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
第17节

作者: 喜新恋旧I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另外,黄巢的绝大多数将领投降了朱温,因为他们以前和朱温是同事,拉得上关系。这些人是黄巢的核心班底,很有一些百战猛将,比如葛从周、李唐宾、王虔裕、张归霸、张归厚、霍存等人。这些人的加入,使朱温有了征战中原的资本,正是这些人帮助朱温建立了霸业。
  (待续下篇:上源驿事件)
  日期:2007-12-26 11:20:00

  (25)**上源驿事件**
  每当朱温回想起上源驿事件的时候,心里就充满了懊悔。不过他并不是懊悔自己恩将仇报,而是懊悔自己谋杀未遂。
  中和四年(884年)五月,既然陈州解了围,汴州也安全,黄巢也穷途末路了,于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班师回晋阳。
  路过开封(汴州州治)时,为报救援之恩,宣武节度使朱温热情相邀李克用入城宴饮。盛情难却,李克用和监军陈景恩带着三百人进了城,其夫人刘氏和河东大军在城外扎营。
  酒宴很丰盛,朱温很恭敬。开始时宾主也很融洽,但慢慢地气氛就不对了,这因为李克用酒品不好。
  李克用家族也算显赫,世代担任沙陀酋长,其本人也青年得志,仅二十八岁就荣居强藩节度使,官大功高,手下军队又天下无敌,另外他对朱温又有大恩,所以李克用内心里对朱温也不大看得起。

  多喝了三五杯之后,李克用说话就不检点了。一面自吹自擂,一面嘲笑朱温追随黄巢做强盗等诸如此类不光彩的往事。猛喝一通之后,胡说一通之后,李克用醉醺醺的退席了,在汴州上源驿酣然入睡了。
  李克用平静地睡了,朱温的心理却很不平。被李克用当面揭短,朱温面子很是挂不住。朱温部下将领,大多数人刚从黄巢手下投降过来,都在李克用手上吃过亏,都比较反感仇恨李克用。既然大家都不喜欢这个张狂的沙陀人,杀人动机就算有了。很快朱温一方达成了一致,除掉李克用。
  行动方案也迅速定下了:用大木车马封锁上源驿附近的街道,包围上源驿,半夜放火,趁火行凶。这个方案十分周密,但朱温的部将杨彦洪还补充了一点:因为胡人喜欢骑马,危急时刻他们肯定会骑马逃命,如果看见骑马的人就射箭。
  半夜时分,汴州军队在上源驿四面纵火,并攻打驿站大门。此时李克用已醉的不省人事了,而且带过来的三百军士也大部分喝高了。
  收集是一种癖好,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收集对象。当今时代收集的是邮票、名人签名、古玩之类;唐末五代将帅的收集可谓别具一格:都喜欢收集勇士充当亲军。李克用自然也不例外,他手下的亲军都是一等一的代北勇士。

  薛志勤、史敬思、李嗣源等十几名亲军,职业素养非常高,因有护主之责,宴会中滴酒未沾。这些亲军身手一流,反应极快,迅速应战,弯弓搭箭,箭如雨下,破门还未入的几十名汴军被当场射死,死尸塞住了大门(《资治通鉴卷255》:“志勤等射汴人,死者数十 ”)。
  既然硬闯这么危险,其余汴军就不急着来送死了。他们很清楚,就算沙陀人再能打,也绝对禁不住烈火焚烧。果然,等亲军郭景铢用冷水浇醒李克用时,火势已经蔓延过来,四面浓烟分不清人物,李克用等人眼看就要葬身火海!
  忽然轰隆一声霹雳,下起了特大暴雨。曾经淹没黄巢军营的特大暴雨,又出现了!暴雨倾盆,上源驿大火被浇灭了,汴军火把也被浇灭了,天地间一片漆黑。
  史敬思、薛志勤、李嗣源等十几名亲军,再次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他们抓住上天赐给的机会,架着李克用冒雨趁黑翻墙而逃,在黑暗中强行突过渡桥,奔往城门。史敬思自愿留在桥头抵挡追兵,李克用等人登上开封南门——尉氏门,缒城而走。
  突然而至的倾盆大雨,使开封城一片混乱。等到发现李克用等人已逃出驿站时,杨彦洪情急之下骑马急追。
  大雨中无法点起火把,开封城一片黑暗,朱温一见有人骑马冲过,一箭将其射于马下,杨彦洪当场毙命。杨彦洪也许应该感到自豪,因为他的补充意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李克用和十几个亲军逃掉了,但史敬思和监军陈景恩及三百河东军士全部被杀。在刘夫人的极力劝说下,李克用忍着怒气率军回到晋阳,把问题交给朝廷处理。这时的唐廷已经日薄西山,只能和稀泥了事,两边劝解。
  国事已然如此,那么扩充势力稳固地盘是最重要的!稳固河东,就得解除后顾之忧,李克用把目光又转向了老对头——大同军节度使云州赫连铎、幽州节度使李可举。
  火烧上源驿的那个夜晚,朱温和李克用的仇恨就算结下了。恩情容易忘记,仇恨却难以消除。因此世界上有一夜情,却没有一夜仇。上源驿的仇恨,将要纠缠朱李两家两代人,不死不休。
  恩将仇报这种事情并不希奇,只是真正的大丈夫不做这种事。上源驿事件表明朱温并不是大丈夫,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日期:2007-12-27 10:01:06
  (25)第五章 无赖朱全忠
  中国史官笔下有四个著名的坏人,叫做“卓莽巢温”。

