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16年,从月薪285到年薪30万的人生轨迹》
第12节

作者: 情绪点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04 21:09:00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用现在时髦话讲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所在的部门的职责范围在ISO9001体系里面涉及的内容实在很少,那时候2000版9001标准还没出来,当前有效版本是94版,在整个94版的9001标准里面,涉及人事的不过一个“4.18 培训”而已,其他后勤、行政的一些工作职责,在9001标准里面都没有的。而我不过是个初级的文员而已,连参加公司内部推行小组的资格都没有,更没机会参加咨询老师组织的内部标准培训。整天的ISO相关工作,也不过就是把各部门自行组织的培训的签到表,转抄一下,誊写到员工个人培训履历表而已。其实学不到什么东西。

  好在同宿舍的工程部牟工,被任命为推行小组的专员了。他倒是整天和咨询老师混在一起。而我也是因为和他同一个宿舍的便利,有机会把全公司的体系文件一一看了个遍。从手册,到程序文件,再到200多份作业指导书,一份不落。那时候大家做事还是很认真的,200多份文件看下来,基本上公司管理的角角落落在我大脑里面就清晰起来,构成了一个立体了。但看着看着,也还是有疑问,诸如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那么做之类。不懂,就找牟工问,他倒很Open,凡事只要我问起来,他都还算细心回答,涉及到标准要求的部分,他直接扔一本ISO9001标准给我,说,自己去研究吧。这种情况大约维持了1个多月,慢慢的我问出的问题他也搞不定了,于是,一次咨询老师的行程中,他把我介绍给了咨询老师。

  当时公司选择的咨询机构是深圳冠智达,貌似当时冠智达也是刚成立不久的。估计我们的老板实在很难搞,又或者冠智达当时咨询老师资源也有限。我们的咨询项目居然是他们的总经理带队。(目前这位总经理已经是上市公司华测检测的老板了,后话了)。我把我的一些个问题向万老师一请教,他有了一些讶异之色,但还是耐心地把我的几个困惑已久的问题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已经在我内心里面翻来覆去研究了很久了,每一种可能的答案我都已经思考了个遍,以及这个答案对其他问题的影响等等,最后这几个问题其实无异于学武的任督二脉,一旦打通,那就一通百通了。

  那时候大家做事真的很认真,一个6个月完成的项目,我们差不多1个半月不到就把体系建立起来了,数百份文件,以及3个月的体系运行记录,很快我们就补齐了。老板确实很重视,选择了当时认证界的老大,BSI作为认证机构,据说认证费超过10万港币,现在港币虽然不值钱了,但那时候还是1比1.2的时代呀。而且老板还格外决定,先做一个预审核。这在今天基本已经绝迹的名词,当年曾经有那么多的企业选择了,可见当时大家对管理体系是多么的重视。

  这里吐两句槽,一是现在很多企业说ISO不好,没有用,我觉得只能说明这些企业根本就没有认真落实。药有没有效,起码需要吃下去才有资格评价。不能放在嘴边闻一闻,就说没效,那实在就是可笑了。第二是ISO9001对中国制造型企业的影响是开天辟地的,我16年来的职业经历,基本伴随了ISO在中国发展和兴衰的全历程,我深刻感受到了ISO9001这个管理体系标准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巨大推动作用。

  不过要说效果,我觉得还是94版的帮助更大,一是那时候企业都认真,一个认证连咨询带认证动辄10几万,老板决定要做,那就真的是企业的一项战略决策,不想现在,3-5千买个证,老板也就不重视,花钱买个红本本而已。野鸡管理学里面有一句名言,要让老板重视,先让老板花钱。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二是94版标准是个模式,不跟你讲理论,你就照着模式套就好了。让企业没有了投机取巧的想法和思路了。2000版之后的ISO9001标准,理论倒是很严谨了,但给了企业更多的自主权,内部推动的企业倒是运用得得心应手,比94版的生搬硬套自然提高效率很多,但对于外部推动的企业来说,也就有了更多投机取巧的机会,体系的效果反而大打折扣。尤其对中国的企业来讲,外部推动的体系建立,远比自主决定推动的要多的多。而中国人最善于投机取巧,因而2000版之后,中国的ISO,实际上是走下坡路了。

  回到故事,大约11月20号的样子,ISO预审开始了。记得那两天,老板开上他的宝马,一大早就去深圳的罗湖关口,亲自接审核员到厂里来。当时的审核员都是香港人,记得来了2位,都很年轻,白衬衫打着条纹领带,外罩西装,真是既风度翩翩又无比的职业。当时我真是无比的折服,更加是羡慕。审核两天,老板亲自陪同,客气无比。中餐晚餐都是高档酒楼,来到车间都是前簇后拥。据说临走的时候,老板还格外封了两个大红包。

