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巅的生死较量》
第2节

作者: 锦城金牛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六国合纵政策的发明人,是苏秦。

  苏秦,东周洛阳(河南洛阳)人,张仪的同窗好友。
  毕业以后,他信心百倍迈出学校大门,周游列国,准备发挥专业特长。
  然而,数年奔波,无人信任唾沫横飞的他。
  当初的希望,眼看要化为一堆虚无的泡影。

  盘缠用尽的苏秦,不得不衣衫褴褛,像灰头土脸的乞丐一样回到故乡,接受全家老小的强烈批判。
  家人嘲笑他:“邻居们无不埋头手工生产或者经商营利,从而安居乐业自食其力。再瞧瞧你,偏要逆天行事,不事生产不做买卖,一心只想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混饭,结果如何呀!”
  面对家人的无情指责,苏秦无地自容,开始闭门思过。
  他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书读得再多也不能换来大点击此处继续阅读》》》

  日期:2013-07-21 10:57:48
  第二章
  商鞅,本名公孙鞅,卫国(河南省安阳市)人,法家代表作之一《商君书》的版权所有人。
  当时,秦孝公不甘被东方列强轻视,决心强大秦国。

  人才是兴国之本。秦孝公面向列国招聘脑力劳动者。
  他给出的人才标准是唯一的,即拥有富国强兵之术。
  在魏国丞相府打工数载却未被重用的公孙鞅,认为既然魏国无人欣赏自己,那就跳槽到秦国碰碰运气。
  于是,他前来雍都,随机应变游说秦孝公,主张全面彻底的社会改革。

  秦孝公赞成改革内政以强大秦国,却担心被官员的口水淹没。
  为了打消最高领导的疑虑,赢得对方的欣赏与重用,公孙鞅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若干改革理论。
  比如,讨论治国之道,不宜随波逐流;成就丰功伟绩,必须独断专行。
  又如,如果能够强大国家,就不要留恋过去;如果有利于人民,就不要循规蹈矩。
  再如,敢于革新,无可非议;固步自封,不足为训!
  结果,公孙鞅迅速得到秦孝公的高度信任与坚决支持,相继领导进行了二次变法运动,史称“商鞅变法”。
  公孙鞅改革,涉及到秦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迁都咸阳,户口和分户制度,一人犯法全家连坐,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划分郡县,统一计量单位,二十级爵,等等。
  这里,主要回顾影响深远的三大政策。
  一是土地私有制度化。
  土地到户,奖励农耕,满足了人们的自利之心,激发了大小地主以及普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增加粮食收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兼并战争,急需充足的粮食来源做为支撑。
  因此,公孙鞅的土地改革,算是牢牢抓住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
  二是奖励军功常态化。
  战场之上,刀箭无眼,只认实力,不分贵贱。可见,以亲疏做为晋级依据的落后性。
  据此,公孙鞅定级不论亲疏,只管军功,根据军功授予爵位,改变了原有的以血缘关系做为晋级依据的贵族世袭制度。
  军功有大小,级别有高低,爵分二十级。不同军功,对应不同爵位;不同爵位,对应不同待遇。
  那,有利于激励官兵加强训练,提高素质,奋勇杀敌,争立军功,让秦军的士气与战斗力均发生了质的飞跃。

  三是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分级管理,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便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利于迅速进行应急处理和国防动员。
  中央集权,大大提高了国家征兵征粮以及补充兵员与粮食的效率,从而利于迅速提升国家的战争能力,或者恢复国家的再战能力。
  以上,是公孙鞅改革产生的三大制度。

  制度不是用来欣赏的,制度也不会自动落实。为了推动改革措施的坚决执行,公孙鞅殚精竭虑,信赏必罚。
  信赏——兑现重奖承诺,劝民竭尽所能。
  改革措施出炉以后面世之前,公孙鞅担心官员和百姓不相信国家改革的情真意切,决定以行动而不是棍棒和皮鞭说服民众,支持改革,遵守新规。
  他特意在雍都南门外竖立木材一段,当场宣称:“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可以得到十两黄金做为报酬。”
  观者如堵,却无人相信公孙鞅会兑现承诺。
  公孙鞅见状,认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立刻将报酬提高到五十两黄金。
  围观群众的口水,顿时像锅里的滚水一样沸腾起来:“黄金五十两,我讨十个老婆都用不完!”
  一名苦力当即越众而出,表示愿意抬走此木,希望当官的说话不要水分太多。
  公孙鞅朗声回复对方:“欢迎在场的人们做见证!只要你能将此木搬到北门,我公孙鞅说一不二,定会悉数兑现承诺!”
  闻言,这名苦力冲着五十两黄金,跟在公孙鞅后面,扛着三丈之木来到北门。

  公孙鞅立即兑现承诺,宣布:“国家将要全面施行新的政策和法令,由我负责落实。希望全体国民坚决遵照执行,不要当作儿戏!”
  通过此举,公孙鞅意在告诉民众:遵我令者,虽平民也会得到奖励,所以务必各尽所能,行我之令。
  是为信赏尽能。
  必罚——打击违法权贵,树立执政权威。

  公孙鞅将新政公诸四方,贵族纷纷呐喊新政束缚手脚,损害国民利益,害人不浅,祸害四方。
  一年以后,太子嬴驷带头犯法,贵族无不翘首以待:“狗仗人势的公孙鞅,看你敢将太子怎么样!如果你不敢动他,就别怪我们把你的新政当成屁放!”
  太子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公孙鞅可不敢惩罚太子,毁灭国家的希望。
  这一回,他算是遇上了真正的麻烦。
  让贵族们扫兴的是,公孙鞅很快想出了应对之策,那就是让太子的老师依法承担责任。
  因为,教不严,师之过。
  太子之师,理应承担教训不严之责!
  由于富国强兵心切的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依法行事,故贵族出身的太子之师嬴虔、公孙贾,全部遭到法律制裁。
  消息传遍四方,官民深受震动:“贵族受罚,看来公孙鞅真的吃了秤砣铁了心,决意严厉推行新政!”
  于是,天下官员这才开始锐意改革,落实新政策。
  遗憾的是,公孙鞅不打老虎只拍苍蝇的举动,为其后来身败名裂留下了后患。

  老师受罚,嬴驷自感面上无光,只能暗中磨牙;遭到新法制裁的贵族老师,也对公孙鞅恨入骨髓。
  总之,这帮人全都面服心不服,静候雪恨机会光临。
  后来,嬴虔再次违法,被公孙鞅公开处以割鼻之刑。
  公孙鞅此举,意在警告官员和民众:违我令者,虽贵族也敢惩罚,拜托你们,不要心存侥幸低估新政权威,务必令行禁止。

  是谓必罚明威。
  正因为公孙鞅高调推动改革进程,秦国实现爬坡奋进,为未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好了充分的制度准备。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有意做出样子的公孙鞅,不仅勇于改革内政,也希望自己能够带头勇立军功赢得奖励。
  立什么军功呢?
  当时,东邻魏国的将军庞涓,在与齐国军师孙膑的交手中阵亡,魏国大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血流成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