  董卓,不消说是个不通文墨的武夫,以一种不遭天谴不罢休的残暴令人恐惧。
  王莽,高级知识分子兼文化产业赞助人(刘歆和扬雄都得到了他的资助),以知识分子特有的虚伪让人厌恶。
  黄巢,人性因科举失败而扭曲,因作战失败再度扭曲,因遭受背叛三度扭曲,杀人号称八百万,在史书中与董卓齐名。
  朱温又是凭什么名列四大恶人呢?
  **不良少年**

  唐朝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朱温出生于宋州砀山,一个叫午沟里的乡村。如果史书记载属实的话,这个男孩诞生时,当地出现了一场类似北极光的自然景观:朱家屋顶红光冲天,经久不散。
  淳朴的农民们并不羡慕朱家屋顶的红光,因为他们都以为朱家失火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对火灾的恐惧,弄得村子里面鸡飞狗跳,差点引起群众骚乱。从这件事似乎可以推断,这个孩子天生就不让人省心!
  朱温是家里的小三,长兄朱全昱,次兄朱存,父亲朱诚。
  朱诚是私塾先生,是当地学历最高,也是最受尊敬的人。孩子慢慢增多,朱先生的快乐却渐渐变少——因为他微薄的束修对五口之家来说,明显不够。
  朱先生学过圣贤书,并不觉得贫困是一种耻辱。但是身为父亲和丈夫,他有职责给家人提供一种良好的生活。
  现实总是充满悖论。责任使他不能安于现状,能力又使他无力改变现状——因为他只会教书。这种悖论显然使他陷入了焦虑。

  贫穷家庭要改变命运,希望只能寄托在孩子身上。幸好作为乡村教师,他可以给孩子们提供真正的义务教育,全心全意分文不收。
  从这三个孩子对教育的接受程度来看,朱先生只能在老大朱全昱身上看到希望。因为他喜欢读书,性格也很温厚。至于朱存朱温,他俩的爱好是玩闹,特长是打架。虽然朱先生多次训诫责罚,也不能让他们改变丝毫。尽管这或许是儿童的天性,但是无疑也让朱先生多操了不少心。
  不过这三个人后来的发展,与朱先生的预料完全相反。因为一个混乱的时代即将到来,而这个时代完全不是读书人的时代,这是后话。
  在朱温十四岁时,在生活拮据和心情焦虑的双重夹击下,朱先生去世了。
  因为朱先生是唯一的生活来源,所以朱家不仅在感情上陷入了悲痛,在生活上也陷入了绝境。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这个社会在什么时候都不相信眼泪。于是母子四人不得已离开家乡,到萧县富豪刘崇家去做佣人。

  日期:2007-12-27 9:59:18
  (26)**刘太夫人**
  过了几年,兄弟三人都已成年。
  在父亲眼里,朱温不是一个好孩子;在刘崇眼里,他也不是一个好佣人。虽然他力气大,块头大,饭量大,但是干活的劲头却不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