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解读:三国大梦》
第17节

作者: 河北赵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25 23:25:02
  (65)
  颍川已定,皇甫嵩遣使赴冀州查探消息,自与朱俊引众往讨汝南黄巾。
  皇甫嵩曰:“吾闻刺史王允善用兵,有将才,若能前来助剿黄巾,汝南黄巾不难破也。”
  我曰:“吾与王允从事荀爽、孔融有旧,愿写书劝两人说允引兵前来共讨黄巾。”
  嵩曰:“汝何以与此二人有旧?”
  我曰:“此两人昔日皆为李元礼座上宾,吾于李元礼府上尝见过数面。”
  嵩大喜,令我写书与二人。不数日豫州刺史王允果引众前来。大军相会,我与荀爽、孔融久别重逢,握手言笑,相谈甚欢。融高语纵论,辞气清雅,已和童时大为不同。
  众人落座议事,孔融曰:“黄巾势大,今虽定颍川,大军若去,贼恐复来,不如分兵守卫各地。”
  皇甫嵩曰:“不然。敌众我寡,若多分兵则不足以攻敌,少分兵则不足以守卫。今黄巾新破,宜急击汝南、陈国诸地黄巾,贼众新结,一败即散,散则天下定,何用守卫一二州郡?”
  朱俊亦曰:“义真所言甚是,徒守一二州郡无益,若不急击黄巾,待贼众心坚,根基稳固,难图也。”遂合众军五万人,攻汝南黄巾。
  军未发,使者自冀州返,曰:“北中郎将卢植大破黄巾,斩获万余人,张角走奔广宗,今植筑围凿堑,造作云梯,垂当拔之。”
  众皆喜曰:“国有良将,贼无能为也。”
  日期:2015-05-27 09:06:29
  (66)
  六月,众攻汝南黄巾。贼将波才、彭脱引众拒之。皇甫嵩曰:“贼虽众,皆不习兵法,各自为战而已,当以计胜之。”乃遣王考、曹操与我引精骑五千绕路攻贼后。王考、曹操与我至贼后军,贼方与皇甫嵩、朱俊会战于野,众骑突然杀出,贼军大乱。遥见贼军中一将,士卒曰:“此贼渠帅波才也。”
  我大喜,正要纵马向前,忽见王考跃马挺枪直取波才。波才仓皇迎战,未及十合,被考一枪刺于马下。贼众四散奔走,彭脱引众奔陈国,其落后者或为官军所杀,或伏地乞降。
  皇甫嵩、朱俊引众追杀至陈。时陈王刘宠有勇力,善弩射,引众守城,贼攻十数日不能下。皇甫嵩、朱俊大军至,与贼混战,陈王亦率军出城击贼,贼大溃,降者数十万,彭脱率数千人走保南阳。官军获旗幡、器仗、马匹无数,又收得中常侍张让宾客交通黄巾书疏。
  忽又有冀州使至,皇甫嵩语于众人曰:“莫非卢子干已破张角乎?”乃召入使者,询问冀州军情。使者曰:“卢中郎本已围张角于广宗,垂当拔之。帝遣小黄门左丰诣军观贼形势,左丰向卢中郎索要贿赂,卢中郎不肯,丰遂还言于帝曰:‘广宗贼易破耳。卢中郎固垒息军,以待天诛。’帝大怒,槛车征植,以河东太守董卓为东中郎将,往击张角。今卓久战不能破敌,反数为张角所败。”
  众将闻言皆忿怒。豫州刺史王允怒曰:“黄巾所以横行八州者,皆因诸常侍交结张角之故也,前有封谞、徐奉,今有张让、左丰,众宦官不能克敌却贼,反而内应黄巾,贻误战机,甚是可恨,若不诛之,祸乱不止。”乃上书请诛张让。

  日期:2015-05-27 22:43:02
  (67)
  颍川、汝南、陈国三地皆定。帝以讨三郡黄巾功封皇甫嵩都乡侯,朱俊西乡侯。我与曹操诸人亦各有封,曹操为济南相,王考为常山相,张邈为陈留太守,我为河间相。
  时南阳黄巾张曼成起兵,称“神上使”,众数万,杀郡守褚贡,屯宛下百余日。后太守秦颉击杀曼成,贼更以赵弘为帅。黄巾将彭脱为皇甫嵩、朱俊所破,引众奔南阳,与赵弘合,众浸盛,遂十余万,据宛城。太守秦颉攻之不能下。又有黄巾将卜己引众数万犯东郡,所过残破。帝乃下诏令皇甫嵩讨东郡,朱俊讨南阳。时张邈、曹操皆就郡赴任,我与王考随嵩击东郡黄巾,孙坚随朱俊击宛城黄巾。

  八月,皇甫嵩率军攻东郡黄巾。卜己引众拒之。贼大败,卜己奔仓亭。皇甫嵩曰:“贼若与河北黄巾合,难制也。”乃令王考与我率精骑急追之。贼多步卒,走逃迟缓,比及追上,贼尚未渡河,王考纵兵击之,贼大乱,走死河水中者无数。王考引百余骑突入敌阵,正遇贼将卜己,卜己勉强来战,未及数合,抵挡不住,被王考生擒,余众皆降。
  王考回营,皇甫嵩曰:“将军真神人也!”喝令将卜己斩之,传首京师。
  日期:2015-05-27 22:52:57
  (68)
  九月,帝下诏收豫州刺史王允付洛阳狱。皇甫嵩闻而叹曰:“王子师为豫州刺史,忠贞为国,诛逆抚顺,前破颍川、汝南黄巾,多有功劳,今未有封侯之赏,反而收之,岂不谬乎?”

  护军司马傅燮曰:“此必十常侍张让、赵忠诸人谗言之故也。”
  王考亦曰:“内有奸人,外有逆贼,帝尚不知亲贤远佞,汉室危矣。”
  傅燮曰:“今当上奏于帝,请诛十常侍,帝若能听之,社稷之福,如若不然,纵破黄巾、诛张角,祸患不止也。”
  皇甫嵩然之,傅燮乃上书曰:“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是故虞舜升朝,先除四凶,然后用十六相。明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八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辞伐罪,始到颍川,战无不克。黄巾虽盛,不足为庙堂忧也。臣之所惧,在于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举,速行谗佞放殛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臣闻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子之事父,焉得不尽其情?使臣身备斧钺之戮,陛下少用其言,国之福也。”

  书奏不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