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第56节作者:
含笑看吴钩2015 日期:2015-05-30 09:55:45
【屠刀现】
许贡,是死在孙策刀下的第一人。
此人本为东汉吴郡都尉,孙策东渡时,他已迁为太守,所遗都尉一职由孙氏旧将朱治继任。
对于孙策的到来,许贡的内心其实是非常抵触的,孙策攻打刘繇的同时,朱治也由钱唐北攻许贡,败之于由拳,遂一举占领吴郡,战败的许贡只得南投豪帅严白虎。
建安二年,当孙策消灭了严白虎势力后,许贡被迫出降,可他并没有就此归顺孙策,而是将反抗斗争转入到了地下。
期间,许贡曾秘密修书,上奏朝廷,述说孙策之勇,堪比项羽,建议朝廷将其召还京师,以贵宠之(实为加以软禁),切不可将其放任自由,否则将终成大患。
这封秘书在送达的过程中,被吴郡的候吏(即负责整修道路,缉拿盗贼,以及迎送宾客的人员)中途截获,孙策为此怒不可遏。
许贡呀许贡!
两次交战,我都赦你不死,还引为幕僚,同参军事。
奈何竟如此不识好歹,吃里爬外?
孙策气愤之余,马上叫来许贡,对其一顿痛责,然而在证据面前,许贡仍矢口否认,孙策一怒之下,当场下令将许贡处以绞刑,也算是清理掉了一大隐患。
不过许贡之死,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估计多是因为他的出身和声望并不高,影响力比较有限,加之和吴郡的大族间也没有建立起什么特殊的关系,他的死,顶多算作一个序曲罢了,接下来遭到迫害的才多是些重量级人物。
日期:2015-05-30 11:20:48
续
整理了一下思路后,对于许贡其人,他的生平和背景我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他的出生地多半不在江东,否则他对待盛宪和高岱等人,肯定投鼠忌器,有所顾虑,顾虑到这些人背后的强大社会关系,而他之所以仍敢那么做,说明此人属于外来户。
那么他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疑问没有具体出处,但从他与许靖是好友这个关系上看,应该是江北或中原人士。再结合许贡向朝廷修书进言,建议把孙策诱到京城加以软禁一事看,他可谓是一个忠于汉室忠于中央的官员,到这里再回过头看,许贡为什么要迫害盛宪?其背后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
为的是通过打压江东本土势力,提高中央政府在江东的统治实力。
我想应该有这方面的考量。
为什么说他的影响力有限呢?一则是:如果他的影响力巨大,其实也无需通过迫害盛宪等人,打压江东大族了。用打压原有根深蒂固的老牌世家大族,才能相应地提高自己的声望。二则是孙策杀许贡时,社会上没有出现如高岱被杀,于吉被杀时那么强烈的民众反弹效应。说明此人在吴郡还未曾真正扎下多么深厚的根基。
日期:2015-05-30 11:46:24
高岱,字孔文,吴郡武锡人,其父高彪,乃东汉著名文学家,生前曾著有《补续汉书艺文志》一书流传于世,因而可以说,他实为出身于高雅的书香门第,幼时得乃父言传身教,自小便聪明通达,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尤其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学术成果造诣甚深,后举孝廉,但因得罪了许贡,只好背井离乡,隐居在临郡会稽的余姚县。
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对高岱其名一直有所耳闻,取得会稽后,他马上命部下陆昭前去登门相请,自己则虚席以待,特别是获悉对方精通《左传》,孙策还临时抱佛脚,事先研读了该书,只为能攀谈时多些共同话题。
然而,这次令孙策无比期待的会面,却由于有人从中作梗,最终竟以悲剧收场。
原来,会面前曾有人对孙策说,高岱认为您除了长相英俊和有勇力外,实则胸中并无半点才学,您和他论及《左传》,如果他只一味地说不知道,那就证明了他瞧不起您。
孙策听后虽然不置与否,但总归是有了芥蒂之心。
蒙骗完孙策,那人又转而对高岱说,孙将军的为人,最讨厌别人胜过自己,他如果问起您所擅长的《左传》,只管推辞说不懂就行了,这才能顺合他的心意,而如果您正儿八经地跟他讲经论道,非要辩个输赢,争出高下,将很容易惹来杀身之祸!
高岱听后信以为真,也暗暗提醒自己不要多嘴,以防言多必失。
日期:2015-05-30 12:53:42
讲到这里,大家也许会问。
那个家伙是谁?
作法实在卑劣之极,完全就是一副小人的嘴脸!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很想知道答案,遗憾的是史料并没有留注其名,不过能在孙策身边说上话的,即便不是心腹,恐怕也绝非泛泛之交,很有可能是其帐下文官武将中的某一位,至于具体到是哪个人,便不得而知了。
总之,就在一个相互误解的情况下,孙策和高岱有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会面。
日期:2015-05-30 17:17:04
主宾落座后,但凡孙策提到《左传》时,高岱都无一例外地推说不懂或不清楚,摆出一副全无所知的样子,这就难免让孙策想起之前被人蒙骗时的话,认定高岱是在持才自傲,轻视自己,当场勃然大怒,不等高岱进行辩白就下令将其抓了起来,送进了大牢。
得知高岱被捕后,他的知己好友,甚至许多普通百姓都自发地聚到了一起,用静坐的方式向孙策请愿,要求释放高岱。孙策闻讯后登上城楼观察。
随着请愿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孙策的脸色也愈发变得阴沉。
其实,就算高岱再如此持才傲物,看不起人,孙策也没打算要杀他,顶多只会稍加惩罚,便会就地释放。
然而令孙策颇感意外的是,一个无官无爵的隐士,居然能得到如此多民众的声援,望着城下各条通道上黑压压的请愿人群,他原本的想法开始有了转变。
此人威望之高,显然早已深孚民意,尽得人心,可惜却不能为我所用。
既如此,莫不如杀之,既可借机立威,又能绝此后患!
主意打定,孙策便不再顾及城楼下诸多百姓的反应,断然命人将狱中的高岱处死。
日期:2015-05-30 23:56:15
唉!这真是一个叫人扼腕叹息的结果。
假如说,孙策和高岱都没有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结局应该是圆满的,双方通过一次愉快的交谈后,高岱自然而然地成为江东政权的一份子,从此君臣相悦,共筑江东和谐之路;
或者退一步讲,即便两人成不了君臣,假如高岱在江东的名望不高,孙策也多半不会痛下杀手,为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而借其首级立威。
可惜,历史不喜欢假设。
高岱,是死于孙策刀下的又一人。
这位吴会名士的死,产生的余波自然不同凡响,江东大族一时间皆为之震慑。毕竟江东的英豪名士向来俱为一体,彼此间往往通过婚姻、交友等方式,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与高岱最为要好的八个人中,就有吴郡四大姓之一的张氏子弟张允(并非那个投降曹操的刘表旧将,而是张温之父),此人素以轻财重士而闻名于州郡;
还有江东另一大姓沈氏的子弟沈缗,而沈氏又与盛宪结为了姻家,其中沈瑜、沈仪二人就是盛宪的外孙,沈仪则与吴四姓之一的陆氏子弟陆绩最是要好。
可见江东士人和大族间的关系早已经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处决高岱,无疑将牵扯到很多的人和很多的事,涉及面甚广。
孙策似乎对此也早就有所觉悟,因为他并没有收手的打算,高岱不是他杀的第一个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然而,正当孙策想要再次挥动屠刀,继续打压江东大族之际,一位对东吴政权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人物,终于忍不住站了出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