  我承认此时的印象和观感,对我此后走上管理咨询和检测认证行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就在想,要如何才能走上他们这样的工作岗位呢?要国家授予资质吗?
  有了疑问,我照例去问牟工。牟工当时也不甚了了,说,外审员似乎不用国家授予资质,但需要培训和考试,似乎需要国际上某个组织授予审核员资质,然后又斩钉截铁地说,想考外审员,必须先考内审员。
  内审员?我倒记得我翻看公司的程序文件的时候,倒是记得有关于内审的程序和内审员的资格规定等章节。但我不清楚我的自身条件是否够内审员的资格。于是两天后,当咨询老师再一次来到工厂的时候,我就找到他问,我想考内审员,条件够不够。当时的万老师,如今的万董,给了我一个振奋人心的答复:完全可以。而且在此后的几天内,在深圳,他们公司就和DNV一起合办有一期内审员培训。培训3天,公开招生是2500,给我可以特别优惠,到1800。

  日期:2013-08-04 21:09:31
  我于是决定,无论如何我必须要去参加这一期培训。但当时兜里只有刚发工资的600来块钱(9月的20多天的工资,11月15号发了),本来准备去花花的,这下好了,一分不花了。当时公司每个入职的员工,需要交100块的押金,当时财务管的不算紧,这些钱都放在我这里(因为经常有进有出,辞职出厂的要退还,自动离职的就不退了),所以手头还有点公款,但算来算去,即使加上这些,也还缺200,于是找那个车间小班长借了100,又找承包食堂的管理员借了100,才勉强凑齐1800.

  培训是11月的27-29进行,我一直记得这个时间,是从周五到周日。当时想法也天真,不敢跟公司请假,因为如果一请假,上面不让去那就黄掉了,于是啥也不管,直接旷工去了。在深圳住宿是没钱的,于是早晨4点多坐第一班沙角到虎门太平的中巴,到虎门再换成虎门到深圳宝安的公交车,长10还是长28,忘记了。这样赶到深圳宝安差不多就9点了。培训在宝安的都之都酒店进行,第一天我赶到的时候,培训已经开始10多分钟了。第二天我赶了赶,好歹没迟到。这样早出晚归跑了三天,总算把内审员培训证混到手了。至于培训效果,实话说,毕竟还是初学,还是有些云里雾里。主要是讲课的人层次太高了点,DNV华南区域的老总,因此课讲得高深了点,我这样个初学者还是有些不适应。但总算也没白学,比没学还是好很多了。起码20条标准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了。

  30日一上班,果然出事了,一是我旷工了,那时候每月30工,不分周六日的,我这一旷那就是3天了。二是此前我曾抵制过老板的指令,例如公司经常出现螺丝产品因为标示不清导致混料的事故,一旦遇到混料,又赶上急出货,那就全厂上下男女老少上至老板下至清洁工,都要集中起来帮助手工分选。老板曾经要求门卫保安室也要参加分选,但我以公司形象需要维护给抵制了。我自认为我在维护公司形象,还振振有词,殊不知此时老板已经记恨上了我。三者问题出在食堂承包者身上。此前我以人事助理的身份批评过她食堂饭菜质量的问题,诸如饭菜不够量,导致后来者根本吃不饱,另外就是要每餐都要加一个汤之类。但我却哪里知道,她原先就是公司的业务经理,和老板那不是一般的熟。后来是看到承包食堂有利可图,才辞了业务经理转去承包食堂的。我自认为我代表员工的意见和他交涉天经地义,但她其实是经常向老板告我的状的。这次刚好找她借100块,我是阳光心态,但却被她理解为我是这在找茬向她索取好处。一下子告到老板那里。于是我回来一上班,就被行政经理找去摊牌了。

  后面的故事就很简单了,我被炒了。当场算了工资,除去我挪用的公款,我拿到手的也就600多块了。
  工资到手,第一时间把欠小班长的100还了。然后找到食堂管理员,把她的100也还了。她推脱着说不要,说那100本来就是给我的,我说,借就是借,我和你本来就说是借的,坚持还了,没再多说什么。
  剩下还有400多,第一时间跑去虎门,买了一台卡西欧汉显的BB机。倒不是为了显摆,实在是求职必备呀。
  自此,我的第二份工作结束了。
  第一份工作:27天

  第二份工作:两个月零21天
  日期:2013-08-04 21:17:22
  晚上在工友的厂外租房混了一夜,第二天正好是人才市场的招聘日,一早跑去虎门,进人才市场投了几份简历。这时候比起第一次去人才市场有底气多了,也敢去看一些高端的岗位了。
  紧接着后面两天,就是去几个工厂面试,面试完回来等通知。由于我有BB机做联系方式,倒也心安理得。
  12月3号的下午,我的BB机忽然响起来了,于是去复电话,九门寨一个台资电子厂打来的,面试通过,职位:品质主管,月薪:1800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