位干到现在,虽然好象还不如陆兄卖肉取得的成就。我总是试图猜想他是否满足,但是至少看上去很平静,一个人能静这么多年不容易,真不容易。突然想起古龙的武侠书里那冷漠寡言而又高深莫测的看门人来,就着月光看了躺在睡椅上的周师傅一眼,不知刚才的关门声是否打搅了他的好梦。一阵风吹来寒意逼人,我赶紧加快了脚步,想象着要是老周突然睁开一只眼,他脚上的一只廉价“人字夹”拖鞋似流星直追我的后背心……
进门后我迅速洗脸、漱口,洗脚就留到明天一起吧,用最轻快的动作关上自己的房门。
一觉天亮,无梦。
日期:2012-07-21 17:18:53
日子就这样从我踏出校门开始这样不断的被克隆着,同样的疲惫而又“充实”,至少是让人感到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生活里的激情也是随处可抓。我感觉这是我成人后的又一个活力迸发的时期,第一个时期应该是刚从中学冲过黑色夏季,挤过独木桥闯进大学校园的那个“大喘气”阶段。而现在我又从一名学生成为了一个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者,经济上和生活上的自我空间更大了,这感觉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葛优演的一个电影名“大撒把”。我不知道,也不打算知道明天起来会怎么样,这种日子会不会就这样过下去,我认为每一段生活都如同一颗闪亮的流星划过我的生命星空,不管长短至少曾经耀眼过就好了。
“吕途,就来上班哒哎?”一个不太熟悉的面孔和我打招呼。
“啊,是的,你早啊。”我一边挤进电梯,一边应和着与同事们寒暄,
电梯不太稳但是很快,这部国产的老爷电梯不时的发出两声咳嗽,象是从老年哮喘病人喉管里滚出来的声响让电梯里很安静,人们都聚精会神的在听,关切的神情仿佛是他们家老头子病了,毕竟现如今视死如归的人不多了。
一出电梯门我就冲了出去,精准的抽出我的员工卡在打卡机上咔嚓一声,8:28。
好险,只差两分钟迟到,总算是没浪费那15块人民币的打的费,要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我可就痛心罗!
我上班的这家公司位于芙蓉中路旁的平安大厦内,是一幢绿色外墙的20多层高的大楼,芙蓉路扩建前在这一片还是鹤立鸡群的,不几年时间就被前后左右的雨后春笋般新起的建筑盖过了风光。对面是新建的星级酒店新闻大厦,两边是高大气派的楚南日报集团的办公大楼和海东青高级写字楼,只是由于我们这栋楼的绿色外墙砖依然是别具一格,所以乘车经过时还是挺醒目的,就象是等车的人群里大都是穿的皮草或毛料,其中却站着一个穿军大衣的家伙。我每天与平安保险的员工共同进出这栋大楼,我并不是一名保险人而是一名广告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工作实质上是很相似的,都是新兴行业,都是为客户提供某种服务,都是从别人的口袋里往外掏钱。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上市的传媒股份公司所属的广告分公司,号称全国传媒第一牛,垄断了这个省的所有省级电视台的广告,财大气粗的租下了这栋大厦的9、10楼。
日期:2012-07-21 22:18:16
我是在差不多一年前正式来到这家在当地声名显赫的公司的。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是在千禧年7月的某个下午,外面太阳狠毒,我躲在一家名叫“昨夜星辰”的网吧上网。我一边在联众上打21点扑克牌,一边在5460同学网上看人家的留言,我还给一个叫静静的高中同学(那会是学习委员)留了几句话,好象是什么:“……南北各天涯……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借用了南宋汪元量的一首词《望江南?幽州九日》,谁知道老汪的功力这么深,这几句词的感染力穿透了千年的时空依然憾人心魄,让包括远在广州的静同学和其他“流窜”在全国各地同学都冒了出来,玩命的打我的手机,月底交话费时才知道为自己一时冲动的盗版行为缴纳了高额的罚款,追悔莫及。正当我上网正酣时,妈妈来电话说是看到报纸上、电视上都有广电传播股份公司的招聘广告,让我去试试。
当时受现代偶像剧的影响对广告界颇为神往,想象着圈里的生活是帅哥靓女相傍,一边快乐的喝着咖啡,一边听着音乐寻找灵感,然后要做的是把客户侃住,就等着数银子了……想到这里耳边不觉响起周星驰的经典笑声:哈——哈—哈—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看这公司规模不错,就试试看吧。我花了半天时间准备了一份求职信和一些个人资料寄了出去,一星期后我居然收到了复试通知,接下来似乎都很顺利。
笔试那天早晨我5:30就起床了,并不是象高考有成堆的复习资料还要再多看一眼才放心,也谈不上有什么紧张感,只是莫名的兴奋,类似即将春游前的孩子。我收拾整理了一番,穿上了久违的西服领带,在家看电视到8:00,然后出发了。
笔试那天的考场就设在平安大厦的十楼,也就是我现在上班的地方。一进大门就看见一面黑色大理石墙面上那个显眼的司徽和广电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几个烫金大字,很是气派。前台的文秘师小姐虽谈不上惊艳但确实落落大方亲切得体,于是乎我象所有的求职毕业生一样,老老实实的跟在师小姐的身后走进大厅。宽敞的办公区的基调是蓝白相间的,原木色的墙面,深蓝色的毛绒地毯,中间是一片围着隔断的员工区,两厢是一排时下正流行的玻璃墙的半开放式办公室,应该是各部门经理室吧。看得出这层办公楼已经装修有几年的时间了,但是现在还不落伍,至少显得大气。我扫了一眼,员工区白色的办公桌上浮着一个个黑脑袋,正认真的看着些什么准备资料,鬼知道他们在看什么,现在才知道连应聘也有临时抱佛脚的,以为这是期末考试搞突击啊,一看就刚毕业的。我在校时就特烦这些个考试前挑灯夜战的,影响我休息,虽然我也没怎么复习,但我当时颇具张铁生的英雄气概,不就是一考试吗,考不过又不要打回娘肚子里重做。我大概估计了一下,约有四、五十人吧,据说我们这是第一批。
笔试的卷子发下来一看,嘿,还真有两大张四版满满的,与学校考试不同的是没有选择题,除开几道填空题外都是问答题,甚至还有辨析题。我靠题量够大的,就看谁写得多把。平心而论,文科出生的我比较偏爱这种没有A、B、C、D的所谓标准答案的考试,这些问答题其实更多的是考验的人的态度和毅力,当然也留下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考到中途居然还有同志要求COPY我的答案,我想做好人,只是我看了一眼我左边这哥们的答题纸,心里不禁想笑,就算是你跟我的答案一字不差恐怕你也够悬的。凭我的经验他这种甲古文没有一定修养的阅卷者是不太可能坚持看完的,这种状况好比在听六指琴魔的琴声,没有相当的功力听了是要吐血的。我曾亲眼看见过一个大部分题目包括作文都没写完的家伙居然通过了语文考试得了85分,而我呕心沥血写的答案和作文就因为当时写得太多而且赶时间字迹潦草了些,被给了个63分,恐怕那位阅卷老师根本没看我的内容,可怜我的勤奋给了个及格而已。从此以后我都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不管有无时间一定要字迹工整,二是不管会不会做也要多写一点,把卷子写满;我的卷子也就从此得到了阅卷老师的青睐。后来有机会也评过几次试卷才真正体会到阅卷者的不易,哪有那么多时间让你没一张都细细品味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